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晋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讨

2021-01-18苏贝克尤杰舜刘子锋陈怡晴刘飞翔

台湾农业探索 2021年4期
关键词:晋江市同质化乡村振兴

苏贝克 尤杰舜 刘子锋 陈怡晴 刘飞翔

摘 要:【目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是农村工作中的重点,是实现高水平、高层次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分析晋江市在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中的取得成效和尚未解决、改善的问题,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为其他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福建省晋江市的16个乡镇(街道)的76个试点村(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对晋江市农村的人居环境展开实地调查,研究晋江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分析发现,晋江市政府通过环境整治、设施配套、规划建设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水平,但也存在着村容建设同质媚俗、环境治理主体错位等问题。据此提出将村容建设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并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等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晋江市;村容建设;同质化;主体错位

中图分类号:F323.22;X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21)04-0066-08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At present, China is in an important stage of implementing the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s the focus of rural work and an important link of realizing the high-level and high-level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analyzing the achievements and unresolved and unimproved problems in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n Jinjiang City,the more effective means of governing the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were explored in this paper, thu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n other areas.【Methods/Procedures】By taking the 76 pilot villages (communities) of 16 towns (subdistrict offices) in Jinjiang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ing the methods such a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of Jinjiang City was carried out, and he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improvemen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n Jinjiang City were studied.【Results/Conclusions】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overnment of Jinjiang City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governance level of local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environment renovation, supporting facilitie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but there were also som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homogeneity of village appearance construction and the dislocat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subject. On this basis, some countermeasures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combining the village appearance construction with th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ousing the enthusiasm of villag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tc.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Jinjiang City;village appearance construction; homogeneity;dislocation of subject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1]。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关乎战略实施结果的关键所在。塑造精良的乡村生态环境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佳行动,也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提升农村生活水平的基本体现,更是增强农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乡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诸多良好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以福建省晋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在晋江市各个农村开展实地调研,分析并总结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有利于加快建設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建议。

1 晋江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本现状

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是闽南地区的核心城市。根据晋江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布数据,2019年,晋江市实现生产总值2546.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0亿元,其中本级收入137.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万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高居全国第4,县域经济实力更是连续26年居福建省县域榜首。2019年,晋江市入选了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和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这为晋江市更好更快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坚实的基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之年。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时刻,晋江市认真对待中央所传达的精神,严格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针对乡村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顽疾”对症下药,积极摸索和创新农村的发展改革模式以激发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的潜能,建设充满活力、和谐共生的“善治乡村”,打造出富有晋江特色的“晋江乡村振兴之路”,将“晋江精神”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继续发扬光大[3]。

2 调研的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研究采用了实地调研与资料搜集相结合的方法。调研的主要采用交叉平行作业方法,与当地农民、村委村干部等群体进行严谨地访谈,并对各个村(社区)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核对与检查。调研的内容主要包含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厕所革命、垃圾治理、生态文明、微景观建设等方面。文中所使用数据来自晋江市农村农业局及实地调研。

本次评估旨在树立一个多维度的生态宜居价值标杆,以总结晋江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经验,并找出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仅为晋江市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建议和意见,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宜居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具体的赋分标准与评分细则见表1。

3 晋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情况与成效

3.1 晋江市76个试点村(社区)实施生态宜居建设情况

本次调研覆盖晋江市16个乡镇(街道)的76个村(社区),具体为西园街道3个、罗山街道1个、灵源街道2个、新塘街道5个、陈埭镇1个、池店镇1个、安海镇7个、磁灶镇8个、内坑镇7个、紫帽镇2个、东石镇6个、永和镇4个、英林镇12个、金井镇7个、龙湖镇5个、深沪镇5个,其中包括2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20个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社区)和36个农村人均环境整治试点村(社区)。

晋江市政府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关键的生态宜居建设上,围绕“一镇一特色,一村一美景”工程,推进晋江市乡村生态宜居的建设工作,明确组织领导体系,明晰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分配、责任担当,规划了工作的重点,立足实际,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的“千里江山图”。

3.1.1 各试点村(社区)环境整治情况

76个试点村(社区),共有垃圾桶13365个,垃圾桶数量少于100个的村(社区)有27个,最少的为梅塘村38个,梧林社区未提供数据;垃圾桶数量在100~200个之间的村(社区)有23个;垃圾桶数量超过200个有26个村(社区),其中嘉排村的垃圾桶有850个。从实地调研结果来看,各村环卫设施基本投入使用,同时,洋宅村、港塔村等试点村(社区)还开展了垃圾分类运动。

