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型高射炮杀伤榴弹膛炸问题研究∗

2021-01-19

舰船电子工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破片弹体弹丸

(装备项目管理中心 北京 100071)

1 引言

在某靶场准备做弹丸装药安定性和爆炸完全性两项合并试验时,清擦炮管中发现距炮口端面100mm处,右上方有6条膛线被破坏。炮管变形程度在炮管外表面能用肉眼看出,炮口消焰器内壁有一条划沟,长50mm,并在立靶左方弹头弧形部破片。破片上有机械加工刀花,并有明显膛线刻痕。根据情况初步分析是由弹丸在膛内半爆造成[2]。

2 原因分析

1)经过调查,确定以前各批弹丸射击试验情况及试验条件都很正常,唯有此次弹丸射击安全性和爆炸完全性合并实验时,有些反常现象,即第3发弹丸射击后,测压器丢失,第4发射击后,观察人员未听到弹丸的爆炸声,而见到曳光飞落到炮位左前方200m左右处。试验完毕穿炮衣时,发现炮口消焰器外壁右上方有鼓包现象,当时未引起操作者注意。接着又做了3批试验,均正常,未引起注意[3]。

事后分析破片情况:

(1)破片外表面有明显刀花,是机加厂生产的弹体,而装药厂生产的弹体是冷挤压弹体,表面无刀花;

(2)破片无锈,时间不长;

(3)该破片是半爆破片,破片较大,而其余各批射击时均爆炸正常,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破片;

另外,确定第3发射击后,未取测压器,射击第4发时,产生膛炸。

2)为了证实测压器留膛能引起膛炸,用废炮管做了测压器留膛的破坏性验证试验。

试验条件:将测压器放在距炮口100mm处(即膛炸炮管的相应位置上),其余条件符合靶场试验要求。试验结果,弹丸在膛内爆炸,爆炸性质是全爆[4]。爆炸点后的机械擦伤位置也在炮管右上方,机械擦伤痕迹(划痕长度约50mm)和半爆膛炸弹丸机械擦伤痕迹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机械杂质留在膛内,则膛炸点起始部位不会产生机械擦伤,所以膛炸是由于测压器留膛造成[5]。

3 测压器留膛产生膛炸机理分析

弹丸在膛内开始以V2的速度向前运动,碰撞测压器后,假设测压器和弹丸同时以速度V向前运动,测压器和弹丸的碰撞点为M[6](见图1)。

图1 测压器碰撞弹丸示意图

设测压器的质量为m1,初始状态时的速度为v1,弹丸质量为m2,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测压器质量m1为

测压器初始状态时速度v1=0。

根据某型榴弹P-t曲线[7]求得,弹丸运动到爆炸点的时间t1=3.5ms,爆炸点距炮口为100mm,求得弹丸在爆炸点的速度v2=832m s。弹丸质量q2=0.732kg,则弹丸质量m2为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得碰撞后的弹丸速度v:

又炮管内有一条划痕长50mm,这个长度也就是弹丸和测压器碰撞后持续过程所经过的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所消耗的时间就是碰撞持续时间t2。因为这段距离很短,速度又大,为了便于计算,假设这段距离的运动为匀速运动,运动时间t2为[8]

根据动量定理:质点动量在任一时间内的增量,等于作用在质点上的合力在同一时间内的冲量[9]。可得:

式中:f是作用在弹丸上的作用力。

负号表示作用力f和速度方向相反,作用于弹丸[10]。引信碰撞点M的直径D=12mm,则该作用力通过M点圆截面上的应力σ为

引信体和弹体将被破坏。若破坏时,引信传爆药柱作用和弹体破坏同时进行则有可能产生半爆。若引信传爆药柱的作用,先于弹体破坏,则弹丸有可能产生全爆[11]。因此,半爆和全爆两种情况都可能产生。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靶场试验时膛炸产生的原因及分析,得出测压器留膛引起膛炸的结论,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每发炮弹射击前必须认真检查炮膛内是否有测压器及机械物存在,以免引起弹丸在膛内爆炸[12]。

猜你喜欢

破片弹体弹丸
水下截卵形弹丸低速侵彻薄钢板的仿真分析
尾锥角对弹体斜侵彻过程中姿态的影响研究
多层破片战斗部对飞行目标毁伤概率计算方法
非对称类椭圆截面弹体斜贯穿铝靶数值模拟研究
破片群作用下复合材料层合板近场动力学损伤模拟*
空化槽对弹丸入水特性影响研究
椭圆截面弹体斜侵彻金属靶体弹道研究*
水下并联超空泡射弹外弹道数值分析
无控旋转弹丸外弹道姿态测试与模型验证
一种基于LS-DYNA的炮弹破片极限穿透速度仿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