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古人的一天

2021-01-17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远古彩陶陶器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百万年前“石器时代”的远古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过着无比艰苦的生活。

但远古人的生活,其实比我们以为的要精彩得多。他们非常聪明,每天都在冒出源源不断的创意。发明的各种工具,让他们能够击退野兽、获取食物;五花八门的炊具和烹饪方法,让他们可以尽情享用美食;即使忙着“荒野求生”,也没有耽误他们对艺术的追求。

现在,让我们循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藏品线索,回到石器时代,看看远古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吧。

旧石器时代·狩猎篇

清晨起床:填饱肚子才是要紧事

文 / 余金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公众教育与服务部)、Farren

< 想吃顿肉怎么这么难 >

旧石器时代,没有采购食物的菜市场、超市,远古人类每天清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今天吃什么做打算。

但获取食物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如果太阳落山前没找到足够的食物,就只能饥肠辘辘地入睡。所以为了填饱肚子,就要在相对安全的白天里,全家出动去寻找食物。女性成员们通常更加细心,能够发现隐藏在森林中的野果、蘑菇和树根,主要负责采集;男性成员们体格相对强壮,主要负责捕鱼、狩猎。

想要吃到肉,比填饱肚子更困难。赤手空拳的远古人们,既打不过鬣狗、剑齿虎这样凶猛的食肉动物,奔跑速度和体能又远不及野马、野鹿等食草动物,吃肉全靠撞大运——要么捡其他猛兽没啃光的剩肉和残留的动物骨架来吃,要么一群人去偷袭某只落单的动物。这样的好运气可不是天天都有,所以更容易获得的植物、果实等依然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 跑得不快,工具来凑 >

不过远古人还是没有放弃对“吃肉”这件事的执念。

当时,河漫滩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远古人已经开始对这些石材进行加工,用作获取食物的工具。比如常用的尖状器,它能够更方便地挖掘根茎类植物。砍砸器也是一件常用的工具,主要用于砍砸坚果等。

也许正是受到这些工具的启发,远古人开始研究狩猎中能够用到的工具。一开始,他们试着投掷石块、棍棒,想要砸伤奔跑中的野马,但野马跑得太快,命中率实在很低。

发现这些近距离的打击工具效果并不理想之后,远古人又开始制作一些威力更强的工具。他们先用石头磨制了一些锋利的刮削器,接着把竹棍、木棒砍断,再用刮削器把断茬稍加修整、弄尖,就做成了长距离的打击和刺杀工具。

为了增加打猎成功、吃到肉的可能性,他们还制作了一批沉甸甸的石球,准备了一些绳子、木杆之类的材料,再次踏上了狩猎之旅。

< 打猎是项技术活 >

准备齐全的工具和材料,大大增强了远古人的信心,他们埋伏在大树上、草堆中,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幸运的是,一群野马从前方路过,他们瞅准时机,一边追逐着野马,一边用力投掷出尖锐的竹棍和木棒。竹棍狠狠刺中了一匹野马的腹部,它哀叫一声,重重地跌倒在了路上。远古人欢呼了起来—— 今天有肉吃了!

分头行动的另一支小分队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这回没有拿石球直接投掷猎物,而是做出了几个复杂的工具。一个是“绊兽索”,就是在长木杆的一端拴上绳子,像鞭子一样,绳梢还系着一个石球,野兽靠近时,只要用力甩动木杆,石球就能一跃而出,击中目标后急速旋转,绳子便能将兽足牢牢绕住。另一个是“飞石索”,是用兽皮或者植物纤维做成兜,兜的两头栓两根绳子,兜里放石球,使用时甩动两根绳子,让石球在空中抡起来,接着只要松开一根绳索,兜中的石球就会飞出去砸倒猎物。用這两个工具,他们捉到了一头大型的鹿。

远古人扛着战利品,兴高采烈地往“家”的方向走去,今晚不会再有人饿肚子了。

新石器时代·饮食篇

午餐时间:远古人怎样烹饪

午餐时间:远古人怎样烹饪

文 / 余金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公众教育与服务部)

