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之心理健康教育
2021-01-17张萍
张萍
摘要: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现今的生活状态及未来发展的教育。在学校,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 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和师长。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心理, 班主任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渗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我们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
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教育中不应该只是一味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真正落到实处。班主任作为学校最基层、最重要的教育工作者, 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抑郁心理。这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失常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症状,甚至会有自杀倾向。因此,抑郁心理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2、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但焦虑程度过于严重时,就会产生焦虑异常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危害较大。
3、逆反心理。常见到学生顶撞、批评或挖苦老师、家长,表现为学生的自尊需求。它会导致学生出现对人或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异常性格,使其信念动摇、理想泯灭、学习被动、精神不振,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4、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
5、人格偏离。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
二、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主任工作中
学生学习、活动和交往的主要场所是班级, 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 对学生思想、心理影响最大的一般也是班主任。班主任要结合班级的日常活动, 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集体,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级活动中。
(一) 充分发挥教室文化氛围的作用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情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级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一些活动的开展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场所, 也是学生情感交流的心灵家园, 营造一个干净、高雅、温馨、美观的教室环境, 是班主任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室环境整洁优美、宽松舒适、温馨励志, 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学习和陶冶情操的良好场所, 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因此, 班主任要组织学生精心布置教室的环境, 以教室文化为载体, 使教室环境产生独特的育人功效。
1.黑板报、墙裙、楼道育人氛围的创设。黑板报、四周墙裙都是展现班级文化的重要阵地, 不仅能够展现学生的才艺, 也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得到调节, 情感得到抒发, 心灵得到沟通, 达到育人的目的。其主题可以是多样的, 内容丰富、形式精美的主题, 可以让人赏心悦目, 自然而然内化于心。
2.标语的激励性和警示性。标语具有精神支柱的作用, 能讓学生时刻激励自己, 提醒自己, 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班级物品、花草的熏陶。班级桌椅的有序摆放、卫生工具的归位、学生用品的摆放、花草的点缀都能够给人以良好的心理感受,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能够健全学生的心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 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体验到温暖和关爱,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我为班级感到自豪”的心理体验。
(二) 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
随着学校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班会成为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学校有意识地安排班级开展主题班会课, 班主任也有意识地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让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表现自己, 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一个班级的学生, 年龄相近, 生活阅历相近, 在一些事情上有着共识, 班主任可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进行集体辅导, 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并进行探讨, 也乐于交流和接受。在共同探究问题时所形成的良好氛围, 有利于教师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 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有意识的开导, 解开学生心里的“疙瘩”, 使学生通过思考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太正确的想法和观念, 促进学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三) 个别辅导,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个性很强, 不乐于与人沟通, 缺少倾诉的对象。再加上进入中学后学习节奏快, 压力大, 有些学生心理出现失衡、失调或者心理闭塞等问题。班主任应该多和学生交流, 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准确把握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障碍后,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进行干预和疏导, 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行动等方面的进步, 把握时机, 真心诚意地给予表扬。其实学生最希望得到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的肯定。
班主任要能够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沟通交流时, 班主任要能够用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班主任只有在与学生沟通时认真倾听学生的话, 才能感受到学生的内心情感, 深入地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 使学生脆弱的心理坚强起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吴洁监.让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扎根[J].新课程 (小学版) , 2012 (6) :130.
[2]郝丽.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