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困在“粉红税”里的女孩

2021-01-17胡姚雨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服饰商家玩具

胡姚雨

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对女性来说,负担似乎更重一些。因为,对她们而言,不管有没有收入,都有一种税逼着她们兢兢业业当一辈子的“纳税人”——这就是我们本文要谈的“粉红税”。

生而为人无罪,身为女孩有“税”?

自带颜色的“粉红税”,到底是个什么“税”?

它指的是在购买同一件商品时,女性要比男性多付的钱。如果男女付的钱一样,那么女性版的商品质量往往要差一些。

试着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经验吧:去理发店里做头发,对男性而言,四五十块钱的“洗剪吹”已然十分高端,但对女性而言,动辄上百却是家常便饭——虽然女性的发量相对较多,但仅仅是“洗剪吹”,真的就该有如此大的价差吗?

这类容易被忽略的价格差异,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同一品牌的女装往往比男装更贵;2020年“双11”活动期间,知名护肤品牌SK-II分别针对男女性推出洗面奶,在售价上女款比男款贵20元。

在食物上,这种差异更加鲜明:外卖软件中,某餐品增加了“女士爱吃”字样,就比同款食物贵了5元;某校食堂推出“男生饭”和“女生饭”,单价分别为“男生0.5元/100g”“女生0.3元/50g”,食堂负责人的解释是,女生饭量少、胃口小,此般分量可以节约粮食——但这却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女生的吃饭成本。

美国消费者协会曾对5大类397种产品的价格做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粉红税”基本覆盖了全年龄、生活各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女性服饰的干洗价格比男性要高64%;女性个人护理产品的“粉红税”差不多占售价的13%;女性服饰的价格平均比男性的要高8%……总体而言,女性产品价格更高的情况占了42%,而男性的同等情况仅占18%。

这些鲜少被关注到的价格差,早已薅了你身上不少的“羊毛”。

“粉红税”杀伤力有多強?可能要为此支付68万元!

如果从今天开始,少买化妆品、只买平价衣服、绝不冲动消费,是否就一定可以避开“粉红税”呢?答案是否定的,“粉红税”往往会伴随女性一生。从孩童时期买玩具,到老年时买拐杖,女性几乎都会受到“粉红税”的绑架。

美国媒体Bankrate对这笔钱进行了粗略计算——

童年时期,女孩玩具比男孩玩具的价格平均高出11%,整个童年的玩具支出方面,女孩的“粉红税”大概可以达到6755美元;青春时代,女生服饰比男生服饰的售价平均高10%,累计“粉红税”达24318美元;踏入职场,相关女性日用品价格比男性的要高48%,“粉红税”可达40530美元;进入中老年后,女性的拐杖都比男性的要贵12%,就连90岁以后可能用到的成人纸尿裤这类触及生存底线的产品,都存在2%的“粉红税”……

如果按人均寿命75岁来算,美国女性一生至少要交10万美元(约68万人民币)的“粉红税”。微小的价差,竟成了一笔巨额支出。虽然这些只是国外的调查数据,但商家的定价策略与国别无关,我们每个人都深受影响。

“粉红税”的背后:“价格歧视”与“剩余价值”

“粉红税”的本质,其实是微观经济学原理中的“价格歧视”行为。

所谓“价格歧视”,是指针对同一商品,商家划定不同的价格。价格歧视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即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即分段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即针对不同市场或者不同人群的价格歧视。

要理解上述“三级”的不同,得先理解一个叫“剩余价值”的概念。

“剩余价值”是指针对某一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其实际支付价格间的差值。通俗地讲,消费者买一件衣服,心理价位是1000元,而实际只花了600元,那么400元就是消费者的剩余价值——相当于可以被商家榨取,但没被榨取的部分。上述三个级别的价格歧视,从三级到一级,商家从消费者身上榨取到的剩余价值是越来越多的。

“粉红税”的目的,就是通过做符合女性审美的商品包装,让她们心甘情愿支付那一笔可以承受的额外费用。从这一点看,有个领域的“粉红税”其实是相对较少的,那就是电子科技领域。比如手机、电脑等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功能性,不存在通过加蕾丝边、加包装等额外手段增加卖点,顶多在机身颜色上做做文章,而仅仅改变外观,显然很难直接“收税”——不同颜色的同款手机价格一致,就是一个现实的证明。

所以,真不是女性天生“败家”,实在是商家过于精明,把她们原本能省的钱全给“骗走”了。

“粉红税”的其他名字:“杀熟”“第二杯半价”

男性们别高兴得太早,“粉红税”只是价格歧视的一种,生活中,价格歧视的现象不分性别、不分领域,换着名字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比如,曾被曝光的滴滴打车“杀熟”行为,就是相似的套路——打车频次越多,车费越高。因为打车次数多,表示该消费者坐车需求稳定,对这类人涨价,他们也不会轻易改变出行方式,自然就可以顺利榨取其剩余价值了。

还有我们熟悉的“第二杯半价”,它看似以“量”换“价”,但如果要买第三杯,店家却不会给予优惠;加之平日大家往往是随到随买,多以“单身”形式消费,这种做法毫无疑问也是对“单身”的“高价歧视”。

价格歧视的“坑”无处不在,套路面前,男孩女孩没什么不同。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小心别让自己的钱包被“偷”了。

猜你喜欢

服饰商家玩具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猜朝代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Wearing History
商家告示不能打人脸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诚信乃是商家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