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橘颂》中的君子之德

2021-01-17张慧刘晨琤

作家天地 2021年36期
关键词:屈原

张慧 刘晨琤

摘 要: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君子的民族,以《橘颂》为代表的屈原作品,借物抒志,沟通物我,橘人互存,德操互映,境界神奇,寓意高远,蕴含了屈原的爱国情志、修身理想、高洁人格和政治节操,是屈原君子之德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橘颂》 屈原 君子之德

《橘颂》出自《楚辞·九章》,是屈原在楚地写下的一篇四言咏物抒情诗。目前学界对《橘颂》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文化内涵、人格精神的探讨,而对《橘颂》中蕴含的君子之德少有论述。本文结合《橘颂》文本和屈原生平经历,以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君子为依托,期望能以全新的角度,对《橘颂》所蕴含的君子道德内涵做进一步的阐释。

一、君子之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君子的民族。古往今来,历来对于“君子”及其德行的探讨与论述层出不穷,源头或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甚至更早。以先秦时期为例,如“君子坦荡荡”(《论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以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凡此等等。在先哲们的论述中,君子的含义与我国传统意义上君子的含义大体一致,均指具有高尚而美好德行的人。

在先秦文献中,“君子”与“小人”在含义上相对,如《周易》大壮卦“小人用壮,君子用罔”,革卦“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孔子《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认为“君子”为品德高尚的人,与之相悖,“小人”便是品德败坏的人。同时,孔子明确使用了“君子之德”这个说法,并借此表达了“君子之德”所起的引导作用。除此外,“君子”又与“大人”在意义上有一些联系,也有一定区别。君子不同于处庙堂之高的大人,君子所思量、所考虑的问题,不一定总是关乎民生大计、宏大广博。有时,由于周围环境的要求,君子还需要谨慎行事,韬光养晦。但是无论身处何地,君子始终都坚持操守,恪守德行。由此观,“君子之德”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始终坚持恪守的美好德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变革与发展的时代,是一个诸侯争霸、群雄割据、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从这个思潮解放、文化灿烂的黄金时代走出来一位人格独立的文学巨人,他就是屈原。两千多年来屈原以伟岸的人格和伟大的诗篇坚定着人们的生活意志,培养着人们高尚的情操。屈原的人格精神影响了中華民族的价值构成,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格范本。

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德行的君子。他以浪漫主义的笔触,写下了《离骚》《九章》等“楚辞”新体,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同时,屈原还把自己的生命融于他的诗中,以立志之作《橘颂》诗篇影响深远。

二、《橘颂》君子道德内涵

《橘颂》选自组诗《楚辞·九章》,橘颂即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全文《橘颂》虽然只有36句、152个字,但其蕴意深厚。清代林云铭《楚辞灯》评价《橘颂》“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出色的咏物抒情诗。南宋刘辰翁据此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全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橘树的赞颂,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君子之德,具体可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贞不移的爱国情志。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树的这种奇异特性本是一大遗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他即以南国的橘树作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橘颂》短短的36句诗中,却两次重复“深固难徙”之语,两次言及“不迁”。“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是禀受天命不可迁移,只愿生长在南方国度。“深固难徙,更壹志兮。”为根深蒂固,难于迁移,志向更加坚定专一。这都表达了屈原坚定不移、坚忍不拔、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屈原生于楚、长于楚、仕于楚,对自己的宗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这种情感根深蒂固,难于改变,自始至终眷恋着自己的国家。屈原时代“楚材晋用”“朝秦暮楚”已为常见,但他对楚国不离不弃,一心一意为国。屈原虽屡遭奸佞谄言,被楚王放逐,但他对楚国仍然不离不弃,“九死其犹未悔”(《离骚》),爱国之情始终如一。公元前278年,当屈原闻知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痛心疾首,悲愤投江,以身殉国。可见屈原爱国之情至深至切。屈原的一生也践行了“受命不迁,生南国”“深固难徙,更壹志”的诺言,也是他后来人生道德信仰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橘颂》既是一首颂橘之歌,更是一首爱国之歌。

二是纷缊宜修的修身理想。《橘颂》开篇首提橘树的外部形态,分别从叶、花、枝、棘、果、果肉、香气等七个方面,描写了橘树俊逸动人的美丽外在。由此形成了“绿叶素荣”“圆果抟兮”“精色内白”“纷缊宜修”生机勃勃的“后皇嘉树”。而这美好的外在,不靠“勤修”“常修”是不能及的,《橘颂》云:“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纷缊,茂盛的样子。宜修,善于修饰。姱,即美好。丑,类。不丑,不同一般,出类拔萃。表面是说橘树长得繁茂,清香馥郁,枝叶稀疏得体,美而不丑。实质是以物喻人,表达了自己的修身理想。

