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户外运动疾病和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2021-11-25王晨好杨文革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痉挛山地户外运动

王晨好,杨文革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山地户外运动是指在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开展的活动,是一项与登山有关的户外运动项目。这项运动有着亲临大自然的特点,让人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锻炼,山地户外运动是一项集运动、健身、探险为一体的一项综合性运动,随着国家不断地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的问题,走出家门走出校园参加体育锻炼。由于户外运动的兴起,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球,开始接触户外运动项目,山地户外运动是一项不分男女性别、不分年龄大小人人皆可参与的大众性运动。凡是从事体育运动项目都会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下面,通过查阅书籍、知网、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一下在山地户外运动中常发生的一些疾病和损伤。让人们更加安全地参与山地户外运动。

2 疾病与损伤

2.1 山地户外运动常见的疾病

2.1.1 运动性腹痛

2.1.1 .1 原因

平时缺乏体育锻炼,没有良好的体能储备,突然进行大强度的登山运动,人体的内脏器官机能却无法适应;在进行登山过程中,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调整好呼吸节奏,呼吸过于急促、短浅;还有呼吸方法不当,用嘴去呼吸,会吞入一些冷空气,引起胃痉挛从而感觉腹部疼痛;还有一些常见的腹内疾患,比如:慢性阑尾炎、慢性肝胆疾患、溃疡病等,当患者参加大负荷量的运动时,病变的位置发生牵拉、震动等刺激,即可发生疼痛;此外,当运动量过大时,会产生大量汗液,丢失钠盐,导致水盐代谢紊乱,最后引起腹直肌痉挛。

2.1.1 .2 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体能储备;在登山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攀登过程中,控制好速度,调整好呼吸节奏;不要空腹运动;大量出汗后及时地补充盐分。

2.1.1 .3 处理

攀登过程中发生运动性腹痛时,应适当减慢攀登速度,调整呼吸,加大呼吸的深度,还可以用手指按压腹痛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可以减缓疼痛。穴位按摩也可以减缓腹痛,例如,用手指按压内关、足三里等;如果是腹直肌痉挛引起的腹痛,可以采用按摩腹部使其放松。

2.1.2 低血糖症疾病

2.1.2 .1 原因

由于山地户外运动周期比较长,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难以保障运动者的饮食问题,很多情况下,必须要求参与者自带食品。低血糖症一般情况下是在饥饿状态下,并且长时间的运动,大量消耗血糖,使糖代谢功能紊乱,轻者会感到饥饿、无力、出冷汗等情况;重者则会出现四肢发抖、神志不清、语言表达不清、呼吸急促等。

2.1.2 .2 预防

进行登山运动时,多带一些高热量食物,不要在饥饿状态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出现一些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

2.1.2 .3 处理

运动性低血糖应第一时间进食,吃一些糖果、饼干、面包或者喝点蜂蜜,通常在10分钟左右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2.1.3 肌肉痉挛

2.1.3 .1 原因

肌肉痉挛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抽筋”,是一种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在寒冷天气情况下,进行山地户外运动,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粘滞性比较大,身体机能还未进入工作状态,在寒冷天气的刺激下,腓肠肌很容易发生肌肉痉挛。其次,由于山地户外运动是一项运动周期比较长,强度比较高,会引起过度疲劳或者代谢产物堆积,此时如果小腿突然用力蹬地,很容易造成腓肠肌痉挛。

2.1.3 .2 预防

运动之前做好必要的热身准备活动,平时加强自我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在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时,要补充一些含盐的运动性饮料。

2.1.3 .3 处理

当发生肌肉痉挛时,让患者平躺在地,利用牵引肌肉痉挛的方法,牵引者用双手握住患者的脚尖,缓慢地将患者足踝进行背伸,合理使用牵引力,切勿过大,会造成肌肉的拉伤。当肌肉痉挛比较严重时,还可以采用按摩和针灸疗法,对腓肠肌进行揉捏、按压等,使其得到放松。

2.1.4 中暑

2.1.4 .1 原因

山地户外运动是一项走进大山里的室外运动,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气温高、湿度大、热辐射强加上高强度的运动,很容易造成人体生理功能紊乱,比如:体温调节、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等。然而,当人体没有及时的降温或者补充液体时,中暑的症状很容易被引起。此外,还有一些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体弱多病者、肥胖、睡眠不足等。中暑先兆会出现体温升高、注意力不集中、头疼、多汗、头晕、口渴等症状,轻度中暑除了中暑先兆症状严重外,还会出现心率加快、大量出汗、面色潮红、体温在38.5°以上等症状。重度中暑除了以上症状外,还可能发生晕厥或者痉挛,体温上升到40°左右。

