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1-17钟敏芝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德育小学

钟敏芝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如今,我国小学的教学理念已经从原先的重分数、重成绩提升逐步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其中,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作为综合素养的核心要素,不仅是学生其他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个人发展的关键条件,为此,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和奠基阶段的小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培养,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样不仅能更好的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从而有效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现状;对策

引言

德育教育作为我国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学生良好品格的树立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为此,我们应该重视且加强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将这些好习惯、好品德有效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对学生的未来个人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加上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信息获取手段与途径日益便捷。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期,如果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不论是对他们的个人成长还是对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极其不利。在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有效引导,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个人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学生思想观、价值观的树立。

(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理念下以培养和提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根本目标,这是符合学生个人成长需求且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在小学生中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讲礼仪、知荣辱、懂孝道、树美德,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为,素质教育理念下,以德育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和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一生良好品质塑造的载体。

二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开展的意义与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采取生活化的德育教育,通过德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让生硬、死板的德育理论更立体与鲜活。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品德,更重要的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课的开展主要以单独的德育课程或者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效融合的形式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学,以学生生活的特定环境为载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真实场景中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践行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生动的生活案例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一)重形式,轻内容

现阶段,在教学形式上大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模式也大都以老师讲、学生听得模式开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比较困难。很多小学在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时往往注重课程的结果,忽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体验与参与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而且不利于德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二)课堂教学质量低

小学德育教育不仅内容包罗万象,而且学起来比较抽象和枯燥,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将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化,现阶段很多小学也在推行这样的教学形式,但大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生活化的德育教学质量并不高。

四、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通过德育内容与真实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品质,在良好品质中激发生活热情,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德育教学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知、行、践的统一。

(一)更新教学理念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必须以新时期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德育教育为载体,培养新时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接班人,其中德作为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发展、提升的前提,小学老师不论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教学管理中必须以德为根本,培养和提升学生良好品德。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日常的德育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影响和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品德,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良好品质。比如从母亲节出发,让学生将帮妈妈干家务,送妈妈礼物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而不是刻意的练习与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践行。

(三)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带动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生活受到熏陶,在生活中践行良好品德。采取生活化的教学,通过民间艺人,民间故事的方式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近这些艺人,向他们学手艺,听他们讲故事,通过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边听边学中爱上中华文化,掌握传统手艺,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结束语

总之,德育教育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小学老师必须从当下德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因地制宜,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特定情景,通过生活化场景的创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贾守恒.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上),2019(07):288-289.

[2]邱伊娜.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2019(03):26.

[3]刘红玲.小学德育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06):27-28.

[4]胡蕎丽.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德育小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