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作品的创作主题

2021-01-17游娟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异域劳伦斯创作

游娟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的伟大小说家,给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作品。劳伦斯的创作风格独特,切入角度新颖,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究十分深入,对于社会现实的描绘引人深思,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然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将从异域想象风格、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生态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劳伦斯的创作主题,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劳伦斯的文学作品。

一、异域想象风格主题

时代造就特色,时代改变环境,时代影响人生。劳伦斯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造就了英雄,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人们通过努力和辛勤付出,最终过上自己所希望的生活。对于劳伦斯来说,其作品都是以这个时代为特色进行耐心细致的文学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还要尽量照顾到对当局社会的影响和作用。除此之外,劳伦斯还坚信每一块大陆都有自己的“地之灵”,而欧洲大陆的“地之灵”正在渐渐衰落,于是他选择出走,去寻找能够拯救人类的力量。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异域文明,导致了劳伦斯异域想象的不断深入。

劳伦斯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自己塑造的异国形象。如小说《羽蛇》中的主人公凯特在墨西哥受到异域文明的冲击,动摇了其想要回到家乡的想法;《迷途的少女》中的主人公爱尔维娜因为接触到了来自意大利的西西欧,进而来到了异国意大利;《虹》中的主人公厄秀拉由于听别人提起了意大利,从而了解了意大利的风土人情,进而对意大利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从这三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劳伦斯笔下的主人公无一不是他本人人生经历的投射,并且这三部作品的情节发展极为相似。首先,这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对于欧洲的现状感到失望,并逃离到别的国家,也就是所谓“异域”;其次,在“异域”,主人公会碰到一个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的人,进而被当地的异域文化所深深吸引;最后,作品中的主人公在“异域”感受到了新生、安宁和平静,不再愿意回到欧洲。在劳伦斯的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十分相似。从工业文明发展迅速的欧洲大陆逃出来的人压抑、沮丧,而在异域生活的人们平静且快乐地生活着,对于原始快乐的追求野性而真诚。来到这里的欧洲人也为此感到震撼,并慢慢融入这里,变得快乐而平静。

二、现实主义文学主题

对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而言,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详尽的描写,而对于作品的意义和创作初衷更是作家需要表达的内容。劳伦斯的作品也是如此,通过突出的人物形象描写来进行有效地烘托整个作品的主题。而劳伦斯的成长和学习,则是影响其一生的重要财富,正是他的性格,影响和造就了他的一生。劳伦斯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他的父亲和小镇上的其他男人一样都是地下煤矿挖煤工作者。贫困和苦难一直伴随着像劳伦斯家这样的工人家庭,虽然在煤矿工作时常会发生矿难,但身处贫困境遇的父亲和矿工朋友却依然乐观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劳伦斯。劳伦斯的童年是在贫穷和苦难中度过的,童年经历对其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也促使其对工人阶级产生深厚的情感。

同时,劳伦斯的一生受其母亲影响巨大,在他的作品里对母亲的描述是浓墨重彩的。劳伦斯的母亲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性,她与劳伦斯父亲的婚姻在短暂的激情过后,一直处于对立面,常常因为贫困而发生矛盾。主人公在整个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受到多种挫折,同时也受到了多种诱惑,而在面对诱惑的过程中,对于他而言,他感到了生活的无助,慢慢开始对母亲产生严重的依赖,这种依赖甚至变得越来越强烈,超出了母爱的情怀。例如,在提到劳伦斯童年生活的作品《劳伦斯传》里记录着过圣诞节的时候,劳伦斯一家人没有钱买圣诞树,七个人分一只鸭子吃,更没有钱买多余的装饰品。他的父亲会因为在酒馆喝了一顿酒而受到其母亲的责骂,而母亲会因为用花钱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自责不已。而在劳伦斯的另一部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主人公名叫莫瑞尔,是一个挖煤的矿工,他的妻子是来自殷实家境的女性。在矿上莫瑞尔要忍受老板的剥削,不停地工作,仿佛一台工作机器,回到家里要忍受妻子的挖苦,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毫无家庭地位可言。小说里的情节看似是一个家庭的不幸,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不幸。又如,在作品《恋爱的女人》中,对于克里奇内心世界的描写十分丰富,克里奇是一个老矿主,他见过许多矿工,认为矿工身上具有伟大的、崇高的、值得敬佩的精神,并且矿工被上帝赋予使命,手里掌握着“拯救世界的武器”。劳伦斯通过对老矿主内心世界的描写来歌颂工人阶级,同时,除了对老矿主形象的刻画,还塑造了老矿主儿子杰拉尔德伪善、剥削工人的形象,通过对杰拉尔德一系列行为的讽刺描写,进而对整个社会进行批判。

