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Ⅴ循证护理研究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2021-01-19曹亚男朱燕妮董兰菊翟燕珍叶锦梅王娜娜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复旦大学循证护士

曹亚男 朱燕妮 董兰菊 翟燕珍 叶锦梅 王娜娜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900)

循证护理是护理学科顺应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21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其以科学证据为基础,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和患者的意愿、价值观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方案[1-2]。循证护理的高水平发展对于证明护理人员自身价值,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实践的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降低医疗成本[3],改善患者预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1年,国内首次发表了有关循证护理的研究论文,标志着循证护理正式引入国内,之后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循证护理的发展[4]。目前,循证护理已成为护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5],受到国内外护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为了帮助护理人员梳理循证护理研究的发展脉络,掌握研究热点与前沿,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Ⅴ分析国内有关循证护理的研究论文,整体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为国内护理学者进行循证护理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进入中国知网数据库高级检索界面,进行期刊检索,限定条件为主题=“循证护理”,时间=“2010-2019”,检索时间为2020年1月10日。

1.2纳入标准 有关循证护理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期刊论文。排除标准:英文文献及通知、会议、消息资讯、新闻报道等非论文。

1.3质量控制 共检索出11 609篇文献,在安静的环境中逐一查阅,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文献取舍不确定时,通过讨论后决定,最终筛选出10 858篇文献,将目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题录信息并保存。

1.4方法 将10 858条refworks格式的题录数据导入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Ⅴ,完成数据转化后,进行参数设置。分析时间为2010-2019,时间分割为1年,阈值设为TOP=50(即选取各时段节点频次由高到低排列的前50条数据),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文献年代分布 2010年-2014年期间发文量增长缓慢,其中2012年发文量较2011年有所下降;2014年-2018年期间增长速度加快,其中2014年-2015年文献量增长最多;2018年-2019年增长速度放缓,具体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2010-2019年循证护理文献年度增长情况

2.2作者 以作者为节点类型,经过分析得到117个节点(N),50条连线(E),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7 4,见图2。图中每个圆圈代表一位作者,圆圈大小代表作者发文量的多少,圆圈外环的颜色对应光轴显示的年份,光环的厚度与当年发文量成正比,圆圈间连线的粗细代表作者之间合作的密切程度。结合图谱对作者单位进行查询,区分不同单位的同名作者,经过后台导出数据可看到不同作者的发文量、中心性,见表1。

图2 作者合作可视化图谱

表1 作者发文量统计情况(>5篇)

2.3机构 机构合作知识图谱中有97节点,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1 7,见图3。每个圆圈代表一所机构,圆圈间连线的粗细代表机构间合作的密切程度。从图中可以看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占据最大节点,发文量排在首位,其次是复旦大学护理学院,见表2。二者之间有合作;机构间最大的合作网络是以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为中心,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等组成。

图3 机构合作可视化图谱

表2 研究机构发文量情况(前10位)

2.4研究热点 以关键词为节点类型,经过分析得到61个节点,57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31 1,见图4。由于本文分析的主题是循证护理,所以剔除“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模式”“循证实践”“循证医学”“护理”这5个关键词。经过后台导出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将同义词和近义词合并后得出循证护理研究领域频次排在前20位的关键词,见表3。由图4和表3可知,热点疾病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异位妊娠”“肿瘤”“脑卒中”及“糖尿病”;热点人群为“新生儿”、“老年患者”和“护士”。

图4 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

表3 循证护理研究领域关键词统计情况

2.5研究前沿 采用CiteSpaceⅤ对关键词进行探测,得到4个突现关键词,说明这些关键词在短时间内使用频次增长率明显提高,可反映循证护理研究的前沿领域,分别是“应用价值”“心律失常”“脑梗死”和“影响”。见图5。

