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荒原狼》中哈里·哈勒尔的“孤独”意识

2021-01-17戴晔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米娜赫尔荒原

戴晔

《荒原狼》是德裔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的作品。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哈里·哈勒尔遭受精神危机后,获得治疗与救赎的故事。哈里·哈勒尔在历经了生活的磨难和精神的撕扯后,通过心底的“孤独”找到了自我救赎之路。因而,本文试图从哈里·哈勒尔在文中显露的“孤独”意识出发,探析主人公哈里·哈勒尔的救赎之路。

“孤独”意识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叔本华在《孤独通行证》中对“孤独”进行过一段描述,他认为:“孤独并不可耻,孤独是生命给我们的礼物,如果有人能够尽早地适应孤独甚至喜欢独处,那他就犹如得到一座金矿。”孤独在哲学中也被认为是“一种深度的心理体验,其重要表征便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而导致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精神空落感”。然而,在小说《荒原狼》中,主人公哈里·哈勒尔的“孤独”意识则意味着他在经过精神的撕扯,心底重新获得的救赎与希望。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道:“荒原狼的故事虽然写的是疾病和危机,但是它描述的并不是毁灭,不是通向死亡的危机,恰恰相反,它描写的是治疗。”由此看来,《荒原狼》中的“孤独”意识并不是一种悲观与绝望,而是这种绝望背后所引发的希望,正如叔本华所说的那样,是生命给哈里的礼物。

一、“孤独”意识的诞生

小说《荒原狼》用独白的方式讲述了哈里·哈勒尔的精神危机。年过半百的哈里,被患有精神病的妻子赶出家门,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一夜之间,他丧失了家庭生活和小市民的名誉与财富。妻子的离去和亲友的背叛无疑带给了哈里精神世界的搅动与崩溃。哈里心底的可爱之处,在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中消失殆尽,他的内心世界开始翻滚、挣扎。也正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如意,哈里的“孤独”意识才开始慢慢诞生。然而哈里的“孤独”意识不仅仅来源于外部世界,更源自其精神分裂下,多重人格之间的撕扯与碰撞。哈里发现自身存在着许多矛盾,“他不喜欢市民的平庸享乐”,却又对市民阶级的生活十分向往。一方面,他不愿与人交往,享受独居生活带给他的自由;另一方面,他的内心又极度渴望融入到周围的世界中,他感觉自己像一只因迷路而误入陌生群居生活的“荒原狼”。他的精神世界在来回撕扯中发生了分裂,内心变得孤独且绝望。可见,哈里的“孤独”意识其实来源于两个方面:即生活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一方面,妻子的离去、亲友的背叛、长期的独居导致他被迫与外部世界隔离,使其心底感到了空虚与寂寥。另一方面,哈里身体里各个灵魂之间的不断挣扎与撕扯,引发了其精神上的极致孤独,让他觉得自己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孤单且绝望。

二、“孤独”意识的表现

“孤独”意识作为人生的一种体验,贯穿古今。古人眼中的“孤独”意识多是空寂、寂寞的凄清之感。而现代人心中的“孤独”意识更大程度上意味着人类灵魂深处的自由,现代很多年轻人都为了寻求个人的自由,去反叛现有的正统、主流。小说主人公哈里·哈勒尔内心隐含的“孤独”意识正如现代部分年轻人一样,是一种追求自由与独立的自我意识。正如他在文中所说:“孤独就是无求于人,我渴望得到孤独,天长地久,我总算获得了它。孤独是冰冷的,噢,是啊,它又是那样的恬静,那样的广阔无垠,像那又冷又静、群星回旋的宇宙空间一样。”也就是说,他热爱并渴望“孤独”。事实上,他对“孤独”的热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主流的反叛,并在这种反叛中获得了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在小说中,当哈里难以忍受中产阶级充斥的各种聚会、酒会以及疯狂追逐名利和金钱的欲望而处于崩溃边缘时,他结识了赫尔米娜。在赫尔米娜的带领下,哈里渐渐融入了小市民的生活,他开始跳舞、玩乐,暂时忘记了痛苦,忘记了“荒原狼”的身份。他们俩拥有彼此缺失的东西,所以他们互相依偎。赫尔米娜的出现看似让哈里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但其实她的出现只是让哈里陷入了一种更深的孤独。就像文中所说:“因为我和你一样孤独,和你一样不能爱生活,不能爱人,不能爱我自己,我不能严肃地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和自己。”赫尔米娜之所以能够走进哈里的生活,正是由于他们能共同感受到彼此的“孤独”意识。换句话说,赫尔米娜其实只是哈里的一个影子,他在赫尔米娜出现后体会到的丰富多彩的二人生活,其实只是他和自己的一个游戏,他的玩伴是自己,交往的对象也是自己,他在与自己的交往中陷入了一种更深的“孤独”之中。哈里与赫尔米娜在心灵上产生的“共情”,实际上只是他内心深处追求的一种被人理解的感受。与赫尔米娜相处的这段时光,哈里无疑是幸福的、快乐的,然而哈里的这种幸福与快乐其实也只是他内心深处“孤独”意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对于哈里来说,孤独是美好的,孤独是幸福的,孤独更是有意义的。这种孤独既是哈里追求自由、热爱生活、获得精神独立与自由的表现,也是哈里追求幸福、获得温暖的一种方式,更是他感知自我、解放自我、获得救赎的一种外在体现。哈里在不断涌现的“孤独”意识中获得了成长与救赎,“孤独”意识既是他生命存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他精神存在的一种内在体验方式。

