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2021-01-18董庆
董 庆
(贵州省贵阳市老干部活动服务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0)
1.引言
自我国迈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道路以来,在经济建设层面已经初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在这一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提升水平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1]。但是在现有基础上,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却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出现断层现象,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监管效果不理想,对事业单位经济发展造成制约[2]。鉴于此,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尚存问题与改进对策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新历史条件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作为承担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的重要职能部门,所肩负的重任和历史使命也得以更新,此时针对现有内部控制工作加以强化极为关键,同时也更迫切。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目标转型设定中,需要从传统的“人管人”控制目标面向“制度管人”目标转型升级,提升内部控制工作公平、公正性的同时,促进事业单位面向更高层级发展[3]。为了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我国财政部已经面向全国进行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14)政策推行,此项政策的出台,充分为全国范围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水平优化提供政策与制度支持,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方向指明具体方向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运行环境。
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图1所示,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3.1 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居于表面而言,内部控制工作属于一系列规章制定和程序推行所构建而成的工作内容,但是究其根源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所有的内容推进均需由人来进行建设、监管和执行,由此可见,想要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质量,就必须就管理人的内部控制意识加以培养和强化[4-6]。但是,在现有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期间,职工内控意识并不深刻,甚至领导层对内控意识掌控也存在不足,部分职工在内控意识培养中片面认为内控意识是“领导的事”,与个人无关,导致基层职工在任职期间出现工作任务完成不认真问题,进一步导致其负责管理的环节中内控工作效率受影响。
图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2 内部控制体制存在缺陷
针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本质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开展的风险加以预防和管控,由此可知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中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其也是实现控制目标、化解活动风险的关键性手段。但是在具体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建设中,却仍旧存在较多的缺陷问题,影响制度完善性提升的同时,降低事业单位所开展活动的关键风险点控制效果。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体制构建时,并未立足于本单位未来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内部控制体制制定工作,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制定的“表面式内控制度”,让内部控制停留在资料报送上,此类制度的执行工作便被“束之高阁”,无法真正落实到监管工作中,影响事业单位未来的正常运行和发展[7-8]。
3.3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不佳
部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时,虽然已经制定相对比较完善的控制管理制度条款和相应规范内容,但是在控制管理工作执行期间的关键岗位任职人员设定以及关键岗位职责确认方面却并不明晰,一人多岗,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权力和责任设定时,并未进行更具详细性质的规划工作,导致单位内少部分职工长期占据某些种重要或关键岗位,造成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有效职能无法全部发挥出来,胜至贪污腐败[9-10]。
3.4 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务操作中,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叫多的问题。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部分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随意将闲置固定资产送予其它单位,造成固定资产严重流失,部分资产管理员责任心不强,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固定资产存放地点、使用人、使用情况不清楚,造成账实不符。另一方面,固定资产闲置率高,部分单位固定资产与单位的实际需要不相符,造成固定资产浪费。例如,部分为老同志提供服务的单位,为老同志提供的健身器材,由于老同志年龄、身体原因根本无法使用,资产长期闲置。
4.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尚存问题的改进对策
4.1 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良好内控管理氛围
对于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想要针对其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关键的评价因素就是针对事业单位中领导层级的评价,换言之,单位内领导整体管控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制度执行效果。在这一基础上,为了创造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氛围,应该做好下述工作内容:事业单位领导要以身作则,充分将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个人工作展开的本职工作内容,有效将领导层的垂范作用以及主导能力发挥出来,借助个人优秀品质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去引导和带领下级工作人员完成相应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工作。注重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工作,在此期间,应该在单位内进行内控知识的考核与轮训管理,并将职工的工作业绩直接与内控知识考核结果进行挂钩,实现内控管理质量与职工个人利益相关联,最终促使内控管理工作的执行发展为事业单位每一位职工的工作开展常态。
4.2 构建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
事业单位在进行更具完善性的内部控制体制构建时,为了提升制度构建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围绕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推进流程进行系统性的梳理,要求针对各个业务开展环节加以明确,同步针对经济活动开展期间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确认,随后针对风险的预防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针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借此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及质量,此时,事业单位应当构建与内部控制相对应的内控制度监管机制,并在机制制定过程中将自我评价机制融入其中,并将其与干部考核、追责问责关联起来,借助日常自我评价和监督结果为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关键岗位的责任管理制度,此过程中需先进行关键岗位的确认,并针对任职于关键岗位的职工个人综合能力以及职责进行明确,并针对其任职管理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不满足关键岗位需求的职工应予以岗位调整,期间可采用定期轮岗制度实现。
4.3 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推行保障措施
想要进一步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效果,确保管理体制内容完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保障制度顺利推进时相关保障措施的制定,为制度执行创造良好执行空间。具体而言,以下列内容作为切入点: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单位中成立风险评估团队,团队带头人由单位领导担任,促使单位内部建立专门用于内控制度执行风险进行评估的专职机构,确保各项制度顺利贯彻执行。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监督机制建设,该机制运行部门由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者完成,要求为该部门配置专业的审计监管人员,确保审计工作开展具备相应独立性,需注意审计工作质量应该直接与干部绩效考核结果相挂勾,杜绝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提升审计质量。
4.4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落实好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强化固定资产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其次,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购买程序,事业单位应建立严格的购置制度,根据单位实际需要购置固定资产,防止固定资产闲置以及过度购买,职工在申请固定资产购买时,须注明固定资产用途、金额、修缮、后期管理以及固定资产责任人,第三,严格控制固定资产出借出租,如单位闲置固定资产确须出租出借的,按三重一大要求集体决策后按相关程序处理,对于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单位根据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根据单位实际需要配置使用,积极推进固定资产调剂共享,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
4.5 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支撑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想要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充分将大数据应用平台引进到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十分有必要,同时也是事业单位面向信息化时代发展进步的典型特征。详细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中,应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技术支撑时,应该在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业务部门、行政部门、审计部门等机构进行链接式管理,促使各个部门之间联动管控,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建设,可充分将大数据平台引入其中,利用其针对单位内部管理层的决策偏好点进行精准把控,降低管理层由于惯性决策所带来的管理风险。内部控制活动开展期间,可充分借助于大数据平台的运用,针对控制管理中的技术、措施、效果等方面加以管控,促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控制工作能够更融合于时代发展,形成智能化内部控制管理效果。
5.结语
通过对全文内容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发现,当前我国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仍旧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包括在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以及制度运行风险评估程序执行方面,均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需求。因此,针对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提出解决意见十分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良好控制管理氛围的构建,能够进一步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