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水资源审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

2021-01-18宇,隋

山东水利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水资源

洪 宇,隋 雪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

近年来,为了缓解我国水环境现状,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水资源审计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水资源审计的目的是增进政府维护和治理、利用好水资源,让全社会意识到要节约和高效使用水资源,为建立良好安全的水资源环境提供重要保障。但我国现有的水资源审计制度并不成熟,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发展空间。为此,探索水资源审计未来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1 水资源审计的目标与内容

1.1 审计目标

现今我国水资源审计的主要目标是:1)对各地方的水资源数据进行整理核算,注重于水资源具体的数量和质量,对水资源做出评价,从而更好地观察水资源的变换。2)倡导绿色的价值观,阻止对水资源的进一步污染和浪费,调节好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使经济上升的同时,资源保护也不断提升。3)通过系统的水资源审计程序,控制对水资源的污染与开发,增强自然环境的蓄水能力。

1.2 审计内容

1)水资源管理与节约。水资源管理的审计应包括:相关水资源政策的实施、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水资源事故的发生。缓解我国水资源恶化的现状,主要在于改变全社会的观念,提高节水意识,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改变水资源现状。

保护水资源的审计应包括:对节约水资源计划的完整性、执行节约水资源计划程度、水资源消耗程度、水资源循环使用情况、使用设施节水的情况、人员节约用水意识等。

2)企业污水排放和治理。企业的污水排放是我国水污染重点管理对象,通过对企业污水排放浓度和数量进行限定。企业要按照国家的法律和规定排放污水,审计人员除了将污水排放量、污染物浓度等作为审计的主要内容外,还包括:工艺先进性生产技术的投入程度评估、重要污染物质的治理情况、处理废水情况等。

3)水资源保护支出。水资源保护支出对于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水资源保护支出审计主要包括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运行、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

2 水资源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审计的现状

我国水资源短缺,最初的工业发展对水资源的污染非常严重,只注重了速度,忽视了质量,大量未经过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到河水里,导致我国污染物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所能承载的水平。近几年,通过政府发布的审计公告了解到,各政府机关对饮用水安全工作发挥着积极主导的作用,大力加强资金投入,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审计机关对甘肃、四川、山东等18个省(市)进行重点审计情况看,18个省(市)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大资金投入,履行了减少主要污染物的责任,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2.2 水资源审计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审计意识淡薄。目前,水资源审计问题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但反响并不大。人们的水资源紧迫意识淡薄,在水资源审计问题的认识上仍有缺失。

2)水资源审计类型单一没有预防性。目前,国内水资源审计的重点审查对象是财政收支。水资源审计工作不专业,审计人员几乎都是财务会计出身。在审计过程中,政府依然是执行水资源审计具体工作的主体。在审计内容上,依然围绕着水资源保护基金的问题展开,涉及对水资源保护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以及专项资金的合理合规。在水资源审计问题中,对于对象跟主体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水资源审计问题始终处于善后阶段,缺乏提前性,因此需要建立预警机制。

3)水资源审计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目前水资源审计还缺乏足够的审计依据,相关的专业人员也稀缺,由于从业者大都是财务审计出身,对水资源相关知识政策等认识不够,因此需要加大此方面人才培养。

3 水资源审计未来发展建议

3.1 水资源审计发展建议

1)建立结果披露制度与资源共享平台。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政府应该加强引导,通过建立信息系统等渠道,使大众意识到水资源相关问题的重要程度,引起大众对水资源的珍惜与保护。对于审计结果表现不合格的企业,应当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依托互联网技术,如数据库编程、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计算机审计软件等助力审计工作。同时,开发针对水资源审计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创新审计工作方式,促进水资源审计的发展。

2)开展后续跟踪审计,增强绩效审计。可以通过成立水资源问责小组的方式统一评价指标,申诉机制与纠正问责并用,审计监督检查制度与诉讼制度并用,跟进追踪违纪人员指出的问题,落实由于不符合要求而强令整改的事务以及追究后续责任,促进水资源审计的执行效率和效果。未来,应该更多关注水利工程绩效考核和水资源资金使用效益考核的内容。在水利工程绩效考核问题上,要考虑各项资金在工程设计、施工、竣工及运用环节中的应用、成本效益,以及水质、生态环境等内容。在水资源资金使用效益问题上,审计机关应当加强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的审查,并以全流域、水质长期变化为切入点来评估财政投资管理资金中的使用效益。

3)引入多背景人才,强化监督机制。一方面在未来必须跨学科培养人才,使审计人员在特定领域中也具备专业知识与能力,足以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切专业难题。另一方面,鼓励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发展,减轻政府在这方面的压力。同时,第三方审计机构又具有独立性特点,在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保障审计工作稳步开展。未来的审计发展方向应该考虑到审计前、审计过程中与审计后三个方面,在现有的跨区域、跨领域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监管机制,统一管理与规划,协调好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避免因为责任推诿而导致的工作搁置或效率降低的情况出现。

3.2 我国水资源审计发展方向

1)水资源总量与分配审计。现阶段仅仅在黄河流域具体落实了水资源总量控制制度,其他流域尚未落实。但目前来看,即使是采取制度的黄河流域在调控工作上也并不成熟。由此可见,审计部门缺乏对此问题的整体规划,应该注重水利发展,适时进行改革。通常来说,水资源的分配受地区、行业及项目的影响,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对水量分配的宏观原则进行把控,运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来实施分配,保证水量在地区、行业及项目上合理化分配,同时保证按时、按点完成,避免拖沓。另外,需要格外重视审计取水、用水项目,作为审计工作中关键的一环,将会对水资源分配总体计划产生影响,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将会成为审查耗水的重要指标,并且要严格执行对节水项目便捷通道的审查。

2)节水政策与工程审计。政府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起到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对于节约用水等正向行为给予奖励,对于浪费等负向行为予以处罚,即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方面,要对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有偿使用、节水补助这三个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要对各地水资源利用政策的具体落实进行监督,在调查缴纳水资源费用的实际情况和收费标准的基础上,落实是否实行了阶梯式水价和节水性技术补贴是否到位,进一步评估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水域功能区保护审计与水土保持审计。目前来看,主流管理模式依然是功能区域管理。然而,国家推行了国土功能区划,在与时俱进的要求下,应当重新审视从前的水功能区划政策,并且应当更加重视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一方面,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区域如何划分水功能区以及水源地,并且对整体规划展开评估;另一方面,要以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为依据,进一步调查水功能区分布是否合规,水源地保护区行业布局是否合理。如果相关的运营建设存在违规行为,那么必须进行严肃处理,积极落实区域保护政策。同时,要监督各项规划的执行情况,包括不限于监督规划总体水土保持目标的达成率如何、项目资金到位与否、工程建设是否合规、运营是否合理等;再者,对于像铁路、公路、管道这样关键项目的政策落地问题要格外引起重视,评估此类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水土保持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绝不允许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总之,水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百姓需求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水资源审计至关重要。加快水资源审计的发展,制定规范化的水资源审计制度,是国家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希望水资源审计在未来发展得更加成熟,为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水资源
水资源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策略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朝阳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文水资源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评《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探讨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