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戏剧在小学语言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01-17郭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戏剧小学教育课堂教学

郭华

摘要: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发展转变。语言类学科戏剧教学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了崭新的成长契机。教师要充当好“助产士”的重要角色,不断加强培训与自我学习,保证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教育动力,让学生享受戏剧学习带来的幸福感与愉悦感,进而乐学、爱学。本文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戏剧在小学语言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戏剧;小学教育;课堂教学

引言:《义务教育语言类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真实语境下运用语言的机会,并使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实践、探究及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戏剧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从表演中发现学习语言类学科的乐趣,从各种情境中习得和运用知识。本文将戏剧表演有效运用到小学语言类学科情境教学中,对表演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研究,探索出比较完善的表演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戏剧在小学语言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戏剧教学的内涵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提出,儿童自发性的装扮、游戏、模仿并非复制,而是反映了他的情绪和思想。戏剧教学通过游戏、观察、交流、模仿、探索、角色扮演和即兴表演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戏剧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是在于通过剧中角色让学生有机会体验人生百态,弘扬民族精神,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戏剧是关乎审美、结合艺术,直击心灵的一门艺术。通过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学生能在团队中感悟集体意识,更好地促成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戏剧教学要求教师跟学生一起大胆地玩,要求教师充分结合学生以往对事物的认知,合理思考和编排剧目,引导学生放松地玩,而不是假装在玩。目前,国内大多数戏剧教学的设计编排追求的是教学结果的展现,而基于中国民间故事的戏剧教学需要追求的是过程性戏剧,即让学生体会故事背后蕴含的教育意义及文化内涵,充分诠释戏剧中的角色,以更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尝试解决社会交往问题。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戏剧感知世界,并将自己的行动化成语言回应世界,或将语言化成行动改造世界。通过语言类学科戏剧教学,学生能了解到戏剧的张力源于利用时间、空间、声音及动作、符号、情绪表达等诠释戏剧中的角色,学习处理人际交往问题。

二、戏剧教学的意义

戏剧是由戏剧元素塑造的,戏剧课程中的元素包含角色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声音、动作、时空、语言和文本、符号和隐喻、情绪和气氛、观众和戏剧张力。戏剧教学的意义就是将这些戏剧元素融入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学以致用。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常常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息息相关,戏剧教学鼓励学生带着思考看待问题,学生刚好借此平台质疑并进行创造。戏剧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他们挖掘和探索,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戏剧教学能锻炼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更好地协同合作。戏剧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锻炼学生在对未知事件做决策时充分考虑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如学会回顾和反思自己的行为。戏剧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对一些情节进行二次创作。

三、戏剧在小学语言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全景式戏剧元素呈现

在表演新故事前,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游戏、歌曲等交代故事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过程,对故事的各元素作全景式展现。热身环节还可以创设轻松的语言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进入故事发生的情境,为下一个阶段理解故事做铺垫。

Showsomepicturesoftheking.

T:Lookatthepictures.Whatdifferencescanyoufind?

Ss:Thekingiswearingdifferentbeautifulclothes.

T:Youareright.Sohowdoesthekingfeel?Pleaseshowushowhappyheis.

本环节通过图片环游的方式,展示皇帝不同的服装,交代皇帝喜欢新衣服的背景,为下文的发展铺垫,同时学生配合服装道具进行戏剧表演。

2.多感官参与,煥发学生主体活力

特别是进行“分组竞争”这一活动,在创建诸如“可爱池塘”“冰天雪地”等情境的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功能添加背景音乐,还通过两位学生的竞争,附加创建了一个比赛情景。教师充当裁判,在座的所有学生都成为了这场比赛的观众,为选手欢呼加油。这就构成了一个拥有舞台、角色、情景、背景音乐的戏剧场景,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基于儿童的特点,他们还会格外集中注意力观察选手答题是否正确,一有错误他们会马上指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得到了加强。在本课堂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感官参与课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情景性印象。把教育戏剧融入课堂教学中,单就课堂导入环节而言,能使其变为一种情景演绎,以辐射状释放了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教师成为站在学生身边的引导者,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活语言类学科课堂。学生们身临其境,有更多的表演机会,也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乐在其中,深化课文理解

在学生对戏剧有了一定的理解,朗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之后,教师就可在低年级课堂中更完整地融入教育戏剧。比如二年级课文《狐假虎威》,稍作改编,就是一个微剧本。学生们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分角色扮演老虎、狐狸和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地走,老虎在狐狸身后东张西望,而其他小动物吓得撒腿就跑。学生们乐在其中,特别是狐狸做到“眼珠子咕噜噜一转”的动作时,在场的观众们都忍不住模仿,惟妙惟肖,在动作表演中深刻体会了狐狸的狡猾。

在“做”的不经意间,就把知识都“学”了,可谓是寓教于乐。表演使文字不再是印在课本上的黑字,而是學生们的一个个动作、语言、神态,使得课文更加生动直观,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化静为动,丰富语言表达

笔者曾执教过一节二年级的看图写话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小鸭子求救图”,想象小猴、大象救小鸭子的情景,写下来。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基本能写清楚小猴、大象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救的小鸭子,但内容简单,大同小异。如何让学生感受图中动物,把内容写具体呢?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头饰和绳子、水桶等工具,并放映森林画面,用课桌围成一个圈,让小鸭子的扮演者进去,表示被困。在学生的齐声赞叹中,提出表演和观察要求。规则讲清之后,“好戏”就上演了。接着,笔者提高要求,施救之前要阐述上一人的施救方法。就这样,在大家的“赛说”下,同学们救小鸭子的动作、神态被描绘得惟妙惟肖。师生在表演中“说”,在“说”中表演,教室俨然成了一个小剧场。由于这类即兴表演是真实可见的,易于学生全身心投入,不仅使得学生有话可说,还能写出不同的观察和体验,内容自然而然就丰富了起来’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结论:戏剧和语言类学科课堂的相遇必定有奇妙的火花,能帮助学生激发兴趣,理解本文,提升表达,值得广大语言类学科教师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小燕.教育戏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华夏教师,2020(01):46-47.DOI:10.16704/j.cnki.hxjs.2020.01.030.

[2]熊浩.以戏剧丰富情感体验——“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操作程式[J].新课程,2020(01):70-71.

[3]曹晓英.小学语文绘本戏剧活动体系的建设探究[J].语文天地,2019(36):73-74.

[4]韩春茂.教育戏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A3):110-111.

猜你喜欢

戏剧小学教育课堂教学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