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及护理分析
2021-01-18许育花
许育花
(广州市胸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
临床上,静脉化疗是一种对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目的是防止癌细胞扩散,更好的控制病情,大部分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容易出现药物渗漏、静脉炎甚至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近些年,临床上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都有不错的效果[1]。本文就VAP应用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化疗的120例肿瘤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4~81岁,包括:肺癌53例,淋巴瘤2例,白血病1例,膀胱癌1例,肠癌1例,乳腺癌1例,腹膜间皮瘤1例;对照组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龄24~93岁,肺癌39例,鼻咽癌7例,乳腺癌3例,淋巴瘤2例,食管癌2例,胰腺癌1例,肠癌1例,宫颈癌1例,扁桃体癌1例,口咽癌1例,骨肉瘤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置管方法: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应用同一品牌的三向瓣膜式PICC,选取贵要静脉、肱静脉或头静脉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采用B超机引导下赛丁格穿刺插管,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术后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弹性绷带加压包扎24h。观察组采用VAP置管,常规消毒、铺巾,经颈内动脉穿刺置入VAP,沿导丝置入静脉留置导管,用C臂机透视定位导管的位置与深度,于前胸锁骨中线外侧第2根肋间分离皮下组织,并用隧道针将导管引入,连接输液港和导管,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外贴。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及观察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讲解置管的优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讲解术中注意事项,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操作,术后指导患者导管的维护要点以及注意事项,例如留置PICC患者保持敷料干洁,避免置管侧手臂做大幅度外展运动及提重物等;植入输液港患者保持置管处皮肤干洁,避免用力撞击置管部位等,以免带管生活中出现一些并发症。留置PICC或输液港患者输液前均予0.9%无菌生理盐水20 ml脉冲式冲管,输液后先予0.9%无菌生理盐水20 ml脉冲式冲管,再用肝素稀释液2~5 ml正压封管(按照行业标准PICC肝素稀释液浓度为0~10 U/ml,输液港肝素稀释液浓度为100 U/ml)。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维护间隔时间;统计两组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1.4 评价标准
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60分,生活能自理;41~60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21~40分,日常生活明显依赖他人;≤20分,生活完全依赖。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维护间隔时间对比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时间相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维护间隔时间对比表(±s)
表1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维护间隔时间对比表(±s)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的并发症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表 [n(%)]
2.3 两组BI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9.45±5.87)分,对照组的为(53.57±4.34)分,t=6.239,P<0.05。
3 讨 论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恶性肿瘤更是如此;而静脉化疗是对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化疗对静脉内皮损伤较大,因此,化疗过程中选择哪种静脉通路及输液方式就非常重要了[2]。
PICC置管是较为常用的置管方法,通过B超下MST技术来操作,相较于传统的一次性置管,可避免反复穿刺,但是此置管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3]。VAP是一种可反复穿刺1000次的置管方法,连续使用达数年,在间歇期,患者皮肤无伤口,不影响其生活,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VAP置管安全性好,耐用,并发症少;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VAP输液,留置时间更长,并发症少,通过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