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教学策略

2021-01-19郝乾颖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52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议论文高中

郝乾颖

摘要:议论文写作是一项高端的思维活动,它对创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  议论文  思维训练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抽象复杂概念能力的人,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历史上美国作文教学经历了从侧重听、轻视写作,到鼓励“自我表现”,再到思维训练与写作训练并重。以上观点及事实告诉我们,借助写作提升思维能力,引领学生在体验、探究和感悟中进行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从而学会思维,提升自我。

我们今天的写作教学也在不断摸索并践行写作思维训练的研究,紧跟时代需求,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并鼓励学生积极地用语言文字加以表达。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认识和教学经历浅谈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教学策略,试图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品质。对此,我尝试在写作教学中做这样的具体指导。首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与灵活性。

一、广泛阅读,拓宽思维

阅读是对知识的渴望,可以保持大脑活跃,激发创造力、想象力。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是对教材内容的阅读,课文中给了我们丰富的素材,而同学们对教材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最功利的应对考试阶段,很少思考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去。而这些优质资源恰恰是离我们最近的,我们最熟悉的。所以,我认为教学中我们老师有必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引用最为熟悉的课内素材,建构议论文的内容,或观点的引用,或论据的引用,或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的学习借鉴,从而增强文章的深刻性。而我们一线教师也应该在这方面对学生因势利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无疑道出了课外阅读对素材积累的重要性。课外阅读能更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开拓思维。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更应该与时俱进,具备客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别人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来让自己能更全面的认知。高考考得是能力,是基于学生大量积累基础之上的独立思考,有见地的观点表达。所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文艺争鸣《特别关注》》以及诸多文学名著、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这些都是帮助学生们拓宽思维的良方。

同时,一定不要仅仅是读书,还要做到摘抄、批注、缩写、改写、续写、仿写、背诵、片段思索等能动行为的跟进。只有做到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才能丰富写作素材,充实文章内容,表达有深度的思想,从而提升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二、系统积累,提升表达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常发现给学生印发的资料也不少,学生们也没少抄抄录录,但作文总是不见长进。所以有些学生就坚持不下去了。仔细想想,其实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积累这件事都处于机械抄录,没用心,没走心!思维向来缺席!得不到思维的参与,更谈不上目的性和系统性。这就导致创作主体在写作时,对积累的材料一知半解,或印象模糊,说不清具体或根本不知道怎么说。这就提醒我们要做高效的、有价值的积累!要做持久的、实效的、有方向性的积累。

这就要求师生的积累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仅凭一己兴趣,一时之需,要集腋成裘,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时代脉搏,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有重点有选择地抄录积累,并能分类梳理。老师要结合课内课外,引领学生做好积累和对材料的挖掘。

三、留心生活,开拓视野

生活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源泉!写作是高级的思维活动,更是离不开生活源泉的滋养。面对日常生活,我们要睁大眼睛,多观察、多参与、多思考,去采撷用之不竭的丰富、鲜活的素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话告诉我们,观察生活就是要有意识、有目得的感受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并主动参与、体验生活,从而积累素材,提高思维,使所感所想更广泛、更深刻。所以,一切感知与思考都是密不可分的,而一切来源于生活的“创作灵感”也都要及时的转化成文字。这才是真正地留心生活,拓宽视野。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更应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中的话题,拿来与学生审读分析,帮助其积累素材的同时,培养其观察、思考生活的强烈意识,进而活跃思维,在其头脑中建立个性化的思维体验体系,提高他们的文化和思维水平。

所以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写作之前踏实积累,内化素材的过程就是获得作文思想的必需过程。而学生只有带着自己的思想去实践这个过程,作文时才能有的放矢。

四、在交流共享中提升思维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各方面高度融合的时代,我们的学习也需要交流共享,思维碰撞。交流碰撞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获得提升的过程。积累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就是把自己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恰当自如地运用到作文中去,这其中还有一个对语言和素材进一步加工整理的过程。所以就需要实际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制造交流、讨论甚至争辩的机会,再加上老师适时地引导、剖析,让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都能有所得。

鉴于此,我们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比如课前五分钟、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进行思维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升思维。我们还可以采取多种作文评批方式,同学自批,同班同学互批,找比自己写作能力强的同学结对子评批作文,师生共批共改,批改的过程中穿插改写、仿写,以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写作问题。老师更应该时常写写下水作文,这带给学生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一次,我把自己的下水作文混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给他们,一个学生很认真的进行了批改,之后我拿出来跟同学们一起分析改后效果时,大加赞颂了改文,最后解释谜底。那个受表扬的同学无限光荣,骄傲极了,写作热情高涨。同学们也受到了极大地鼓舞,一个个跃跃欲试,要求改我的文章。无关改的好坏,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思考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思维的交流、碰撞,最终每个人都是受益的。

另外,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学会适当留白,适当“示弱”,要学会把学生打造成“巨人”,鼓励学生勇敢表达,独立思考,深刻思考。

五、掌握思维规律事半功倍

议论文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必备的审题方法、技巧,使学生通过自己长期且有效的积累能多角度的审题立意,并从容取舍。教会学生论证结构,包括段内结构和全文结构,并能恰当选取论据,灵活运用论证方法等等。这些内容的教学,我认为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学生作文加以讲析,设计具体的情境化训练,效果会好些,不要枯燥的讲授理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写好议论文,老师还要上好逻辑知识教学课。必要的逻辑知识会避免学生议论文逻辑不通。如假设论证、归谬法、驳论法等等。理论不宜多讲,以实践为主,重在理解、实用,训练学生会用逻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踐——再认识的原则,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本来就是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借助语言文字,我们可以完成观念、情感传递的精神产品复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者会完成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再现”的转化,这恰恰就是思维提升的过程。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认知事物能力的高低,而写作活动能很好地训练人的认知能力。所以,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老师们值得花费心思,努力探求提升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所有教育人齐心协力,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王立根,高考作文该往何处走,中国教育报2007(6)

(2)吴方勇,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刍议,中学课程辅导2013(2)

(3)刘冬梅,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策略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议论文高中
议论文阅读专练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