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21-01-17邓鑫
邓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教学组织与指导也将采用“开放”的形式,新课程将赋予师生“创新的空间与余地”。但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可见,学生能否以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课题后,问“看了这一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1)什么是表面积?(2)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3)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4)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用处……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提出来的。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而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当学生学会了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有的学生还可能提出:有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表面积不是由6个面组成的,那该怎样求?做这类问题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发生错误?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自己在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一项策略。
二、向学生提供空间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尝试解决数学问题,从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操作实践中,教师不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吗?’’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的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明确只要沿平行四边形高剪开,都能拼出长方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又如,学习“厘米、米的认识”时,低年级学生对长度单位缺乏感性认识,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好卷尺、米尺、直尺等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量一量课桌边的长度、铅笔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和宽等,通过动手操作,多种感官互相协调配合,使学生对厘米、米有了感性认识。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去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量一量、称一称、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向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于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们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者。
在教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学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的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以“讲师”的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开展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啟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习差的学生,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课时,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讨论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发表各自意见,最后得出三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1)6+4+6+4=20(厘米)
即:长+宽+长十宽=长方形的周长
(2)6×2+4×2=20(厘米)
即: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
(3)(6+4)×2=20(厘米)
即:(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而且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技能。如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取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让同学们想一想: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一番思索,结果学生借助一个装水的长方体的容器,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增加了才干,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的练习,可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使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的数学教师已经开始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无论课程改革进行到哪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把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自主学习教学的策略,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