晋江市基层两委下力开展环境整治,76个试点村(社区)共有乱搭乱建704处,合计52139 m2;处理619处,占总数的87.67%,计47854 m2,达到总面积的91.78%。有26个村庄提供房前屋后违搭数量为0处,有18个村(社区)发现违章搭盖10处以上。有16个村(社区)处理乱搭违建10个以上,其中整治力度比较大的有:屿头社区发现110处,处理102处;紫星村发现66处,处理66处;湖厝社区村发现40处,处理40处。村部周边、村主干道两侧或自然村开展“裸房”连片整治,76个村庄中,除潘径村、大布林社区、西吴村、霞浯社区未提供数据外,其他72个村庄共计“裸房”2974栋,共计1040988 m2;共进行整治1583栋,共计749211 m2,整体整治率仅为53.22%。其中紫星村“裸房”总数最多共417栋,处理136栋,处理率32%;处理“裸房”数量最多的是仙石村,共有300栋,处理190栋,处理率63%。

76个试点村(社区)共拥有124个公园,其中,有9个村(社区)无公园,占比11.84%;有67个村(社区)建有村公园,占样本数量的88.15%;三坑村的公园最多,有8个,其次是紫星村与上郭村,分别建有7个、6个公园。所有试点村(社区)共计建设微景观365个,其中,44个村(社区)的微景观数量在3个以上,占样本比57.89%;27个村(社区)的微景观数量在1~3个,占比35.52%;埭头村和龙园村的微景观在建,占比2.63%;潘湖村、古厝村、湖格社區暂无微景观设计,占比3.94%。76个试点村(社区)的微景观面积共计144.8522 km2,绿化面积达4286691.96 m2,绿化率为2.9%。

调研显示,48个村(社区)有黑臭沟渠共计398处,整治337处,共计长度40890 m,整治率为84.67%。76个试点村(社区)开展“厕所革命”,共建有水冲式厕所403座,其中,建有1~2座水冲式厕所的村庄有20个,最少的为安海镇上垵村和灵源街道大布林社区,仅有1座;建有3~5个水冲式厕所的村庄有28个;水冲式厕所的数量达到6个以上的村庄有28个,最多的是紫帽镇紫星村,建有22座水冲式厕所。

综上所述,76个试点村(社区)环卫设施较为齐全,“裸房”整治力度不断加强,但一些公园与园内微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欠缺美感,部分村(社区)污水治理成效与“厕所革命”治理效果有待提高。

3.1.2 各试点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76个试点村(社区)中88%的村(社区)都能做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只有少数村(社区)缺少其中的个别公共设施。现场查看发现部分村(社区)存在公共设施建设选址不当、规模小而无法满足需求、只管建设不管维护等问题。76个试点村(社区)共硬化道路2309428.87 m2,道路面积2538865.27 m2,综合硬化率90.96%,总体完成情况较好。有55个村(社区)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有13个村(社区)道路硬化率在80%~90%之间,有6个村(社区)在80%以下。除未提供数据的潘湖村、梧林社区外,其余村庄共建有路灯23098支;其中,路灯数量少于200支的村庄有29个,最少的为前尾村,有52支;路灯数量在200~500支之间的村庄有35个;路灯数量超过500支的村庄有11个,其中嘉排村路灯数量最多,有1200支,其次是科任村,有1050支。

总的来看,大部分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得当,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村(社区)的硬件水平。

3.1.3 各试点村(社区)规划情况

76个试点村(社区)中有57个试点村(社区)已制定并落实乡村振兴规划文本,占比75%,13個村(社区)规划未落实到位,占比21.05%;6个村(社区)未对村庄进行规划,占比7.89%。在现场考评中发现多数村(社区)在进行全局性规划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较为完善,突出了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

总体来看,各试点村(社区)生态宜居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见图1。

3.1.4 各试点村(社区)生态宜居指标比较

晋江市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抓手,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比较大的突破。实施生态宜居主要通过环境整治、设施配套、规划建设来实现。生态宜居项目总分30分,平均分24.18分。有6个村庄在该项获得满分,考核结果为优秀,占比7.89%;有34个村庄得分在25~29分之间,考核结果为良好,占比44.73%;有33个村庄得分在15~24分,考核结果为一般,占比43.42%;有3个村庄得分在0~14分的,考核结果为较差,占比3.94%,总体上,多数村(社区)考核结果达标(一般及以上)。详见表2和图2。

