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2021-01-17肖丽姣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肖丽姣

摘要:閱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科目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文字表达、理解分析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提升学生阅读喜好入手,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通过构建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自学平台;通过读写结合,提升学生阅读运用能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1.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喜好程度,培养语文素养

在一切学习活动中,兴趣是永恒不变的最佳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一定程度的兴趣后,才能提升学习的专注力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方式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是学生后续深入阅读的基础,对于学生成长与更高层次的学习有着重大的作用。做为阅读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巧妙的、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喜好程度,进而从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充实情感因素,优化写作能力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的学习,能够有效充实学生的情感因素。在阅读中潜移默化获得的知识,能够逐渐内化为学生写作中运用的素材。随着学生阅读量的逐渐增加,学生的思想情感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学生在写作时的情感与素材也随着变得更加丰富。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努力做到阅读每一篇文本时都能有所收获,在这样的有效阅读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有效性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1.明确阅读目标,合理设计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开展阅读教学。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单元导语,指明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学生要阅读的文本,结合单元导语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其次,教师还可以深入研究各个单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探寻单元内容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在准确把握阅读的重点与目标之后,为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明确这一文本阅读的目标。在学生开展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老支书的人物形象,关注文章中是如何描写雨、洪水和桥这些环境的。在学生进行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与小说的情节与环境进行自主思考,在学生自主开展精读之后,引导学生用笔将文章描写人物形象、重要的情节与环境用笔勾勒出来。

2.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构建学生自学平台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课程内容,鼓励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阅读。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对文本中蕴含的主题思想、情感内涵、作者意图等研读方向,以组内写作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自身学习主体的位置,获得有效的阅读体验,在以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结构中,提升阅读的有效性。例如在阅读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盼》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抛出课本中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并选出你觉得最生动的两处,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以问题为前提,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优化阅读的有效性。比如将按照小组的人数,合理分配朗读的任务,在互相配合的朗读中完成整篇课文的粗读,在粗读中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再带着问题自主进行精细阅读,在精细阅读后,带着自己对于问题的答案,与小组成员分享阅读感受与自己对于文章问题的答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对问题答案进行讨论探析,并且最终形成小组统一的阅读答案。在发散思维、小组探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盼》这一文本形成完整、深入的有效阅读与认知,进而优化学生阅读的效率与质量,落实阅读的有效性。

3.读写结合,从阅读运用能力中提升阅读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幅都较为短小,同时具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语言文字、描述方法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中,应当充分发挥教材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写作这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阅读中的日积月累,能够为学生储备写作时能够运用的素材。通过写作,能够让学生更能深入的开展阅读,分析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应当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以写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明确的阅读目标、良好的阅读方法,合作探究的阅读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特色。教师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字与语句,在学生阅读完毕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对文本中优秀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语句开展仿写练习。从仿写练习中优化学生对于词语与语句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于母亲的热爱与感情之情,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情感之后,教师可以挑选出课文中具有特色与意义的句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仿写。通过语句仿写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语句的分析能力,从语句中感知文本情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有效阅读,积累写作情感、素材,从而促进学生文笔的提升,为写作奠定基础。

结束语

在语文科目的教学中,阅读有着极大的占比。阅读即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途径,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阶段性目的。通过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程度、语言运用能力,优化学生的写作过程与能力,能够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其引起重视,还应当以学生对于阅读的喜好为着手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尕让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0,(37).249.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