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生思维为发展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1-01-17艾则孜江•吾布力
艾则孜江•吾布力
摘要:目前的科学课堂教学教师主要以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为基础,并且无论是在提出问题与预测和猜测方面,实验设计以及寻求实证、数据收集和分析、结论和表达等等其他步骤,教学的过程都是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的过程,而学生活动的核心方面是独立思考,这也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它还包括在新旧经验的冲突中所引起的自我观念的改变以及重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维发展;科学实验
引言:
在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小学的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自身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课程。科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不断尝试探索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途径。所以,本文主要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出发,旨在探究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一、开展科学知识的课堂教学活动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就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进行。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成长特点的有机结合,然后精心设计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不断的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知识的课堂学习中。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和独立思考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当教授“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特点”的方面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梧桐树生长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表达出他们所看到的特点。教师还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探究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进行单独讨论并做好记录,对于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做好总结。并且活动开展前,对于组内的各组员职责要进行分工,比如由XX同学进行观察,XX同学进行记录等等。然后等准备完全之后,再全班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究活动。
然后等到小组讨论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别读出自己的观察结果。例如,每个小组可以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东西特点,而他们观察得越仔细,得到的特征越多的小组就能够获胜。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心理,他们也就能更积极参与课堂知识学习中的互动;而通过开展教育课堂的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就能有效的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再比如,当教师在上节课讲解了“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这方面的内容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每组种植不同的植物并做好记录。而且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种类,对于种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要及时报告,让老师和学生进行帮助处理。
最后,教师在每个课题结束的课堂上,就可以对每个学习探究小组的植物种植总体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而在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应采取多样化,多角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植物种植整体过程以及结果都进行评价,并在课堂上可以将一些优秀小组的植物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观看。这样,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能在自我不足的反思以及总结中产生进步。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学生的优良作品来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经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重构自己的知识网络,进而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提升。
二、教师要学会优化科学实验的课堂教学
通过实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情况下,合理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安排紧扣主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所掌握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和借助已有经验总结出结论,解释了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不断的学习了解充实自己的思维,不断提高思维的创造性,也能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思考模式。因此,教师应注重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例如,在“磁铁磁性”内容的教学中,老师就让学生进行分组准备,在实验前准备好回形针、木屑、弹簧等实验材料物品。而在实验开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猜测哪些被测试的项目会被磁铁所吸引,而哪些被测试项目不会被磁铁所吸引。然后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并且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给予适当的实验过程指导,并督促每组的学生做好实验过程记录。当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后,教师就要让全班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报告自己的实验结论,然后再引导全班同学进行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具体的科学规律。而在关于“磁铁两极变化”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猜测:“比如要是把小钢球放在磁铁的中间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在每组开展实验,学生们就会发现小钢球总是在向两边进行滚动。而此时老师要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做进一步的磁极实验。学生们就会发现磁铁的两极位置是最具磁性的,也就引导出本节课的知识点了。这样也就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三、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激发科学知识的兴趣
由于传统的科学知识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内容方面的学习产生兴趣,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培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能适应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要求的。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自身教学目标的完成,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并且在课堂学习中也会感到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小学的科学教师应创设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例如,在教科版的科学教材中关于“植物生长与变化”内容的教授中,老师就可以在课前提前制造自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比如问学生:大家都想一下,植物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健康生长?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是什么?大家都养过哪种植物?能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吗?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先自己探究这些问题,并在大概五分钟的时间内向其他同学分享出自己的经验。而通过开展问题情境的参与活动,能够让学生认真的思考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并且有部分植物种植经验的同学还可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種植经验。这样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创造的一个个问题情境中展开积极的思考与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为科学知识的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发散思维进行锻炼,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结论: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越来越多的小学科学教师也以此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实践中进行努力探索,不断创设能引起学生认知变化成长的趣味情境,在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思考,并且更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对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进行建构和整合,不断追求科学知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兴业.区域自然资源在科学探究实践中的利用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21,(26):39-41.
[2]刘三红.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高效开展自主探究活动[J].山西教育(教学),2021,(09):55-56.
[3]孙强.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制定策略[J].辽宁教育,2021,(19):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