3.1.5 试点所在镇(街道)生态宜居指标比较

生态宜居指标总分为30分,进一步结合到试点所在各镇(街道)分析:金井镇7个试点村平均得分25.86分;英林镇12个试点村平均得分25.33分;东石镇6个试点村平均得分23.67分;磁灶镇8个试点村平均得分26分;安海镇7个试点村平均得分24.86分;紫帽镇2个试点村平均得分25.5分;内坑镇7个试点村平均得分24.86分;深沪镇5个试点村平均得分26分;灵源街道2个试点(社区)平均得分22分;新塘街道5个试点(社区)平均得分25.4分;西园街道3个试点(社区)平均得分19分;永和镇4个试点村平均得分19.75分;龙湖镇5个试点村平均得分23.2分;陈埭镇1个试点村,得分为22分;罗山街道1个试点(社区),得分为22分;池店镇1个试点村,得分为7分。总体上,池店镇的生态宜居工作效果较差,大幅度落后于其他乡镇,见图3。

3.2 晋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将晋江各村(街道)生态宜居的建设工作做好,其目的是让所有村(社区)实实在在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晋江市各级政府上下一心,以“一革命四行动”为中心,以“全民动手、美化晋江”为抓手,抓“三清一改”为重点,并结合“两高”以及重要通道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以奖代补”的激励举措,积极引导各村(社区)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村(社区)在危房改造、污水排放改造、厕所革命等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效,村落的面貌焕然一新:76个试点村(社区)的村主干道硬化、路灯亮化、标准规范化卫生计生室、村民休闲娱乐文化场所、公共停车场、便民超市等硬指标,已实现全面的覆盖。例如,有着晋南地区第一所“花园式”医院美称的英林卫生院伍堡分院,颇具规模,医疗设施齐全,能够有效解决附近医疗需求;嘉排村的两大休闲公园,总占地3 hm2,集绿化、休闲、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

其次,晋江农村在生态宜居方面大处着墨、借脑引智,将微景观建设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全面创建“五微五营双创”活动体系,开展多项评比活动。譬如磁灶镇苏垵村因地制宜并通过废物利用,建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黑茶古文化”微景观,颇具创意和美感。

最后,在制定好的规划范围内,绝大多数的村(社区)依次有序推进村庄整体规划方案的实施,从区域功能的布局来看,当前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的空间划分上布局合理,为后期的乡村经济与产业发展、重点重大项目引进、当地资源的利用开发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总体上,晋江市大多数的村(社区),高度重视人居环境的治理工作,各级政府与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立足于自身村情,针对本村人居环境的全局性、区域性问题,结合自身期许,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初期,有序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整个阶段的人居环境治理任务,真真切切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水平,实实在在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4]。

4 矛盾与问题

4.1 乡村村貌发展缺乏创意,地域特色性不够凸显

对乡村的村貌进行深度发展与创新,给予广大农民一个美丽的人居环境,是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最佳“代言人”[5]。晋江市政府在打造美丽乡村的项目上可谓是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这种大马金刀的改革精神与力度值得赞许。但是部分的村(社区)在中大兴土木进行生态宜居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乡村美学的人性书写。笔者在此次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仅有少数的村落将自身的特色美学发扬光大,譬如:梧林社区将传统的红砖古厝与特有的南洋华侨风情结合相得益彰,潘山村把传承下来的木雕工艺和木偶文化融合在一起反映浓浓的闽南乡情等。部分村(社区)的建设与乡村美学的内核背驰而行,具体表现在:注重外在的标准,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内涵;着重于后期加工,轻视了历史传承;聚焦于当下改造,漠视了长期维护。某些看似五彩缤纷,实则缺乏条理的墙体彩绘,不仅没有对提升整体农村建筑形象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反而多了一份方枘圆凿的尴尬与无奈。