修,其本义原指从容装饰,精心美化,后引伸至改造、整治,又引申为学习、追求、完善等。清代贺贻孙在《骚筏·离骚经》中评价屈原说:“屈子一生,至性过人,多忧少乐。所乐者,惟‘好修而已。”屈原是修身励志、树立远大理想的楷模。在屈原25篇作品里,言及“修”字达33处之多。他以“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来表达锻炼才智、提升品德的决心;他以“修名”(《离骚》“恐修名之不立”)来表达树志立身、建功立业的信心,正如屈原自己在《离骚》所言:“余独好修以为常”。如果不“好修”,其结果则截然不同,屈原在《离骚》中举例说:“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为什么从前的香草,现在简直成了臭艾?难道还有别的缘故?这都是不爱好修饰的祸害。实质是说,为什么原来的贤者君子,现在却变成了奸佞小人?原因就是不好修造成的。屈原一生恪守君子之德、不断反思自我、坚定自我,便是充分落实“纷缊宜修”修身理想的实践者。

三是独立不迁的高洁人格。“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之中最寶贵、最有价值的成分,是屈原人格美的最为集中的表现。《橘颂》中,屈原借橘树来寄托自己的人格追求:“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苏世独立、橫而不流”。他把橘树那种“独立不迁”的高尚品格作为自己终生坚守的根本原则。

无论是对奸佞的反抗,抑或是对正义的坚守。屈原始终坚守住自己独立不迁的高洁人格。《渔父》中,从屈原与渔父的精彩对答之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屈原的这种独立不迁的品格。当渔父在江边遇到形容枯槁、面色憔悴的屈原之时,禁不住问屈原因何而被放逐,屈原答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听后不解便追问他为什么不与世推移,却让自己被流放、沦落至此。屈原回答是:“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楚辞·渔父》)屈原是宁愿死也要坚守心中那份纯洁与清醒,绝不会让高洁的灵魂沾染上世俗的污垢,同时,屈原在《离骚》中高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对真理的不懈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对心中理想和正义的执着坚守,这都展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情操。

四是秉德无私的政治节操。《橘颂》:“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即秉持美德,没有私心。秉德,保持美好的品德。秉,执、持。参天地,即与天地相合。简而言之,其诗意是,只有大公无私,才能够顶天立地。屈原在《橘颂》中还说道:“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即头脑清醒,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节制私欲,小心谨慎,结果就不会犯过得咎。又言“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即深固其根,难以迁徙。胸怀开阔,不求私利。这都是屈原廉洁思想的体现。《橘颂》也是一首廉洁之歌。

屈原曾提出的“美政”思想,其中之一即真挚爱民,廉洁清明。屈原是最早提出“廉洁”这一概念的人,最早出现在他的作品《卜居》和《招魂》中,《卜居》云:“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大意是说,我应该廉洁自律,正直处世,以确保自己清清白白。《招魂》云:“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大意是说,我自幼保持清白廉洁,身体力行仁义而不含糊。

屈原秉德无私的政治节操自古就受到士大夫的推崇。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盛赞:“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即是对屈原廉洁无私政治节操的肯定。

综上,《橘树》借物抒志,沟通物我,橘人互存,德操互映,境界神奇,寓意高远。《橘颂》蕴含了屈原的爱国情志、修身理想、高洁人格和政治节操。在历来推崇君子文化的华夏大地,以屈原为代表的君子之德,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养成,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1]朱熹.楚辞集注[M].黄灵庚,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2]林云铭.楚辞灯[M].彭丹华,点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许文畅.晏子春秋(译注)[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5.

[4]蔡守湘.历代诗话论诗经楚辞[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6]吴默闻.《周易》中的“君子之德”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新乡学院学报,2010(4).

[7]高宏涛.论孔子思想中的君子观[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6).

[8]王萍.屈原人格美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启示[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7.

[9]谭家斌.论橘颂文化的内涵[J].三峡大学学报,2020(6).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

作者简介:张慧(1990-),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刘晨琤(1993-),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史和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屈原
屈原 端午 龙舟
哀歌·屈原那纵身一跃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屈原和楚辞
《读屈原〈天问〉之一》
包个粽子救屈原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屈原诗·天问
2016屈原故里端午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