< 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 >

采集、捕获食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食材进行处理和烹饪。不同于旧石器时代茹毛饮血、生吃食物的远古人,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已经学会了更先进的烹饪方式——烧烤。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森林中捡到了一只死去的动物,不知是遭遇了雷电还是山火,这只可怜的动物已经被烤焦,散发着一股扑鼻的肉香。

这股既陌生又焦香的气味深深吸引了远古人,虽然内心对新鲜事物有一种天然的恐惧,但还是忍不住尝了一小口。没想到,肉质香软可口,比生肉好吃许多。

尝到甜头后,远古人一直寻思着如何保存或创造火种,以便随时吃到美味的食物。在不断地观察、思考和摸索中,他们终于学会了保存火种和钻木取火,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发现,火真是个好东西,不仅可以让食物变得香软美味,那些原本有毒的动物和植物,被火烤过之后竟然也可以放心地吃了。而且烧烤后的食物不像生骨肉那么难嚼,吃饭的时候牙齿和下巴不会再累得发酸,时间一长,大家的下巴逐渐向内收缩,牙齿变小,竟然还比以前的人长得更“好看”了。

< 要好吃,也要健康 >

自从学会了用火烧烤食物,远古人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填饱肚子、维持生命,而是开始不断探索食物加工的新方法,研究如何才能把食物做得更好吃。

还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善于观察的远古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泥土会变得更加坚硬。他们脑洞大开,要是用泥土做成容器,再装上食物和水,用火烧煮,会做出什么样的美食呢?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陶器,多次尝试过后,发明了第一口锅——陶釜。

陶釜是由黏土或陶土捏出形状后用火烧制而成,底部圆圆的,向外凸起,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大底部和火的接触面,让食物更容易被煮熟。有了做饭的第一口锅,远古人的烹饪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物不再只有生吃或烧烤两种选择,而是可以煮着吃、炖着吃、熬着吃,大大提升了味觉享受,而且这样做出来的食物比烧烤的食物更加健康。

不过,陶釜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圆而突出的底部导致它不能稳稳当当地放在地面,烹煮在锅里的食物很容易泼洒出来,经常烫伤周围人的手脚。而且,陶釜不耐高温,在煮食物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火烧裂。

< “吃货”的创意是无限的 >

面对陶釜设计上的缺陷,远古人开始不断思考如何解决这些烦人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多次实验,他们发现,只要在陶土中掺进适量的沙粒或谷壳、蚌壳末,烧出来的陶器就能耐火、不易烧裂,而且传热也更快。他们还设计了一款长得像猪鼻子的陶支座,陶釜可以稳稳地放在上面,食物也不会被泼洒出来了。

但陶支座和陶釜是分开的,不好携带,如果外出“野炊”就很不方便。另一种炊具陶鬲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陶鬲长了三只“袋状足”,既能稳稳地站在地面上,又可以抬高容器的高度,便于直接在下方燃火烧煮食物。三条腿的上半部分比较肥大,远远看去,像三只大鸡腿,这样的设计可以尽量增大容积和受热面积,既能节约燃料,也能节省煮饭的时间。

不过,陶鬲主要是用来煮粥、制羹和烧水的,烹饪出来的成品大多都是流食,比较单一。远古人还发明了陶甗(yǎn),也就是一种类似蒸锅的炊具。陶甗以中间的细腰为界,上半部分可以蒸食物,下半部分可以煮食物,既有上下部分可以分离的款式,也有连为一体的款式。连体陶甑在使用时,只需要在下方容器里加上水,再在中间加上箅子(类似现在的蒸格),用火烧便可蒸熟上方的食物。

和其他烹饪方式相比,蒸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还利于消化吸收。远古人不约而同,今天的午饭,就用陶甗蒸来吃吧!

