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2021-01-19周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数学概念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周宏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相应的思维认知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与数学概念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从小学概念教学的意义、小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概念教学的具体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有效策略

一、引 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教学,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材中会涉及几个数学概念问题,其大多数内容相对抽象,很难让学生形成具体的印象,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数学推理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加快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的转化效率.

二、小学概念教学的含义和构成

(一)数学概念的含义

概念知识是众多学科主要对知识的研究方式,如语文学科、英语学科、物理学科等都包含大量的概念知识,而小学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门槛,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数学概念知识,才能够进行数学领域的探索,从而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在数学知识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列举相关的数学例子,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数学概念的构成

数学概念一般由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构成.数学概念是指所反映的对象存在的共同本质的属性的总和,例如,常规的三角形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总和,平行线的概念内涵就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总和等.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包含所有对象的总和,例如,常见的角的概念的外延包含了直角的定义、钝角的定义、锐角的定义等所有角的概念.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一定的反向对应的关系,若数学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就会缩小.例如,由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知识扩展到正方形的概念,其内涵变大,外延概念就会变小.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概念基本构成就是明确数学内涵与外延知识的关系.

三、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原则

(一)信息组合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叙述性的表征方式,将数学信息进行总结,打包成情感与知识并存的信息包,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在讲解“认识分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分比萨的故事结合分数知识,通过分比萨,学生可以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意识,再对分数和平均数用语言进行阐述,可以将数学信息视觉化,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时空邻近原则

时空邻近原则指的是讲授数学知识在时间或者空间上邻近呈现.通过这种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可以节省学生搜索信息的精力,有助于降低无效的认知负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或者板书的方式,呈现出语言化的数学信息,还可以在同一时间呈现出数学知识的视觉化信息,保持空间上的一致,比如,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抽象化的语言信息,则可以附上相对应的图形等.详细而言,教师在讲解“认识数字”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感知数字,可以展示具体的实物,可以展示小棒以及图画等直观的内容,进而用数字代替其呈现,将不同的表征方式实现有效衔接,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字、理解数字.

(三)统一性原则

简言之,统一性原则指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要保持统一,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删除与学习对象无关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具有合理性和统一性.如果教学信息过多,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超负荷,不利于其掌握重点知识内容,占据学生的记忆容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不利于學生学习.教师遵循这个原则,可以帮助学生降低无意义的认知负荷,使其提升有效认知负荷.详细而言,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课件的内容具有合理性和贴合性,不能加入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比如,在讲解平均数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应用了跳绳比赛的情境做铺垫,但是这个情境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能有部分学生被跳绳游戏吸引,难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使教学秩序受到了影响,还消耗了教学时间,因此,应该遵循统一性原则.

(四)多重感官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视多通道原则,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利用听觉、视觉等感官进行教学,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征.教师在讲解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将其视觉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可以设计实践活动,通过触觉感受,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知.现阶段,存在数学死记硬背的现象,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几可以分成几和几”,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但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棒进行分与合的实践,通过这种手部的动作,学生可以理解数的含义.

(五)深度发展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证教学深度,提出缺乏深度的表征,可以结合数学教材,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体现数学本质.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发展其能力.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重视知识的迁移,更要重视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可以结合多样化的表征,全面落实深度发展的原则.

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概念教学与实际脱离

在实际数学概念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概念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往往只会重视数学知识的概念的应用,忽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探究.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生活经历不够充分,缺乏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自主构建数学概念理解的过程,导致他们只能进行机械式背诵概念知识,难以理解数学概念的真正含义,无法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性.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对数学概念知识进行表面理解,缺乏对数学概念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创建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数学概念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分析、总结,理解相应的实质特点,使学生产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二)数学概念教学过于独立化

在教导学生数学概念的课程时,大多数教师都将数学问题包含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内容教学分开教导,导致学生概念教学过于独立化,数学概念知识缺乏深度,内容不够完善.因为数学概念知识属于较为理性的知识,具有较为严谨和抽象的特性,而小学生的阅历有限,对数学概念理解有限,难以将这些数学概念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而数学概念教学过于独立化,会影响数学概念的教学质量.

(三)数学概念教学过于单一

在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很多教师只会采用讲解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而数学概念的教学相对枯燥,太过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小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建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实际数学概念教学中,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难以形成有效的理解.学生难以接受概念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建生活情境,丰富数学概念教学内容,将抽象数学概念教学变得丰富.教师要将传统概念知识由“复杂”变成“具体”,由“抽象”变成“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教学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课程时,对学生提出生活的实际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形?哪些物品是正方形?”学生根据生活积累回答教师:“床单、电视机、冰箱都是长方形.”“巧克力、棋盘、相框都是正方形.”教师鼓励学生:“你们回答的都对.那么,你们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概念吗?”从而引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一种平行四边形,即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长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同时,长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以宽,而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以边长.教师将数学概念知识融入生活中,利用生活情境模式,增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讲解的方式教导学生数学内容,而数学知识中存在较多的抽象定义和数学概念,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形成具体的知识内容,影响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水平较低,教师无法形成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不利于教师开展导学互动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内容,将抽象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形成具体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数学认知,进行良好的导学互动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拼组”课程时,在网络中寻找相关的知识视频,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中主要为学生展示了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能够求出这些图片的周长和面积吗?”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没有规律,无法求出,回答教师:“没有办法算出周长和面积.”教师继续播放视频,视频中的图形发生变化,被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教师问:“现在你们看图片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学生回答:“不规则的图形被分割成几个三角形了.”教师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三角形的知识求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计算,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教师问:“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学生回答:“不规则的图形是由多个三角形进行拼组的,能够利用三角形的知识,运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说:“你们总结得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教师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

(三)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引入概念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概念的乐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具有理解数学概念知识、运用数学概念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手脑结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商场的销售人员和购物人员,给学生发放玩具人民币,进行“货币交易”的游戏,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人民币的具体认知.这种游戏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人民币的概念,也能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分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概念的习惯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往往忽视学生的课堂地位.因此,教师应利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数学概念的习惯,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知”课程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关于圆的图片,对学生提出教学问题:“通过观察图片,你们能够发现圆有哪些特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尺子、画笔等辅助教学用具,理解圆的数学概念知识.教师继续对学生提出教学问题:“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回答:“圆的周边到圆心的距离长度是一样的,车轮设计成圆形能够确保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这种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圆”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讨论、自主学习的习惯.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形式过于单一,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利用创建情境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开展游戏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概念学习环境,开展分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数学概念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仇优.浅析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三步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2):68-69.

[2]王晓惠.聚焦概念 带动学习: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0(49):24-25.

[3]潘彦彦.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73.

[4]邱敏锋.基于生活整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24):169-170.

[5]朱泳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5):103-104.

[6]张梦欣.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0.

[7]章婷.聚焦核心素养 促进概念建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寻[J].小学教学研究,2020(21):47-49.

[8]吴爱华.场景链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儿童化的策略:以二年级数学《认识时、分》一课为例[J].华夏教师,2020(21):25-26.

[9]劉伯军.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87.

猜你喜欢

数学概念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