76个试点村(社区)共建微景观365个,其中57.89%的村(社区)微景观数量在3个以上,可以看出晋江市政府对“美丽乡村”微景观充满热情。但是,部分基层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基本的审美意识,没有从本村(社区)的土地、风土人情、文化传承、历史沉淀等角度进行构思创作,而是简单地采取流水线式的“网红”风格对自己的村落进行改造,或者在各种评比、比赛中盲目跟风,由于缺乏对自身独特性和价值的深挖,这些微景观没能表达出属于自己村落的文化历史特色,建设主题浮于表面;少数村(社区)更多的是将村貌的发展当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来做,譬如将微景观建设工作外包给设计团队,未共同参与设计,而使得村落面貌仍然停留在一个低水平的层次上,无法让村民产生更多的认同感;更有甚者,许多微景观在完成上级检查后便缺乏维护,使其杂草丛生。在笔者看来,一味追求增加微景观的数量而忽略了微景观的精神内核,让微景观的建设偏离了初心,应该给我们的农村一个恰到好处的美感空间,而不是一味地加枝添叶[6]。

总的来看,这些薄弱的环节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晋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工作水平。当下,晋江绝大多数的村(社区)发展的地基已经打得十分扎实,欠缺的应该是属于晋江特色的精神文明内核。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盲目地用钢铁森林来取代红砖瓦厝,亦或者用“网红”审美掩盖晋江农村的风土人情,这些举措会掩盖掉晋江自身的特色乡土文化。晋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应该是“推倒—重建”的单一套路,应该结合自身强大的经济优势,在完善生活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将颇具特色的晋江文化融入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乡韵村魂的“晋江乡愁”。

4.2 各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参差不齐,主体错位

在晋江市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各治理主体不懈努力的基础上,大部分的村(社区)的人居环境令人眼前一亮,个别表现突出的村(社区)甚至达到了“纤尘不染”的高水平。但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仍有少部分的村(社区)的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一些基础性同时也是根本性的问题暂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中,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厕所革命是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它们影响着人居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7]。但是在晋江市的部分村(社区)中,这些“硬骨头”仍然未被很好地攻克。例如以海产养殖为主要产业的塔头刘村,由于海产垃圾处理不及时,垃圾分类治理不够到位,使得村内的道路上不仅充斥着海产垃圾,影响村容村貌,并且鱼腥味弥漫,路过的村民无不掩鼻而过。再如大房村,村内巷子黑臭沟渠未能全面整治,出现污水乱排情况;垃圾桶垃圾全部溢出,没有及时清理;菜市场污水横流,可谓一片狼藉。更有甚者,高湖村内黑臭沟渠整治只除了沟边杂草,水质没有改善,形式化问题突出,公厕里头不堪入目,明显没有长期维护。这无不体现晋江市在农村生态宜居工作中的问题和顽疾。毫无疑问,这些村(社区)在处理污水、垃圾以及厕所革命等问题时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搬一些其他地区的处理垃圾与污水的办法,没有因地制宜来设计解决符合自身村情的方法,会导致这些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美丽乡村”将成为一个头重脚轻的“空中花园”[8]。

与此同时,在人居环境治理的工作中,笔者认为美丽乡村的建设主体应該是广大的农村群众,因为他们才是美丽乡村真正的利益既得者和创造者[9]。然而现实中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线上都是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各个职能部门,他们更多时候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工作中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或者是应付各级部门领导的检查,工作过程中更多地是履行工作的职责而不是以主人翁的建设心态来对待人居环境的治理内容。笔者认为理想的人居环境治理状态不应当由政府层面或者官员干部来代替村民来履行这个责任的主体,不应让村民游离在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之外;让村民参与进来,成为推进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才是长久之计[10]。

5 对策与建议

5.1 凸显特色,避免村容村貌随俗浮沉

目前,晋江市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完全挖掘每个地区自然景观元素和人文文化的潜力,呈现的更多是一种过分追求表面的审美。晋江的农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时候,务必要遵循村庄肌理,保留那一份“乡土情怀”,使农村的景观发展步入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正轨;杜绝缺乏地域特色、没有乡土文化、时空性缺失的“流水线”景观。

首先,应当加强生态宜居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强规划设计的统筹效用,科学地计划乡村发展的成长路线,对农村进行有机更新,可以参考杭州临安“太阳公社”的有机化“生态社区”发展模式,将自然、农民、教育、农村扎根串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居民共建打造去水泥化建筑,构建“自然、生态、与民共进”的乡村新理念。

其次,要减少盲目跟风创建模式,避免将城市建设的模式照搬或者稍加修改后套用到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中,防止同质化的形态层出不穷,将形式主义的评比模式剔除,按照“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建设要求,以自然为美,将环境容量和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发展定位和规模的基本逻辑,杜绝虚有其表的“形象工程”[11]。

