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防诈骗的教育引导工作

2021-01-17桂腾茸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大学生

摘要: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十分猖獗,诈骗名目繁多,诈骗方式不断翻新,加之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差、学校有关防诈骗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被诈骗学生案件频发。最后逐步演变为校园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各种各样的诈骗事实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财产损失,同时也给学校安全管理造成了负面影响。针对预防大学生被诈骗的教育引导,学校应该做到提前开展工作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同时结合各种各样新型的诈骗手段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 防诈骗 教育引导

一、大学生易成为被诈骗对象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是大学生走入社会的过渡期,从一直处于家庭和学校保护的高中走入大学,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在对金钱的使用上有了更多自主支配权。但对于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的大学生来说,面对这些五花八门、日益翻新的诈骗手段,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被侵害的对象。从小在家庭和学校的保护墙内长大的大学生,虽大都是成年人,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但对于危险的网络世界不甚了解,对潜在的危险的防范意识比较淡薄[1]。最终不仅损失了自身财产,同时在自身心理健康成长上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客观因素

1、校园防诈骗安全教育缺乏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阵地,面对大学生助学贷款、购物、学习培训等不同的需求,同时因缺乏安全常识,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和到处可见的诈骗信息,大学生轻信后泄漏了个人信息,给诈骗分子铺路搭桥,提供了机会。据调查,目前学生比较熟悉的校园诈骗形式约十余种,针对兼职被骗的现象认知比例最高,诚然这些信息包含并不完全,但是也正因为社会、学校、缺乏有效管理手段,这些诈骗现象愈演愈烈,致使学生被骗的保护工作难以高效进行[2]。

2、网络环境的法治管理有待完善

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信息,不断专业化发展的诈骗方式,让学生、学校及相关管理部门都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往往是诈骗团伙研发一种新的诈骗手段,相关部门再被动地去应对,缺乏一定的积极主动性,这才会不断有受害人出现,不断有人被骗的事件产生[3]。政府缺乏有效管理机制,面对肆意横行的各类诈骗,尤其小额诈骗案件,公安部门有时也无法有效处理[2]。因此在有关校园诈骗的法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切实为学生提供法律盾牌,维护学生利益,保障学生安全。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防诈骗的引导教育工作

(一)针对性的开展防诈工作部署,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日益新型多样的诈骗手段,给高校大学生防诈骗工作带来了难度,学校学院应安排专人负责大学生的防诈骗引导教育工作,成立防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年的防诈骗工作方案和防诈骗应急预案,工作方案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及开展防诈工作形式和时间节点,形成定期开展宣传和检查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把大学生防诈骗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定期开展防诈安全教育工作,让师生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既要搞好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又要积极把大学生防诈骗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二)开展系列的防诈骗主题教育

1、定期开展“防诈骗”主题班会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清诈骗的新型违法形式和严重危害,增强防骗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自觉远离和抵制网络诈骗,筑牢安全防范的“防火墙”。另外通过普及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讲解“校园贷”“网贷”等诈骗手法的危害,共同参与学习防诈骗手段。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促进了大学生对防电信诈骗预防,对建立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起到积极的作用。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在班级中重点抓防诈骗工作,积极、耐心的引导教育学生,遇到此类事件,要求学生不要贪、不要怕、不要信、不转账、不汇款,保持头脑清醒,冷静观察、慎重确认,将被诈骗风险降到零。

2、定期开展普法教育

大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法律意识淡薄,面对五花八门的诈骗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可以通过开展普法知识宣传,为大学生普及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常识,切实增强了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避险能力、识别诈骗能力。其次给同学们讲述真实的诈骗案例,将身边鲜活的诈骗案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感同身受,并从中学习防骗知识。与此同时宣传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防诈骗的微信公众号,下载国家安全反诈APP等,引导学生平时加强学习和了解,了解诈骗手段与形式的同时,加深对诈骗危害性的认识,做到自己不受骗的同时帮助他人了解诈骗,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

3、成立防诈骗宣讲团

为便于防诈骗工作的长期开展,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防诈骗宣讲团,成员可以是专业的防诈人员、专家、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等,通过在特定的时间点,如开学季、毕业季、大型的购物季等进行专场的防诈宣讲,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进宿舍、进课堂、进班会等,普及常见诈骗类型、方式及危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筑牢安全防范的“防火墙,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人人知晓、人人防范的浓厚宣传氛围,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被诈骗的概率。

4、开展丰富多样的防诈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开展防诈骗知识竞赛、手抄报、征文等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防诈骗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将同学们不懂不清楚的知识暴露出来,加深同学们对防诈骗安全知识的了解,增强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人们关注社会,拓展知识面,充实和激励自我,激发同学們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文化活动的应该涵盖新型诈骗的手段和斱式、如何预防以及受骗后如何处理等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甴信网络诈骗的危害,加强学生甴信网络安全教育,普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安全支付知识,提高防骗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小芳,袁建勤.对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调研与分析—以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法制博览,2021(8):168-170.

[2]张静.高职校园大学生防诈骗调查研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8):228-230.

[3]林传銮,林鲁文,戴文坤.校园管理视域下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防治研究—基于福建师范大学的调查[J].高校后勤研究,2021(3):37-43.

作者介绍:桂腾茸(1989年07月)云南罗平,女,回族,硕士,助教,主要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大学生
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民生新闻的教育引导作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
抓住教育契机 守望成功德育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