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初探

2021-01-18唐朝光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广西

摘要:广西高职土建类人才的培养是广西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大类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有其现实意义。可以从职业道德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向他国学习借鉴等方面开展广西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

关键词:广西;高职土建类专业;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对于“工匠精神”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薛栋、王丽媛、李宏伟、别应龙、王金芙等人在“工匠精神”的研究方面多有建树。大家较一致的看法是:“工匠精神”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劳动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我们认为,“工匠精神”指的是劳动者在职业态度方面具有爱岗敬业、追求精益求精、责任使命、服务奉献、坚持不懈的品质;在职业能力方面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兼具继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品质;在职业理想方面具备正确信念;在职业道德方面具备人文素养、师道精神、诚实守信。

二、在广西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中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等十几所广西高校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高职土建类专业,每年招生数万人,他们职业素养的培养,关系到整个广西建筑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广西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主要意义是:

(一)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工匠精神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发展史,涌现了许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例如,春秋时期的鲁班,为木匠祖师爷,《古史考》等古籍记载,他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这些工具的发明成倍地提高了工匠的劳动效率。明朝宋应星以举人之学历,撰写出了《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从事“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设计、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对大国的复兴功不可没。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广西高职土建筑类人才教学体系,即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科教兴桂,人才兴桂”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

(二)可为广西建筑领域培养大批人才

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20》,2019年广西建筑从业人员141.97万人。正常运营的建筑企业法人单位数为23418个,在此类城镇单位的从业人数为718537人。这说明,建筑业为广西劳动者就业的重要领域。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数据,2019年广西普通高校在校专科生人数550736人,其中土木建筑大类专科生

人数为67471人,占在校专科生总人数的12.25%。对广西高职土木建筑类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广西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打基础。

(三)可以改善相关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广西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大多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仅作为校内课程实践教学的场地,平时使用效率并不高,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单位协调的不畅通、资金的不足、安全责任划分的不明确等因素导致广西高职土建类学生校外实训的机会普遍较少。将“工匠精神”教育纳入广西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中,从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改善学生知识结构。

三、在广西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中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準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在广西高职工建类学生专业培养中,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只有这样,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才能具备大国工匠的必备品质。

(二)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

课程体系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实施方案、全面落实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环境。为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学校可以创建教学监督机制,主要负责校外教学工作的跟踪、总结,比较以往人才培养形式取长补短,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形式并逐步推广。

(三)要努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在高职土建类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相当多的教师仍是“学院派”,即,从高校到高校,自身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参与企业实践工作的经历不多.因此,要努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经过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实训锻炼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技术服务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将教师送到企业一线去参与社会实践,让教师自身的动手能力强起来,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四)、向“工匠精神”教育开展良好的国家学习

当前,德国总计有300多万家中小企业,其中手工业85占万家,约有390万人从业者。德国人动手能力强,很多人喜欢动手制作手工产品、自己盖房子。正是这种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崇尚科学、乐于动手的社会氛围和民族特性,使德国成为“工匠精神”的沃土。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制造提供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其特点是校企合作办职业教育,企业与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人员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与学校的优势,强化理论与实践,从而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工匠。在德国,有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几乎覆盖德国所有的职业,其专业设置不仅全面,而且细分到每个细小的领域,保证了每道工序的专业性,如面包师与糕点师就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专业。此外,美国、日本等国,在对技术人员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要认真地学习、改造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夏雪婷: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以江西省五所高职院校为例[D]江西农业大学,2017.

[2]曹洋杜丽敏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4).

作者简介:唐朝光(1975-)男,汉,广西人,广西职业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房地产与国土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广西
和我一起去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