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资助研究

2021-01-17李科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

摘要:新形势下,“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精准扶贫”思想引入到高等教育的资助管理工作过程当中。高校学生资助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教育扶贫思想,坚持精准资助,有效的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实际,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返乡实践,满足协同育人的发展需求,保持经济困难学生也可以获得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理念;高校学生;资助

一、引言

截止到2021年的1月1日,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4%。“保障其义务教育”属于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高等教育属于贫困人口素质增强的延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大强国教育建设,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解决教育不平等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上,落实新任务和新方向,探究高质量的实践发展需要。针对一些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的学生,需要合理的建立发展支持,加大激励建设。也就是说,需要在精品扶贫的基础上,优化城乡二元结构,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真正落实。以“精準扶贫、精准脱贫”理念作为指导方针,重新审视大学生育人工作体系,创新资助理念,积极的探索出精准资助育儿的发展路径[1]。

二、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资助路径

(一)坚持教育扶贫思想引领,夯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思想基础

根据国家的精准扶贫工作指导思想,贫困生的精准认定工作主要保证资助工作落实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说,高校应精准分配资金名额,明确重点受助学生。规范资金使用界限,让助学金、助学贷款真正做到物尽其用[2]。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上,加大不同维度的教育父亲建设。对教育扶贫深刻理解中,需要加大认知,并且站在有效的逻辑起点上,保证内容的公平性,找到属于当前发展的新观点。进一步明确“扶教育之贫”与“依教育扶贫”之间的逻辑关系,保证新时代的全面部署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设,加大民众的满意度。在公平教育的基础上,找到贫困地区教育的短板,满足升级制度建设。发挥脱贫的主要效力。通过就学就业资助服务体系,帮助大家逐渐的提升脱贫思维,有效提高他们对资助政策的认同感,增强大家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推动减贫战略平稳转型,以兜底保障为基础,实施精准资助

根据《通知》要求中,高校分配资金和名额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不同经济的发展需求[3]。规范资金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做到精确管理,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不管是贫困生的认定、奖助学金发放、勤工俭学、贷款催收等相关的内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的历程中,需要相关的人员,结合现实的需要,鉴定脱贫的成果,保持长效机制建设,明确消除贫困的任务,落实主要的内容。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等内容的整合中,落实个人和家庭之间的问题,满足资源的发展需求,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并且需要在合理的统筹规划下,找到“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的发展路径,分析个体和家庭之间的逻辑关系,向着更高的层次实施延伸和发展。随着我国战略的转型,贫困的内涵也开始不断的深化,需要高校结合实际,创新对应的教育方式,落实政策基础,解决物质贫困相关的问题,分析多维的贫困问题,向着更加全面的发展方向实施延伸和建设。

(三)促进外源式扶贫向内生式扶贫转型,建立学生自助长效机制

在不同的区域和地区中,教育资源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需要根据现实的需要,合理的整合,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开始逐渐上升档次,教育资源的建设也需要在平衡和充分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质量,优化人才结构,保持有效的发展和延伸。尤其是在高等院校大众化教育呈现到大家的事业当中以后,更加需要合理的统筹规划,最大限度满足高质量的转型。协同开展扶贫、扶智、扶志活动,有效的提高覆盖面积,增强类型的多元化建设,保持有效的呈现性[4]。合理的延伸优质自主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落实社会实践,加大勤工俭学建设,减少仅仅接受资助的惰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端正学生的三观,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保持综合性的发展和建设,将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四)开展就业创业帮扶,引导大学生返乡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延伸和发展,想要保证教育内容的精准性,那么就需要统筹发展建设,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实施延伸。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和一般的劳动力进行比较,不仅适应就业的能力较强,并且可以满足社会竞争力的发展需要。职业相对稳定性较强,可以为自己的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并且在广大的贫困学生中,还可以有效的发展质量红利,保持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增强国家的认同感,满足社会主义转型的发展需要[5]。降低农村贫困率,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平衡劳动资源,落实基层服务项目。例如: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开展“三支一扶”等项目,都是当前的岗位项目计划,需要合理的开发和建设。在乡村战略的高度上,合理的定位,提升大众的收入,找到合理的规划措施,强化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对乡村振兴的正向激励。整合育人资源,有效的优化各个方面的平台,最大限度激发大众的热情,保证中坚力量。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统筹资助育人主体合力,创建高校协同育人的管理格局,构建资助育人质量体系。合理的将国家、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落实“五育”并举,提升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养,保证资助资金能够用准用实。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下,新时代赋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的内涵,需要在“精准扶贫”理念下落实内涵,重视发挥精准资助工作的主要价值和功能。需要树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新理念 ,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建立动态化高校精准资助管理系统,积极开展精准资助宣传教育活动,想着多元化的方向实施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会杨,周红志,杨冰清.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有效性的调查与评价——以阜阳市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0(9):2.

[2]王众.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体系探索与实践——以合肥财经职业学院为例[J].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19,8(9):2.

[3]徐子珺."助困,立志,强能"——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立体扶助模式构建策略[J].青年与社会,2021(2019-12):16-17.

[4]李扬,郝献琪.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精准扶贫理念的高校资助育人研究——以长春市净月大学城为例[J].2021(2019-3):132-134.

[5]傅丽,马骏,高菁,等.基于精准扶贫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为例[J].2021(2018-4):63-66.

作者简介:李科君1982.06四川,女,汉,: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学生资助。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资助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国家资助定向招生农村娃上大学不再愁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