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2021-01-17王荣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生活化教学

王荣

摘要:自新一轮课程变革起,教育工作者们纷纷加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以促进学生成为具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青年。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选择生活化教学为主要教育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针对生活化教育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现策略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教育;科学教育

生活化课堂以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衔接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科学知识,并把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老师们在实施生活化教育课堂设计时,要把科学课堂教学方法和日常生活案例充分融合,科学进行生活化课堂设计,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科学思维模式,并掌握运用科学学科技巧。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生活化教学是通过在开展教学时,利用和生活相关联的事件,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一种教学手段。科学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科学教育自然也要落到生活中去,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科知识科学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及强化实践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分析生活案例时,能够从中汲取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应立足于小学生年龄特性,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认知能力稍弱的缺陷,促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教学课堂,准确把握科学教育知识点,促成教学高效课堂的开展,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有能力学习,有信心学习。

生活化教学模式让教学课堂变得新颖,有吸引力,教学内容也得到丰富。小学科学教材针对学生年龄特性设定,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但也存在着不足,教材中内容相对较少,脱离学生日常生活,无法引起学生共鸣,造成学生学习出现困境。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优势,让学生在贴合自身情况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拓宽了教材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到更丰富的知识,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快,教育也随着时代步伐而变化,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利用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实践中摸索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注重给予学生思维启迪,创造实践空间,增加师生活动,以此强化学生科学学科能力及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二、当前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科学教育在传统教学中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传统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影响,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不重视对学生科学教育培养。尽管国家一直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但科学教育仍然存在着被忽视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片面追逐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而直接将科学教育的课时取消,导致学生的科学学科意识出现偏差。

其次,科学教学任务多,课时少,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理念,导致教学科探乏味无趣,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很多学校因为不重视科学教育,不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导致科学教育中的很多实验都无法进行,学生单纯靠教师讲解课本,根本无法提升科学能力。最后,部分学校的专业科学老师不足,再给学生上课时缺乏专业素养,导致课堂进展不顺利,学生学习受到阻碍。

三、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生活情境

构建生活情境,营造趣味课堂,对提升学生积极性有很大益处。教师在科学教学课堂中可以科学利用情境式教学,搭配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水沸腾了》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通过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引导学生观察烧杯中水的变化,当水沸腾后,关闭酒精灯,用盖子盖住烧杯,过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烧杯内的水有什么变化,当学生发现盖子上水珠后,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水珠,你在哪里还见过这种水珠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学生们会在生活中寻找与课堂实验相对应的场景,如洗澡时的卫生间棚顶,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得出结论,教师要在一旁观察学生状态,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误区。让学生们在讨论中了解水沸腾后会出现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小水珠的科学知识,增加教学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二)解析生活实例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科学时结合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模式与科学实践能力一同进步。学生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只是他们不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解析生活实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科学知识点。例如,生活中我们需要利用灯光,尤其是当天黑了作业还没做完的时候,家长就会过来叮嘱学生,打开灯写作业,以此保护眼睛,那么开灯是需要使用开关的,但是有的时候一个开关控制着好几盏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同学们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电路将两盏灯连接,实现同开同闭。由学生们进行讨论过后,教师在解说其中的科学知识,告诉学生串联和并联的实质与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通过生活案例解析,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了解科学知识对生活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促使课堂有效教学。

(三)安排課外活动

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外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例如:在教学时使用指南针时,可以带着同学们一起到公园中,通过小游戏“找准方向”锻炼学生的方向感以及使学生使用指南针的正确方法。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将自己了解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强化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当学生真正遇到问题,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养,让学生真正参与科学教育,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伟.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46):77.

[2]何秀娴.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幻画报,2021(10):39-40.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生活化教学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