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

2021-01-17彭岭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运用对策

彭岭

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铁路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为探究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分析影响铁路机务行车安全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可靠的对策,以保证行车安全。研究表明,影响铁路机务行车安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人为和环境两个方面,应以此为切入点,从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劳动安全管理三个方面着手提高铁路机务行车的安全性,切实保证行车安全。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铁路机务行车安全;运用对策

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铁路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强。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铁路的安全运营和管理显得至关重要。铁路安全风险管控模型,设计了铁路安全风险管控信息系统,规范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建立了三维结构的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分别从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和信息安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铁路信息安全风险进行了剖析;企业运营中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具体作用;从铁路客运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来识别风险事件,建立风险分析评价模型。

1既有系统功能布局的优化方向

1.1数据采集

1)传感器线上布局和安装方式是否合理,配置数量是否还需要加密优化。2)监測对象和项点是否足够,有无需要补充采集的数据内容。3)传感器采样周期频率(连续不间断监测、定期监测等)、检测精准度是否满足。4)传感器故障率(可靠性)是否可接受,是否需要研发改进传感器类型和性能(接触式传感、激光、雷达等)。

1.2数据传输

1)国铁集团、铁路局、站段三级联网数据传输是否及时,有无中断或滞后情况。2)现场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方式(有线、无线,带宽是否足够)。3)数据存储管理空间有无压力,保存多久(永久,还是一定时期)。

1.3数据分析处理

1)数据存储格式及分析软件的可读性需求(需要专用软件阅读、可转换为通用可读格式、本身为通用可读格式等)。2)监控方式需求(只监测不控制、监测控制等)。3)系统报警条件、控车方式、控制范围、解除报警时限条件等报警阈值设置是否合理,与应急指挥处置的联动情况。4)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程度(人工、半人工、自动化),是否存在误报、漏报等异常情况,严重程度是否可接受。5)现有系统是否具备预警能力,进一步分析系统在报警、预警、统计分析等功能上的开发完善方向。

1.4系统维护管理

1)维护方式(铁路人员、厂家、联合维护),厂家对系统运用及检修能力的培训是否到位。2)维护周期及频率是否合理(多久维护一次,平均一次多长时间)。3)系统日常运用、检修维护及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技术条件、标准,包括设备故障处置办法及相关应急预案等是否健全,上述方面有无缺失。4)系统故障的主要类型及原因,相应维护处置是否及时。5)系统升级维护是否方便、及时。6)是否存在多个设备厂商和版本型号,此时界面兼容性是否良好。

2系统架构

2.1基础数据字典库

基础数据字典库将影响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因素,按照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制度、作业标准等进行分类,实现风险分类标准的统一,设置了H、A、B、C这4类风险等级,风险等级顺序为由高到低,其中,H表示最高风险等级,C表示最低风险等级。

2.2干部检查写实库

管理人员可根据不同岗位安全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设置现场检查天数、添乘次数、检查站段、车间、班组数量、夜查次数等权限,以及现场检查情况的填写要求。对于需纳入考核的检查项点,管理人员可对照基础数据字典库,设置相关参数。

2.3干部绩效考核模块

依据干部岗位履职情况(数据为干部检查写实库的记录)和考核情况,形成每一位干部的个人绩效考核。

2.4统计分析模块

统计分析模块对数据库中类型分别为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一般安全风险等问题进行周期性自动统计分析,并根据所设立的门限值发出预警信息。同时,统计分析模块还可以对干部现场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自动统计分析,实现相关数据的按条件检索及组合查询。统计分析模块对统计结果以图表形式进行显示,方便相关人员管理和决策。

2.5趋势预警模块

趋势预警模块能够对安全风险进行统计分析,对到达预警门限值的风险事件进自动预警,并督办相关路局单位和部门进行安全风险检查,实现闭环管理。同时,趋势预警模块还允许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单位和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安全工作重点和防控措施,选择合适的提示方式来发布预警信息。

3铁路行车指挥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对策

3.1建设基础管理体系

从普通列车运行模式来讲,行车工作是全方位落实到整个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通过制度层面及指挥控制层面的有效调整,保证整项行车指挥可以精准的实现,对车辆人员以及路线规划的有效调控。在其中,基础工作则是行车指挥系统运行的基础所在,为进一步提高基层控制能力,则必须保证在原有的控制及管理基础之上,实现对整个基层人员以及基层操控机能的合理化调配。例如,针对基层人员需要从技术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层层把关,将安全教育及思想教育作为行车工作的基本思想,令基层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牢记自身的使命,严格把控好每一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真正实现岗位对接。与此同时,应做好相应的培训及考核工作,针对行车员工作能力进行阶段性分析,查找出行车员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予以定期培训,实现岗位标准化作业,使每一项工作有数据可依,有章法可循。

3.2优化铁路行车指挥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作为铁路行车指挥工作开展的重要约束框架,每一项指令的下达必须保证在部门与基层之间实现有效对接。在此过程中,则需要针对铁路运行模式及区域运作的状态设定出相对应的管理机构,保证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及时更新规章条例,派发专业人员对新规、新条例的施行进行监督,避免出现旧体制与新体制的矛盾现象。同时应在实际核查中对新实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分析,查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进行优化与完善,真正将技术经济管理作为管控中心,实现一体化建设,满足我国铁路行车指挥工作的开展诉求。

3.3优化行车组织预案

普通快速铁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行车组织预案进行规划处理,严密管控不同列车在同一线路上的运行时间,且应考虑到列车行驶过程中,因为密度性、速度性以及各类环境影响因素所带来的行驶问题。将行车指挥系统建立在宏观层面之上,深度解析出不同列车不同线路运行过程中的交互特点,然后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备案。这样一来,可以通过不同场景的模拟解析出列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一旦发生突发事故时,则可以及时进行处理,降低列车行驶的风险性,真正起到行车指挥的集成作用。

结语

我国铁路初步形成了应用专业齐全、检测监测项点种类丰富的体系化布局,对于保障重载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点围绕完善既有系统功能布局、基于重载特性增设检测监测项点、跨专业多系统数据融合共享3个方向,进行了重载铁路安全检测监测体系优化分析;进一步结合现场检测监测运用需求,研究设计了铁路安全检测监测体系的具体优化方案,为深入推进铁路安全检测监测技术升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建议,从安全保障层面提升我国铁路运营及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钱立新.国际铁路重载技术发展水平[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8):58-59.

[2]门金勇,张大庆,柴雪松,等.新型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的研制[J].铁道货运,2019,37(1):48-54.

[3]蒋涛,袁岗,张浩杰,等.普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车应用研究[J].铁道货运,2018,36(4):38-42.

猜你喜欢

安全风险管理运用对策
探究运用游戏教幼儿识字的对策
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图释导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军事职业教育视阈下慕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探讨多媒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浅谈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以依法治企的精神抓安全风险管理
配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