三、“孤独”意识引发的救赎

海德格尔曾指出:“人不仅是曾在、现在,还是一种将在,是一种向着未来敞开的诸多的可能性。而只有一种可能性,它一出現就使得别的可能性成为不可能,这种可能性就是死亡。”也就是说,人类最终的走向就是死亡,死亡是唯一的,但在死亡之前所拥有的生命,却是充满无限可能和未知的。在《荒原狼》中,主人公哈里在历经精神折磨和撕扯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与这种充满无限可能与未知的“生”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小说中,主人公哈里虽然极为厌弃他身处的这个充斥着虚伪和金钱的世界,但为了生活,他依旧选择巧妙地伪装成市民阶层中的一员,继续苟活。因此,他的精神世界在这两者之间不断游移、撕扯,在撕扯中使自己深深地陷入充满矛盾和痛苦的“孤独”之中。然而,也正是在“孤独”的精神世界中,他寻到了心底的自由。在这场极为痛苦的精神遨游中,哈里意外地发现自己获得救赎的方式其实就是“死亡”。正如文中所说,“哈里得到了他的自由,但他突然发现,他的自由就是死亡,他现在非常孤独,外界谁也不来打扰他,这使他觉得非常可怕,各式人等都与他毫不相关,连他自己也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他在越来越稀薄的与人无关与孤独的空气中慢慢窒息而亡”。可见,“死亡”对于哈里来说,并非意味着毁灭,反而是救赎之路的指明灯,他通过对死亡的思考不仅获得了精神的独立与自由,也走上了属于他自己的救赎之路,使身体和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总之,正如作者所言,“荒原狼的故事虽然写的是疾病和危机,但是它描述的并不是毁灭,不是通向死亡的危机,恰恰相反,它描写的是治疗”。可见,《荒原狼》中所要表达的并非走向死亡的孤独和绝望,而是由“孤独”意识所引发的“向死而生”的力量。同时,也正是由于“孤独”意识的诞生与延续,主人公哈里才能不断地深挖自己的内心,得到精神世界的“真正救赎”,才能通过救赎让这种“向死而生”的力量变得异常坚定且强大。

“生活中适度的孤独乃是实现生命的孤独的必要条件,当个体具有了‘孤独意识’,生活意义上的孤独便成为一种慰藉,内在的孤独和思想的自足可以摆脱寂寞抵达心灵的自由。”也就是说,如若人们的身心获得了极度的自由,“孤独”意识中蕴藏的凄清、孤寂之感不但会不复存在,而且会最大限度地释放“孤独”意识中隐藏的丝丝甜意,使人们获得内心真正的满足与充盈。也正因如此,在小说最后,哈里才能凭借其内心的“孤独”意识,获得灵魂的自省,摆脱人世间的欲望与罪恶,真正走向通向自由与救赎的道路,走向“光”与“希望”。

猜你喜欢

米娜赫尔荒原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关于《红楼梦》《荒原》神话叙事的比较研究
我讨厌书
求解拉普拉斯方程柯西问题的截断赫尔米特展开方法
米娜式的爱情
读《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有感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关于赫尔维茨ζ函数导数的积分渐近展开式
难忘雪漫荒原夜
巨胸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