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史官精神探索

2021-01-17马传腾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历史沿革

马传腾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对历史记录都极为重视,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史观制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由此可见古人是将历史的记录与传承,当做信息收集与整理的一种方式,但又不仅如此。在我国古代,史官的身份是多重的,既要记录历史,同时还是作为行政官员,承担相应的行政职责。史官对于我国政治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历朝历代中,都扮演者较为独特的角色。本文对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进程做充分的说明,探究在古代政治环境下的“史官精神”。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观制度;历史沿革;史官精神

引言

我国古代史官这一职务,已经与其相对应的制度,都具有其特殊性,其主要职责是对我国古代历史与文化进行记录,对于史官的要求是需要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如实的记录。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得古代的君主以史为鉴,能够更加合理的治理国家,同时还可以对民众有所开花。史官这一职务既有政治功能,又有文化功能。自我国历史有记录开始,史官就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也因历史与人文环境的独特性,造就了中海华民族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因此,对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加以研究,既有历史意义,同时对当代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1、中国历朝史官制度的历史沿革

1.1 先秦时期

刘知几《通史·外篇·史官建置》中,早已言明:“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至于夏商乃分置左右,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而到了周代,对于史官这一职位更加细分,在《周官礼记》中对于史官有明确的划分,包括太史、内史、小史、右史、左史、外史,与其所对应的职位分别为国家的六典、记录大王的命令、负责邦国的记录、记事、记言、记录四方。而在同一历史时期,周朝诸侯也有自己的史官,其称谓为:南司、太史等等,其职责与周朝史官的职责相同。史官的记录也形成了诸多的典籍,比如:《春秋》、《尚书》等等,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1.2 秦汉时期

在秦朝,史官的称谓为太史令,其职能也相对集中,主要是负责记事,该制度自秦朝开始直至汉朝。西汉时期将史观制度完全的明确与完善起来。而太史令这一官职则不再是记事,而是需要承担起天官的职责,同时对于历史也有相应的研究,其主要负责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历史记录,这一职责内容是从秦朝延续至今,另一方面主要是天文星历。除此之外,汉武帝时期,还添设了女史,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记录皇帝的衣食住行。

1.3 三国时期

三国时,各国均设立了史官这一职务,其中魏国史官被称作著作郎,蜀国史官被称作令史,吴国史官被称作为左国史、右国史。在三国时候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官职位依旧存在,其主要工作与前朝相近,名称会有不同,但其职能一致。而在北魏时期,因政治目的考量,为了可以教化民众,因此史官在编写史书的过程中,其所编写的内容主要是倾向于本民族、地区的政治地位,对所编写的内容也相对严格。与此相对应的史官的地位也有所提升,研究的内容也更加细致,同时这一时期的史官制度对此后朝代也有所影响。

1.4 唐五代十国时期

在唐朝时期,对于历史的记录与编撰早已不再是个人负责,而是由专门机构负责,负责史料记载工作的人员逐渐增多,也加深了对历史的研究,也使得古代史官制度逐渐规范,其记录的内容更为考究。在贞观时期,便设立了国使馆。除此之外,左右居舍人的职务,也是在这一时期设定的,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记录皇帝起居生活,其记录的内容极为详实,皇帝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要有清楚的记载。

在五代十国,史官制度延续此前,即便史官的称谓略有不同,但负责工作类似。而在宋朝,史官制度被进一步完善,不仅扩大了史馆的规模,相关人员的职责也更加细致。史官机构数量日益增多,其中就包括了史馆、国史院、实录院、日历所、起居院、会要所、玉牒所、圣政所、时政记房等多种修史机构。在宋朝,史官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除此之外,宋朝还建立了史实档案存储制度,也因为如此,许多珍贵的史料才被保存下来,这一制度也延续至今。而到了辽金和元朝时期,虽然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依旧延续了宋朝的史官制度。

1.5 明清时期

在明清时期,史官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因社会发展的因素,导致虽然史官制度逐渐完善,但因外部因素影响,使得国家对于历史研究投入有限,而是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能够使得国家切实发展的项目中。其具体表现为:记录皇帝起居的起居注被废除,史官这一职位不再单独设立而是由其他的官员兼任。

2、中国古代史官制度下的“史官精神”

我国古代的史官不仅承担着历史传承与文化传承的使命,同时还在所在朝代的政治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史官借由一支笔,针砭时弊,将当朝政治的点点滴滴记录在册,将其传承下去,由此告诫后人。

我们可以史官的描述看出,史官是从巫而来,属于神职。而史官职能的不断提升与增强,也意味着王权的不断强化,进而导致神权的削弱。由此可见,史官这一职位本身是王权的需要。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史官精神可以由八个字概括,“务从实录”、“秉笔直书”。在《说文解字》中对于史这一职业的解释,就是需要史官不偏不倚,做到如实记录。而史官制度发展到唐朝,才对史官的才学、品行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除此之外,史官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冒死直言的史官,这些史官对所在朝代的君主起到了约束作用。君主的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到是否符合百姓的利益,是否真正能够为民造福,否则就会被史官劝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史官制度对于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史官这一职务的发展历程,逐渐演化为记事的功能。史官在我国古代历史中,起到了约束军权的作用,对时事政治进行点评,让君主对自己的言行能够严以律己,同时也为我们后世子孙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史料,史官精神也值得我们后世称赞与学习。

參考文献:

[1]王山青. 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8):2.

[2]牛润珍. 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

[3]向燕南. 早期史官的制度形态与中国历史编纂致用传统的生成[J]. 大连大学学报, 2009(04):7-10.

[4]杨小红. 刍议中国古代史官制度与文化[J]. 现代国企研究, 2015(20):1.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历史沿革
白及粉末入药历史沿革概述
地黄炮制品名历史沿革及功效考辨探讨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学习札记
大同清真大寺历史沿革考释
战国诸子叙事与中国古代史传文的成熟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特点和历史前景
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
中国与希腊古代洪水神话比较探究
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的刑法法条解释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