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羽毛球灵敏素质测试方案的信效度检验研究

2021-01-18苏丽娜郝益展王少君林云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业组灵敏练习者

苏丽娜,陈 毅,郝益展,王少君,林云绯

前言

灵敏素质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及时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协调用力的能力。专项灵敏素质是人体运动技能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它与人体掌握运动技能的数量、熟练程度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有关。人体掌握运动技能的数量越多,越熟练,大脑皮层灵活性越高,灵敏素质就越好。灵敏素质对人体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1]。

灵敏素质是羽毛球练习者根据来球线路进行快速移动、精准击球的保证[2]。羽毛球专项灵敏素质要求练习者从起始位置通过交叉步、并步、垫步和蹬跨步等步法的组合快速移动至击球位置,完成击球后迅速回动至起始位置并准备下一次击球的快速移动能力,因此提高羽毛球专项敏捷素质是提升练习者运动表现的有效途径。综述国内外研究结果发现针对羽毛球专项灵敏素质测试的测评方案的研究较少。国外学者Kusuma[3]和 Loureiro[4]各自设计了专门的测试装置对练习者的敏捷性进行测评,这两种方案表现出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测试模拟度高,强度符合运动实际,但是实验装置复杂且普及程度差。中国香港学者Hong等[5]设计了六点敏捷性测试用于测试评估羽毛球鞋的舒适性和运动表现,但是该测试线路固定。马腾的硕士论文中对固定线路步法练习进行了研究,但是其6点米字测速的时长约50秒[6]。作者在前文中对羽毛球运动的供能特点进行了讨论,羽毛球运动主要以磷酸原供能系统为主,而50秒的测试和训练时长的主要供能系统可能主要为糖酵解供能系统,长期锻炼只能提高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对磷酸化酶的活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Kusuma和Loureiro各自设计的六点随机测试方案的时长约为14秒,该时长与普通人百米的成绩相近,可较好地发展受试者的磷酸原供能系统。

国内虽然未对羽毛球灵敏素质的测试和练习进行详细的论证,但是在运动实践中通常还会采用目标分布在半场的四角的4角抢球练习,和目标分布在边线的2边抢球等练习提高练习者的专项灵敏性。作者前述研究中在国内外研究、运动实践和理论推导的基础之上提出了5种羽毛球灵敏素质测试和训练方案[2],并提出了每种测试和训练方案的优缺点。本研究对之前提出的六点敏捷性测试进行优化,并将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验证其是否能有效地反映羽毛球练习者的灵敏素质,该研究结论将对羽毛球专项灵敏素质的测评和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1 研究方法

1.1 受试者

21名大学校羽毛球队男生和17名体育教育专业非羽毛球专业男生参加本研究,分为专业组和普通组。要求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且身体健康,近3个月内未有神经、运动系统等影响测试结果的疾病。

1.2 测试方法

1.2.1 测试方案

六点灵敏测试。如图1所示,分别在标准羽毛球单打塑胶场地的右前场(1位置)、左前场(2位置)、左边线(3位置)、右边线(4位置)、右后场(5位置)和左后场(6位置)分别各倒放一个羽毛球。一名测试者站立于网(NET)后,用羽毛球拍随机指向场中的不同位置,要求受试者从起始位置(Start)以交叉步和蹬跨步的组合步法快速移动至目标位置用右手推倒羽毛球并快速回动至起始位置;回动至起始位置后,受试者随机给出下一个指令,受试者按照上述要求推倒下一个羽毛球后快速回动,直至6个羽毛球全部推倒后则测试结束。完成上述所有测试所用的时间被用于评价羽毛球六点灵敏素质的优劣。

图1 六点灵敏测试示意图

5米折返跑。如图2所示,在羽毛球塑胶场地画间隔为5米的平行线,要求线长1.2米。受试者站立于一条线的外侧,当听到开始的指令后快速移动至另外一条线,要求双脚全部过线并转身(180°),然后在快速移动至开始位置,按照上述动作再完成4个来回。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受试者共完成5个来回,奔跑距离为50m。应用秒表记录受试者完成测试所用的时间来评价其灵敏性。记录两次测试的最短用时,两次间歇4min[7]。

图2 5米折返跑示意图

1.2.2 测试流程

首先,通过简短的问卷对受试者进行筛查,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并让受试者热身并熟悉测试内容。其次,对专业组进行5 m折返跑测试,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再次,对普通组和专业组进行六点灵敏测试,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每次测试间隔1min。最后,间隔两小时后,对专业组再进行第二次六点灵敏测试。

1.3 统计学处理

同时效度采用皮尔逊积聚相关系数检验分析专业组5米折返跑和六点灵敏测试的相关系数。结构效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专业组和普通组完成六点灵敏测试所用的时间。重测信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对专业组在间隔时间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显著性差异为P<0.05。

2 结果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表

同时效度的检验对六点灵敏测试和5米折返跑进行了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发现二者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如图2所示,r=0.61,p<0.05)

结构效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专业组羽毛球专项灵敏跑的用时(13.55±1.18 s)明显短于普通组(14.35±1.03 s),(t38=-2.228,P<0.05)。

重测信度我们采用log10对实际数据进行转换,组内相关系数(ICC=0.774),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程度。

图3 六点灵敏测试与5米折返跑的相关性检验

3 分析和结论

本研究对前述研究中[2]的设计进行了优化,让一名测试人员站在网后随机给出运动指令,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使非开链的运动模式变得随机,不可预测,使新的测试模式对于真实运动实际的模拟度更高,更加能反映被测试者的羽毛球灵敏专项素质。

测试结果发现六点灵敏测试同5米折返跑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说明该方案可以较好地反映受试者的灵敏素质。5米折返跑是Adam等人在1988年提出的灵敏性测试方案,是全世界公认的灵敏性测试的黄金标准。本研究同时效度的测试结果为0.61,而Loureiro测试中的相关系数为0.83[4],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受试者的训练水平有关。本研究中的受试者为大学羽毛球校队的队员,虽然有着不短的训练年限,但是其竞技水平同优秀运动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结构效度的检测结果发现专业组完成六点灵敏测试的时间要明显短于普通组。测试中要求受试者必须以羽毛球的基本步法作为移动接触目标并且迅速回动的运动形式,虽然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不弱于羽毛球校队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他们未系统地练习过羽毛球,对于羽毛球基本步法的掌握和组合还比较生疏,因此在六点灵敏测试中的移动稍慢于专业组。因此说明我们设计的测试方案贴近羽毛球运动的实际,显示出较好的模拟度。

重测信度的结果同样显出较好的测试一致性,说明该测试方案组织得当,测试过程严谨,能较好地反映被测试者的专项灵敏素质。

此外,专业组受试者完成测试的时间约为13.6秒,该完成时间与Loureiro等人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4],因此该种测试模式结合合理的间歇时间可作为羽毛球练习者步法的有效练习方式。长期练习,不但可以提高羽毛球练习者的步法的灵活性,并且提高其供能效率,从而全面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综上所述,六点灵敏测试能够较好地模拟羽毛球的运动实际,较为真实地反映被测试者的专项灵敏素质,测试方案具备较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羽毛球专项灵敏素质测试和训练的有效方案。

猜你喜欢

专业组灵敏练习者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软梯训练法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
海南
真假猫大作战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2016IPA年度国际摄影奖最佳表现作品选登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