图5 关键词突发性监测

3 讨论

3.1发文量 论文数量可以从侧面反应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本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3年是近十年期间第一个增长速度加快的时间段,可能与2012年我国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第一个循证护理实践证据应用基地及北京大学护理学院设立“北京大学JBI循证护理分中心”有关,促进了循证护理研究的开展,使相关论文数量增长速度加快。2014年5月,上海市循证护理中心成立,9月广东省率先成立了省级护理学会下设的循证护理专业委员会,11月山东省成立了循证护理专委会[4],各个区域循证护理平台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区域循证护理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可在图1中得到印证。从图1中可看到,2014-2015年文献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并首次突破1 000篇,可见政策及区域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促进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8-2019年论文数量增长速度放缓,未来随着循证护理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发文量势必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3.2作者分析 从图2中可看到,循证护理研究领域最大的合作团队以周英凤、胡雁、顾莺为核心,合作群内的作者主要来自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循证卫生保健中心。通过检索其发表的相关文献,发现合作团队的研究涉及循证护理理论、教育和应用,如周英凤等[6]以“我国医疗领域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价标准(草案)”为基础,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采用团体焦点访谈法构建了我国护理领域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价标准,在证据和实践之间架起了更客观、更科学的桥梁,并在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及静脉输液临床实践指南中应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护理领域内临床实践指南质量的评价工具[7],但此工具还需要推广及大规模的验证,以不断更新和完善。胡雁作为循证护理的领军人物,其对循证护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步骤及理论方面,其主编的《循证护理学》[8]是护理学专业研究生教材,包括理论篇和实践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此外,她积极推动我国循证护理课程的教育改革[9],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丰富了循证护理资源库[10]。在应用方面,该团队的研究主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全喉切除术患者术前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维护、ICU成人置管患者合理身体约束及成年住院患者用药差错预防等,均促进了证据的转化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从作者的中心性来看,周英凤和胡雁的中心性最高为0.02,说明两位在循证护理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从作者合作方面来看,单个核心的研究格局对循证护理的开展和应用起到了强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但容易造成区域研究发展不平衡,未来亟需加强区域合作,积极组织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议,促进循证护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在作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循证护理理念的推广和应用。

3.3机构分析 科研机构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构间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整合研究资源,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由图3和表2可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占据最大节点,发文量最高,但从机构的中心性来看,为0.01的机构仅有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说明循证护理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是以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为首的合作群,合作群内的单位主要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及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是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与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合作成立的国内第一家循证护理研究机构,该中心多名成员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接受过系统地指南制定及评价方法学等相关培训,并不断加强与国外著名护理学术机构的密切交流,不但引入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循证护理概念框架[11],而且构建了循证资源网络平台,培养了大批循证护理人才,是全国护理领域推动循证护理决策和循证护理实践的引领者。由此可见加强合作交流是促进知识更新和实践变革强有力的催化剂,各科研机构应树立合作意识,在国内现有循证资源的背景下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循证护理资源,推动我国在循证护理实践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3.4研究热点及前沿 通过对循证护理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出了两类研究热点。由图4可知,与循证护理共现强度较高的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从图5中亦可看到心律失常和脑梗死的出现频率在短时间内增多,由此可知,我国循证护理研究的聚焦点在心脑血管疾病。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12]中提到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预计至2030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数将达到2 260万[13],如此庞大的数字对于医务人员的急救和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14]显示,护理人员的全程参与及科学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应用可显著提高急救护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如王倩等[15]将循证护理工作方法应用于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为患者提供了更细致、更规范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郭淑明等[16]在循证护理理念的指导下,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虽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较多,但循证护理的前提是大量高质量、大样本的原始研究[17],并对这些原始研究进行科学评价,根据证据推荐等级为患者提供科学护理,笔者在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后发现,有些文章并非严格遵照循证护理的步骤检索和评价文献,循证护理方法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未来亟需加强循证护理教育,进一步提升循证护理科研成果的质量。

3.5研究人群 结合图4和表3可知,循证护理研究关注人群有新生儿、老年人和护士,其中新生儿、老年人和临床护理研究的聚焦人群相一致[18],这与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有关,也说明循证护理研究紧扣社会发展及临床护理需求。另外,护士作为循证护理实践的主体,理应成为循证护理研究的重点,医疗机构要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就必须培养护士的循证护理能力。目前,国外对于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探索较多,如Saunders H等[19]对芬兰大学医院护士的循证实践准备度进行调查发现,虽然护士对循证实践的概念比较熟悉,但在将最佳证据融入临床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效能感和循证实践知识。Schaefer JD等[20]运用Walker和Avant方法对循证实践准备度进行概念分析,明确了护士、培训、资源和领导支持是实现循证实践准备的四大支柱,认为进行循证实践仅仅依靠护士在护理院校接受的循证实践培训是不够的,护理管理者应整合与循证实践准备相关的所有要素,创造一个促进循证实践的外部环境。在护士循证护理能力培养方面,Hsu LL等[21]以我国台湾北部市立医院3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每天8 h为期两周的基础循证护理课程培训,干预前后护士的循证护理知识、自我效能感、克服循证护理实践障碍的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因此医疗机构应根据护士的具体需求定期开设循证护理课程,作为护士在职教育的一部分,帮助护士提高在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所需的循证护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目前国内循证护理方法多运用于临床疾病的护理中,在循证护理教育、管理方面研究较少,未来可从这些角度切入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作者间形成单个核心的研究格局,对循证护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引领作用,未来需加强跨区域作者、机构间的合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将严谨、规范的循证护理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普及,以提高循证护理科研成果的质量。近年来循证护理研究聚焦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范围有待扩展,可从教育、管理方面着手,转变临床护士以经验为主的护理观念,加强有关循证护理课程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临床护士的循证实践能力,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复旦大学循证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复旦大学历史空间综合分析实验室简介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
上海精准医疗大数据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