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探析

2021-01-17邵丽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程数学

摘要:中学数学合作学习是一种互相协助的学习方法,教师将数学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增加学生课堂上参与的机会,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知识追求者。考虑数学课程内容的性质,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探讨合作学习的意义与理论、合作学习的特质与类型,以及合作学习运用在中学数学课程的情形,做为未来中学数学相关课程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师学生;教育

合作学习,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环境的特点,设立和实施一系列合作式的课堂模式结构,促进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高效率的共同达成教与学的目标,并以学生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中学生而言 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枯 燥,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学习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教育上提倡合作学习理由,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包含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而合作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迫切需要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业上的学习成效,进而培养健康的心理,导正当前教育的缺失。

一、中学数学课程合作学习的意义与理论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锻炼学生数学学习思维, 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而开 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中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合作学习中,各小组成员会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积极思 考与讨论,使数学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同时,由于存在个体 认知差异,学生之间会出现认知冲突,从而形式“思辨势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积极的合作,行动分工,注意同伴的表现,小组作品和讨论的质量也较高。合作学习主要是基于学习机会均等,教学进行是以学生能力和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教师经由各种途径鼓励小组成员间彼此协助、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并达成团体目标。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

现代的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是奠基在社会学及心理学基础上,包括以下四个部份:

现在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而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教学理念,主要的原理有三:一是知识是认知个体主动的建构,不是被动的接受或吸收;二是认知功能在适应,是用来组织经验的世界,不是用来发现本体的现实;三是知识是个人与别人经由磋商与和解的社会建构。

以潜能发展区限来说明之间不同认知水平和社会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经由讨论与向他人请教的过程,引起认知冲突,进而分析问题,有助于发展更高层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观的教育意涵有几项重点: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了学生的先备知识与经验,并在有利的各项学习背景资源与脉络中,提供开放式教学活动,从学生个人的能力本质上,激发其自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建构经验,以产生知识。

二、中学数学课程合作学习的设计方案

合作学习虽具有不同的模式,但却具有共同特质,一是异质分组。异质分组是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性别及家庭社会背景等要素,将学生分配至相同的小组中,让组员彼此互相指导,互相学习,异质分组的方式,主要提供学生许多机会去认识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目标,分享彼此的经验,让学生可以有多样的观点,结合学习经验,达成学习目标。二是积极互赖。建立小组学生的积极互赖是合作学习的第二要素,积极互赖是指学生能作到自己与小组同学是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又需整小组的获得,小组若失败,自己也就失败了,因此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共同努力,以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两个责任,一为学习分配的教料,其二为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学会教材。三是面对面的互动。面对面的助长式互动是合作学习的第三要素,通过此方式的安排,让学生有机会可以互相讨论,彼此帮忙,互相鼓励完成任务,并有效地刺激学生从事高层次的认知活动,例如鼓励组内其他同学的成就、努力完成任务、达成个人及团体的目标等。四是个人绩效责任。个人绩效责任是合作学习的第四要素,在合作学习当中,小组的成功是界定在组内每一个人的成功,而不是以小组某一个成员的成功来代表小组,要同时考虑其它成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评鉴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形,判断小组学习的成效,并将结果回馈给各个小组的所有成员,让每人都能感受到自己和其他人学习成功的重要性,也知道谁需要支持、鼓励和协助。五是社会人际技巧。社会人际技巧是合作学习的第五要素,为使学生能有效沟通,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教师需教导学生社会技巧,使学生能成功的与他人互动,并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成员,必须进行两方面的学习,一为学业有关的任务工作,二为参与小组学习必备的社会技巧,此种能力合称为小组工作。六是团体历程。团体历程是合作学习的第六要素,小组学习效能的发展,可使小组能够掌握其运作状况和功能的发挥程度,团体历程便可分析小组目标达成的程度,小组学习中的成员如何工作,其表现是否有助于目標的达成,并决定何者宜继续存在,何者宜调整,以促使小组成员合作努力达成目标。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关内容教学为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教学:首先,在上课前提出“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总结各方法的特 点及适用条件”的小组学习任务。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会自 觉地进行任务分配,如 A 同学负责“边边边”判定法则的学 习和整理、B 同学负责“边角边”、C 同学负责“角边角”、D 同学负责“角角边”等。由于每个组员都有了明确的预习任 务,因此,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自主预习,直至大程度掌握 对应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 习的形式,引导各小组成员进行预习成果的分享和交流,使 每个组员都有扮演“小老师”的机会,不仅有效增强其学习 体验感和成就感,还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完成基础教学内容 的自主学习。为后续“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综合应用”小组合 作学习奠定良好知识基础。

结语

为适应现代社会剧烈变动,必须具备尊重与欣赏他人以及不同文化的人本情怀;以及与人沟通、包容异己、团队合作、社会服务与负责守法等民主素养。在现今高科技发展的社会,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任务的。取而代之的是以团队为主轴,集思广益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如何教导学生与人共同合作及培养团队精神,在现今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集结众人的力量,力求有所突破。而在未来教师应当善用学生对于科技的兴趣,帮助建立合作学习的规则。

参考文献:

[1]双鹂.论师范生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培养——以数学教育专业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2,10(08):98-101.

作者简介:邵丽华(1986.8),女,湖北团风人,团风县实验中学,中学数学一级教师;任教学科:数学。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课程数学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