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短视频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21-01-18王站菊
郭 燕,王站菊
(1.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郑里马小学,河北 衡水 053000)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全民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素质。但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上会有不同的侧重。高校素质教育通常以课堂教育为主,课下教育为辅,以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为主,其他素质教育为辅。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在国民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
短视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指在融媒体背景下各种媒介终端播放的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视频。2011年4月,移动短视频应用Viddy在美国发布,这是最早的移动短视频手机应用。随后美国社交应用Vine Instagram均推出短视频功能。2013年10月,秒拍作为我国首个短视频APP上线,引起用户广泛的上传和转发。此后,各大互联网巨头逐步围绕短视频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根据2019年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短视频企业营销白皮书》中提到的2016年到2021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调查和预测来看,我国短视频业务的发展趋于成熟稳定,如图1所示。截至2019年10月,短视频业务在所有APP中渗透率稳定在60%,短视频用户以24岁以下为主,基本覆盖大中小学所有学生群体,总用户数将近7亿。
图1 2016-2021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一、短视频应用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价值观念传递的即时性和高效性
短视频的时长短、制作周期短、内容短的特性保证了内容传递的即时性、高效性。2020年,针对迅速传播的新冠疫情,从新闻工作者到众多的自媒体,制作了大量抗疫并充满正能量的短视频,这些短视频直观生动、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这些短视频影像在这个非常时期传播开来,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精神的重要作用。[2]
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短视频以融媒体为传播平台,具有年轻化和参与感的特点,对视频内容的点赞、转发、评论可以满足用户表达和交流的需求。针对高校学生年轻群体,可以有效利用短视频的优势,搭建素质教育平台。2019年,很多高校利用短视频形式拍摄了“我和我的祖国”相关主题的短视频内容,在校生及毕业校友纷纷在各媒体平台点赞、转发,敬业、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心里。此外,高校思想政治课也可充分利用短视频的优势,改变教育模式,针对学生特点,与时俱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强化思想道德素质。[3]
(二)在寓教于乐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全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正确观念的引领,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和谐的社会氛围。高校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而传统的说教方式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极为重要。利用短视频的教育打破了传统的说教方式。短视频从诞生之初就带有轻松、娱乐的特点,青年群体是创造者,也是接受者。短视频能够融合文字、图像、声音等元素于一体,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呈现生动立体的信息,符合现代人对快节奏和娱乐性的要求。经由制作、上传、点赞、转发等一系列过程,短视频本身就完成了创作接受的双向交流和互动,从而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也强化了受众的参与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借助短视频进行传播,有利于扩大其传播覆盖面和增强其舆论引导力。
二、短视频应用有利于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短视频的制作和发布需要专业的技巧及作品内容的艺术性表达。艺术具有共通性,好的艺术作品既需要注重艺术功利性如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的作用,又要注重其审美特性,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只有建构起人类共通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才能具有普遍的接受度。因此,在使用短视频进行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时要注意短视频内容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优秀的作品会培养受众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素养,并且在观念的传达上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高校学生精神世界的培养来说,短视频要借鉴传统艺术形式的优势,既要重视作品内容的艺术性,也不能忽视作品的审美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中青春飞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是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推广大使,曾获2019年中国新闻周刊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和2019年超级红人节年度最具商业价值红人奖,入选中国妇女报“2019十大女性人物”,2020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她发布的视频,一天播放量就能达到1700万次,播放量最高的视频可达到3亿次之多。李子柒作为融媒体平台的视频内容生产者,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多的称号和高度的评价,主要是其短视频内容制作十分精良,一段5分钟的短视频内容,素材有2000多条,时间跨度长达1-2年,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了李子柒视频内容的质量。田园牧歌式的影像传递出浓浓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一时成了许多城市中男男女女向往的生活。由此可见,艺术和审美具有共通性。李子柒的短视频让受众在美的熏陶和爱的浸染下获得正能量。这是艺术的魅力,更是短视频的魅力。[4]
三、短视频应用有利于高校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高校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是将各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强化创新观念,从而有能力面对更多的未知和挑战。短视频的媒介特征表现为易操作性、即时性、碎片性、多样灵活性,可以激发更多创新。
从视频艺术特性角度来说,艺术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创造包含双重含义,首先是对艺术技巧及语言的掌握,其次是自我欲望及艺术功利性的创造表达。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对现实创造性的认知,因此作为优秀短视频艺术创作本身就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李子柒的视频创作来源于她对社会生活技能的深入了解和掌握,但仅有这些生活知识还不够,创作者本身需要进行深刻体验并激发出创作欲望,从而唤起受众观看的欲望和审美的情感。情感是双向的,既有创作者的情感,同时又要唤起受众情感,学生在短视频的创作和接受中,既实现了自我情感的表达,同时又提高了创新能力。在认识到短视频发挥正向作用的同时,也要清醒意识到短视频的弊端。因此,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扬长避短,利用短视频的优势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工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