再者,要把根留住,深挖、延续甚至还原村落源远流长的特色历史文脉,保留并悉心呵护好村落中具有历史沉淀和艺术价值的传统建筑和文物,开辟乡村文化传承空间,将历经沧桑的传承技艺开发成特色的文化活动,增强其传统文化的时光厚重感;让广大的村民参与到美感构建的活动中来,开展乡村美学培训课堂;同时结合当地文化遗产、自然资源、人文历史,构建出属于晋江独有的美学体系,将其寓于当地乡村和校园教育中,创造培育出一批具有晋江特色的乡土审美观。

5.2 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机制,强化农民在机制中的主体作用

为了补齐晋江市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短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笔者认为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晋江生态宜居的建设水平。

首先,针对垃圾处理的问题,应当科学规划、分片改造村庄,及时清理大量的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建筑垃圾等;垃圾桶数量、位置设置合理,垃圾有处可放[12]。在全村范围内试点垃圾分类,针对村内企业,探索实施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分开处理,并利用公共空间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村内基本做到垃圾不落地,并有垃圾投放监督台和督导员。每日定时安排专门的清洁人员对村庄主要道路进行打扫,做到垃圾不过夜,整体卫生环境整洁。

其次,对于污水处理的问题,可将沟渠全部明改暗,定期安排清洁人员将池塘水沟统一清淤,雨污分流完善,完善污水管理系统,杜绝乱排乱溢,能收集入渠、管、池,实施全村污水管网和处理站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13]。

再者,在关于厕所革命的问题中,应当将乡村中的厕所改造问题与污水问题统筹处理,需要从整体上做好农村水塘水渠的整治工作,制定出河道治理与河道维护的长期工作规划方案,以便保证河流流域的畅通以及降低雨水的流失;同时要在农村公厕的设备上增加科技研发费用,不仅降低公厕设备价格,更要提升公厕设备质量,尤其是便捷稳定的排污管道设备,在提升村民使用体验的同时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并提升村民的卫生环保意识,不能将农村公厕的保洁工作一味推给保洁人员[14]。

乡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需要政府带头引领,更需要广大的村民参与到一线的工作中,使其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为了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当地乡土文化,开展多样、特色的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政策,从思想上解放农民,让农民充分理解环保与自身切身相关的利益,使其逐渐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切实从根源上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高度[15]。在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同时,培育出农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使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使命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去,潜移默化中让农民成为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主体。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将会有质的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会呈现出脱胎换骨的面貌。

参考文献:

[1]于丽娜.浅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途径[J].甘肃农业,2021(2):51-52.

[2]肖立新,刘树欣,高建红,等.关于南皮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思考[J].河北农业,2020(10):62-64.

[3]李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环境治理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7):174-177.

[4]王灿,鲁怀坤,范珂珂,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J].河南农业,2020(20):54-56.

[5]曹刚,于磊,杨赛赛.宁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与启示[J].江苏农村经济,2020(7):48-51.

[6]徐凡,黄京京,戴军,等.乡村振兴视域下江苏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J].绿色科技,2020(8):92-96.

[7]程芬.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议——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J].乡村科技,2020(10):31-32.

[8]曹辉,林施琦,林慧,等.生态宜居乡村的实现路径思考——基于晋江“最美乡村”活动的建设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4):1-6.

[9]曹桢,顾展豪.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宜居建设探讨——基于浙江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38(4):100-107.

[10]李松睿,曹迎.“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宜居评价及其对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启发——以川西林盘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为例[J].农村经济,2019(6):66-74.

[11]孔祥智,卢洋啸.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五大模式及对策建议——来自5省20村调研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9(1):19-28.

[12]于法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2):80-85.

[13]排木帮.乡村振兴模式下生态宜居乡村的实现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6):222-223.

[14]左燕花.乡村振兴背景下石林彝族自治县农村厕所革命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9):254-256.

[15]钱敏.一号文件里的“浙江经验”[J].人民周刊,2019(6):26-29.

作者简介:苏贝克(199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 E-mail:263960435@qq.com

通讯作者:刘飞翔(1976-),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 E-mail:416098557@qq.com

基金项目:2021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KCX21F05A);2020福建农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11420032)

猜你喜欢

晋江市同质化乡村振兴
同质化管理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青年写作同质化现象”二人谈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