2.1.4 .2 预防

高温炎热天气尽量减少山地户外运动,出行前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睡眠状况,不要熬夜、喝酒。背包里多备一些防暑清凉饮料。

2.1.4 .3 处理

中暑先兆和轻度中暑应迅速停止运动,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防暑清凉饮料,进行物理降温,若发生头晕、头疼症状时,可以服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重度中暑时,首先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迅速转移到阴凉处,解开衣扣,用毛巾擦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如果有条件的话,用冰块冷敷头部、腋下等。

2.2 山地户外运动常见的损伤

2.2.1 肌肉拉伤

2.2.1 .1 原因

肌肉拉伤在体育运动中是一种发生率很高的损伤,参与者体质较弱、训练水平较低,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较差;没有良好的准备活动,肌肉的生理机能不能达到登山所需要的状态就直接开始活动,气温因素的影响,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尤其在大山里,温度会更低,湿度也会更大;这些因素很容易造成肌肉的拉伤,还有在登山的过程中,大腿用力过猛或者一脚踩空也是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的。大部分会发生在大腿后部肌群、小腿三头肌等。

2.2.1 .2 预防

在冬季,出去户外登山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平时加强身体的锻炼,提高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和弹性;出发之前,做好必要的热身准备活动。

2.2.1 .3 处理

肌肉拉伤的程度可分成三个级别,轻度、中度、重度,轻度则是一小部分肌纤维断裂,外表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只有当用力或按压时才会感觉到疼痛,处理方法冰敷和绑上弹性绷带,并轻微的活动肌肉不要变硬,两到三天后可以进行热敷和康复运动;中度则是一大部分肌纤维断裂,并出现患部外表肿胀皮下出血,24到48小时内进行冰敷和绑上绷带,并轻微的活动,三到四周可以完全恢复;重度则是肌纤维全部断裂,并大量出血,这种情况首先进行冰敷和绑上绷带,然后送到医院手术治疗。

2.2.2 扭伤

2.2.2 .1 原因

山地户外运动的场所都是在丛林、山路,它们的特点是道路不平、路面湿滑;在冬季的时候登雪山,气温低,山里的道路积满了雪,有时候不知道雪下是什么情况,一脚踩下去很容易踩空,引起踝关节扭伤,下山时好多道路结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造成膝关节、腕关节的扭伤。

2.2.2 .2 预防

加强自身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在关节周围带上保护措施,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在徒步过程中,注意路面情况,防止摔倒,穿着登山专业用鞋。

2.2.2 .3 处理

扭伤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扭伤是一小部分韧带纤维的撕裂,首先进行冰敷、加压包扎,每两个小时冰敷20分钟,消除肿胀,24小时之后进行热敷,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中度扭伤是一大部分韧带纤维的撕裂,处理方法是石膏或支具进行固定6周,避免患处的运动,重度扭伤是韧带纤维完全断裂,这种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2.2.3 擦伤

2.2.3 .1 原因

由于山地户外运动是在大山里,在山里徒步和登山不像在操场上跑步,它具有一定的风险,山里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路面上有很多碎石头,而且路的两侧有许许多多的树枝和杂草,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树枝擦伤或者摔倒被碎石子擦伤。膝关节、肘关节、手掌及面部等处都是很容易造成擦伤。

2.2.3 .2 预防

夏天进行山地户外运动时,尽量下装穿长裤,上衣多加一个外套,减少皮肤裸露面积;注意力集中,防止摔倒擦伤;穿上合适的登山鞋或徒步鞋,防止脚上打滑摔倒。

2.2.3 .3 处理

若伤者创面较小,伤口干净且不深,可以先用清水对创伤面进行清洗,然后涂抹碘伏进行消毒;若伤者的伤口沾有泥土、沙粒等污物时,应用肥皂水进行冲洗,然后再用清水清洗,最后用碘伏进行多次消毒。

2.2.4 骨折

2.2.4 .1 原因

山地户外运动活动场地大都是在大山里,走的道路凹凸不平,一般情况下道路是石头铺成的,然而,如果参与者稍不注意摔倒时,手掌着地或被手臂被台阶碰一下,很容易发生掌骨骨折或手臂骨折;股骨颈骨折极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比如老年人摔倒后髋部疼痛,就有可能发生骨折。

2.2.4 .2 预防

复杂路面情况下,应多加小心,同伴相互协助,防止意外摔倒事故发生。

2.2.4 .3 处理

骨折一般情况下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闭合性骨折是指皮肤软组织没有破损,开放式骨折是指骨折处有出血。一旦骨折,第一时间停止运动,有创伤时,先止血包扎,然后再进行固定。

猜你喜欢

痉挛山地户外运动
山地光伏发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研究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作用
试论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
冬季户外运动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无忧踏青清单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