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结构性思维的培育
2021-01-17张晴
张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数学学习的主要价值在于培育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改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顶层设计,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让学生明确活动结构;通过多维关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目引纲帮助学生再现知识结构;通过回顾整理探讨结构建构过程、经历结构重建过程,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不断累积、层级进阶的学习活动中感悟结构、理解结构、重建结构,培育结构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性思维;活动结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
引言
当小学生进入高段时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将小学数学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小学高段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掌握数学课程知识。本文分析了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科目,小学生年纪小,认知能力较弱,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感到非常困难,如果无法掌握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就没办法形成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深入学习生活教育的理念,树立起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的意识,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活力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参与度,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已知经验和旧有知识,使学生能将教材中的内容与日常所见联系在一起,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消除他们面对数学的恐惧感,从而不断增强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維。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很多问题都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并耐心指导,学生就能逐渐建立起生活学习法的观念,养成数学知识生活化的习惯。比如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道具,与学生一起运用生活物品验证数学知识的正确性,从而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会逐渐养成数学思维,也会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中,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性,从而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充分的遐想时,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结论的得出,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想象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已具备的基础知识来推理验证,最后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备着非常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往往一个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师要利用这一学科特点在进行新内容的讲解时,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然后再带领着同学们一起验证。对未知事物的大胆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学生在学习数学和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想象,并以此想象目标为学习导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来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应当在各个教学环节从多个角度出发,激发起学生对创新和创造的兴趣,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潜力。
3合理设计数学问题,借助思考强化培养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里的“数”,即为数学。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生能够掌握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恰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并参与社会生活当中的各项活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能够让他们在认识世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也必然能够促进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其思维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开展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设计问题”的方式,通过设计问题并将其抛给学生,刺激学生对于“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思考。这一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知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发展思维的过程。如此循序渐进,不断在思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被更好地激发出来,他们必然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当中,进而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和思考中深化思维素养。
4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且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要求教师整合数学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夯实数学基础的同时,为新知学习打开切口,继而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教师应注重情境教学法的巧用,通过创建特定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继而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以统编教材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为例,教师在一年级“认识钟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让学生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认识时分的关系,理解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的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其间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后由同桌合作拨时间、说时间,再到钟面上画时间,层层递进,提高了难度。并体验一分钟的长短,虽然一分钟的时间很短,但珍惜时间的人还是能做许多的事情,不珍惜的人就让时间悄悄溜走了。通过这种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还可以促进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结语
培育结构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力生根、发芽、生长是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重要目标,但结构性思维不是靠一两节课、一两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培育成的,而需要多次、反复、长期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在不断累积、层级进阶的学习活动中感悟结构、理解结构、重建结构,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真正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田露玲.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
[2]于明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9(13).
[3]李美莲.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7(7).
[4]陈凌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