三、自然生态主题

劳伦斯认为拯救人类文明废墟的唯一办法就是人性复归,而唤醒人性的最好办法便是回归大自然,释放自然本能。在劳伦斯的小说《虹》中,作者以自己家乡的矿区生活与农村生活为创作背景,描写了布兰文一家人生活在一个犹如世外桃源的沼泽农庄中。这里安稳、宁静,处处弥漫着田园生活的单纯,这里的人们与土地为伴,与自然和谐共存又血脉相连,他们依赖着自然,因为自然使他们的物质生活富庶、殷实。沼泽农庄中的人们的人性是完整的、纯粹的,他们与自然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和谐也正是作者劳伦斯所崇尚的。

劳伦斯也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出希望人们进行自我拯救的意愿,他的著名小说代表作之一《太阳》,是他1925年在意大利海边别墅完成的,背景取材来源于意大利西西里。这部小说蕴含着深刻的自然生态意蕴,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讴歌自然、倾尽一生追寻自然生态之美的精神,呼唤人性最本真的部分,体现了人性之美。小说《太阳》中的女主人公朱丽叶生活在大都市,在照顾孩子和与丈夫相处的过程中,她感觉自己充满了疲惫感与无力感,在医生的建议下,朱丽叶带着母亲和儿子远离都市,来到了美丽的巴特莱晒太阳。尽管朱丽叶周围的環境焕然一新,并且住进了带有花园的大房子,但是她的心灵仍然受到了严重的禁锢,并没有挣脱牢笼,对于孩子的责任感折磨着她的内心,导致她逐渐失去自我。同时,她和丈夫莫里斯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像一个被割裂了情感与自我的人,准确来说,只是一个还在呼吸的、具有生命的物体,但已经完全丧失了爱自己、爱别人的本能,将其形容为一只彻底枯萎的花朵也并不为过。劳伦斯通过这部小说,号召人们回归自然,唤醒人性,将自己交付给世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阳光的抚摸与照耀中,生命应该得到滋养与浇灌,应该逐渐被唤醒。就像小说中的孩子约翰尼一样,在辽阔的沙滩上,在火辣辣的阳光照射下,应该像皮肤红铜一般的勇士一样,目光坚毅,自由奔跑,在大自然中治愈生命,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劳伦斯创作的中期作品当中,他采用质朴清爽的形式,借助诗歌进行了心声的吐露。例如《蛇》,劳伦斯通过诗人清晨汲水,在水槽边和蛇的相遇,从而自然而然地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反思,这种人生而就有的本性和后天接受的社会文化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冲突。在这首诗中,蛇被作者描绘成一位“无冕之王”,一位“被放逐的国王”,实际上正是人类将它放逐,将它赶出了本属于它的家园。诗人在用棍子打蛇之后,内心无比后悔,这也表明了劳伦斯对人类对待自然行为的痛苦与愧疚,对征服、破坏自然界的批判。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是一位自传色彩较浓的情感型作家。劳伦斯把文学作品看成人类表达思想情感方式的最高形式,认为文学作品是人们理解现实的最好方法,他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模型不断地进行文学创作,全面诠释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与影响。在劳伦斯的作品中,他所提出的异域想象风格、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生态等创作主题,对后世人们有着警醒作用,他的创作风格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

猜你喜欢

异域劳伦斯创作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一墙之隔》创作谈
异域寻踪
异域寻踪
异域寻踪⑦
异域寻踪⑧
创作随笔
劳伦斯·许:我是个“造梦师”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