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互联网+“五全六能”楼/院式养老模式的选择意向及推广运用
2021-01-18魏毓于川川刘星李翔刘斌周跃平黄河浪
魏毓 于川川 刘星 李翔 刘斌 周跃平 黄河浪
(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和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期,“4-2-1”家庭模式与“8-2-1”家庭模式正在快速增多,大大地加重了独生子女的赡养负担,成为众多家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1~4〕。据估计,南昌市老龄人口已达到15%,其总人数达52.5万,而能入住公立养老机构的人数仅占全部养老人数的2.85%,无法满足大量养老需求〔5〕。鉴于这种情况,政府和全社会正在积极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房养老等多种模式〔6~10〕。就南昌市区而言,除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成为目前一种重要的养老形式,尤其是随着社区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建立和完善及围绕和谐家庭、友爱邻里和小康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制度的逐步形成,极大的惠及了社会的养老事业。社区“五全六能”楼/院式养老模式是笔者所在团队在“南昌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团”长期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和归纳所得,受到了广大社区楼/院居民的欢迎。该养老模式以社会人文与现代医护知识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出和建立具“全人为首、全资源整合、全网智能化、全方位医护和全程标准化”五大理念的,融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护保健、物业维修和应急援助六大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11,12〕。本研究综合分析和阐述城市社区居民楼/院式养老模式选择意向的影响因素,并探索符合区域实际的解决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南昌市小金台、青山湖、包家巷、董家窑四个社区(≥60岁)老年人。纳入标准:①3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②语言表达清楚、沟通无障碍,愿意参加调查,获得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临时居住在城市社区的人群;②严重疾病患者,无法完成全程调查项目者。有1 006人选择楼/院式养老方式(77.15%),另有298人(22.85%)选择子女照顾及养老机构等。
1.2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自制的社区居民养老现况及有关因素调查问卷,与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填表。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包括统一纳入标准、熟悉调查目的和内容等。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目前生活状况(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医疗保险等)、对养老模式的看法及态度等方面。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χ2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除年龄、家庭关系外,其余人口特征因素老年人楼/院式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选择楼/院式养老模式的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分析〔n(%)〕
2.2楼/院式养老模式选择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是否选择楼/院式养老模式为因变量,性别(1=男,2=女)、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专,4=大专及以上)、婚姻状况(1=已婚,2=未婚,3=丧偶,4=离异)、职业(1=工人,2=农民,3=机关/企业,4=个体/自由,5=家务,6=其他)、子女数(1=0、2=1、3=2、4=≥3)、每月收入(1=<1 000,2=1 000~2 000,3=2 001~4 000,4=4 001~6 000,5=>6 000)、经济来源(1=工作,2=退休金,3=子女,4=政府,5=养老保险,6=其他)、养老费用(1=<500,2=500~1 000,3=1 001~1 500,4=1 501~2 000;5=>2 000)、健康状况(1=良好,2=可以自理,3=需要照料,4=离不开照护)、患病情况(1=患病、2=未患病)、求助对象(1=配偶,2=子女,3=亲戚朋友,4=社区,5=养老机构)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选入方程内变量的方法采用 Forward:Wald 法(每个变量均与赋值为“1”比较,等级资料除外),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 7个,分别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来源、每月用于养老的费用、求助对象。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更不乐于楼/院式养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比小学及以下者更不愿意楼/院式养老;经济来源为“政府补贴(含低保)”者比“工作”更不倾向于楼/院式养老;每月用于养老费用越高者,越不愿意选择楼/院式养老;丧偶比已婚者更愿意选择楼/院式养老;职业为“家务和其他”比“工人”更倾向于社区楼/院式养老;求助对象为子女和亲戚朋友者比求助于配偶者更愿意选择楼/院式养老,见表3。
表3 影响楼/院式养老选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社区楼/院养老模式是在实践中运用而生的新生事物,调研证明该模式适应性强、代表性广、经济实惠且立足于实际。它以人文与科学有机统一的“五全”理论架构了家庭与社区(会)资源兼顾互补的两大优势,+互联网运作的全新内容和形式。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不断积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挑战〔13~15〕。
本研究结果提示,性别与养老模式选择意向相关,在调查中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和子女共同居住,而男性则更为独立,一则许多中老年女性在帮助工作的子女照顾孙辈,为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家庭支撑,如买菜、做饭、家务等;二则女性比男性更为柔弱,缺乏安全感,需要家人的陪伴。本调查结果得知,文化程度低,收入不稳定 ,婚姻异常者更愿意选择楼/院式养老方式,该人群大多无法支付起相对高昂的机构养老费用,社会关系较为单一,缺乏对晚年娱乐生活的合理安排。
从某种角度看,楼/院式养老模式反映了我国高度老龄化城市目前养老模式选择的主体,即发展不平衡、未富先老的国情和传统孝道为主导兼顾西方自主生活的个人意识〔16〕,也体现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17,18〕。本文认为政府、社区组织对该模式应予积极扶持,在其推广运用上发挥引导、统筹、协调等作用,并建议如下:①政府和职能部门通过行政措施,支持该项目在部分社区开展先行先试,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并在该基础上,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②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政府应加强创新平台搭建,打通各方养老资源、资金、人才和技术等优势服务于用户,突出互联网+五全六能养老服务的公益性、福利性、社会性、群众性的主导地位;③重视养老人才的培养和挖掘,明确楼院式养老模式的运营管理,可由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公司)承担;以第三方的形式,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的方式管理,保证养老运营的公益性并兼顾经营者的合法利益。④严格实行监督和评价机制,定期开展由养老用户、社区代表、专家学者和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评估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该养老模式得到完善,以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