新石器时代·娱乐篇

午后休闲:陶器装饰艺术大赛

文 / 杨鳗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公众教育与服务部)

吃饱喝足之后,远古人开始找乐子打发漫长的时间。

只有那些负责制作陶器的人们,还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他们把一些编织或木制的容器当作模具,将陶土糊在上面,就能更快烧制出成型的陶器。等陶器烧成之后,他们发现,模具在上面留下了一些纹路和印记,有些是绳索留下的,有些是竹片留下的。带有这些纹路的陶器用起来不容易打滑,看上去也更美观,大家都抢着用。

那些没有抢到的人,开始不服气地自制好看的陶器。他们用硬物在陶器上刻画符号,或者用类似毛笔的材料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陶器上描绘图案,有意识地将生活中见到的或者内心想表达的东西记录下来。

越来越多人的加入,掀起了一股陶器艺术创作的浪潮。远古人们运用各式各样的艺术技法,在陶器上留下了琳琅满目、生动丰富的图案或印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纹饰”。最流行的纹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纹饰,包括动物、植物、人物、自然景物;一类是几何纹饰,如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等。

这天的午后休闲时间,远古人办起了一场陶器装饰艺术大赛,一起来看看哪件作品能够戳中你吧!

彩陶罐

特色:勾叶纹

一号参赛作品是个圆润可爱的彩陶罐。彩陶在当时特别流行,远古人喜欢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描绘出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然后放入窑中烧制,这样烧制出来的色彩会牢牢附着在陶器上,不容易被蹭掉。

作者在陶罐上画了几根长短不一,并且有着弧度和粗细变化的黑色线条,看上去像是几根植物的叶片,这种模仿叶片形态的纹饰叫作“勾叶纹”,是自然纹饰的一种。或许,在画下这个图案时,作者脑海中浮现的正是家门口那棵他最爱的植物。

彩绘陶罐

特色:绞索纹

这件彩绘陶罐上的图案比前一个作品要复杂许多。红色陶衣上的纹饰集中在陶罐肚子部分的两条黑色平行线内,平行线之间的黑色宽带部分像一张画纸,里面那些留白的部分才是图画的主体。再看看这个图案,形状像不像两股绞拧在一起的绳索?所以它叫作“绞索纹”“辫索纹”。

陶罐的作者生活在巫山大溪,长江从这里奔腾而过,“绞索纹”正是这里的标志性纹饰之一。不知道陶罐上画着的,究竟是心上人乌黑美丽的发辫,还是远方翻滚的水流和波浪呢?

彩陶壶

特色:网格纹

三号选手也是一件彩陶作品,由此可见,彩陶真的很受欢迎。这件彩陶壶的壶身描绘着的网格纹,是一种由细密的线条交叉组合而成的纹饰,因看起来很像一张渔网得名。

对于那些长期生活在水边的远古人来说,鱼肉是重要的食物来源,捕鱼也是一项重要的谋生手段。黄昏时分,被夕阳染红的江河湖泊里,捕鱼归来的远古人们撑着小船,活蹦乱跳的鱼儿挤满了船舱,“大功臣”就是那张看似不起眼的渔网。从作者郑重其事画在陶壶上的网格纹里,我们好像还能感受到那天满载而归的喜悦。

黑陶镂空圈足豆

特色:镂空

四号作品从颜色上就和其他几件作品不同。这是一件黑陶豆,是远古人在陶器烧制过程的后期工序中,从窑顶慢慢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故意用烟熏而形成的黑色陶器,比彩陶更加精致、细腻。

陶豆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下面圆柱形的高脚,既能突出浅盘里装着的菜,坐在地上吃饭时也更加方便。作者机智地在陶豆的高脚上穿制了几个对称的镂空小孔,完成了这件独特的作品。

比賽激烈地进行着,远古人的一天也慢慢接近尾声。你有没有自己pick的古代陶器艺术作品呢?欢迎添加官方QQ:2943974527,或在微博上发布并@课堂内外初中版,和我们一起欣赏吧!

猜你喜欢

远古彩陶陶器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远古鳄鱼用两条腿走路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梦回远古
远古厉险游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梦回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