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POA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新生代英语》为例

2021-01-17袁艳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理论

袁艳艳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湖南 娄底,417000)

一、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背景

(一)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的改进和加强思政课程教育,满足学生的成长和期待,课程不能脱离思政教育,要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文件提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高职英语作为所有专业必修的公共课程,涉及理解跨文化冲突、交流跨文化业务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课程思政的理念不可或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新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版)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应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课程思政,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挖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3]各个高职院校也根据标准要求制定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工作方案,确定了高职英语的总学时不少于128节,由于英语课程有较强的价值属性,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和价值取向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挖掘高职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非常有必要。

(三)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具备知识性和人文性,为英语课程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从而决定英语课程教学具备思政教育功能。”[4]高职英语教育以英语学习为媒介,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行业行情,熟悉行业术语和基本交流模式,并具有需要英语交流的语境下有效沟通和解决实际英语问题的能力。它不仅是基础英语学习阶段的延伸和扩充,而且是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就工具性质而言,只要载体是英语,教育内容就可以轻松地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无意识地培养未来工作中最重要的职业道德以及与未来工作相关的所有职业精神。”[5]

二、POA理论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的可行性

(一)POA理论的核心要义

“产出导向法”(POA)理论是文秋芳教授为解决“费时低效、学用分离”等教学难题提出的本土化的教育教学理论。该理论倡导“学用一体说”的教学理念,强调语言输出与输入的紧密性。[6]同时,该理论的“学习中心说”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地位,主张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脚手架作用,引导学生完成产出任务,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此外,该理论的“以评为学假设”主张教师和学生合作参与教学评价,边评边学,“学”“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从而达到以评为学的目的[7]。

(二)POA可解决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思政目标与知识和能力目标关联度不高,大部分英语课堂思政元素的加入都是在语言输入阶段,教师加入带有思政元素的语料,学生接受性学习,方法生硬,带有说教性质,效果不佳。

POA理论强调语言输出和输入的紧密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此法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把思政元素加入语言输出阶段,借助任务式语言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目标思政意识,实现公共高职英语课程的润物无声式思政教育[7]。

(三)《新生代英语》教材与POA理论的不谋而合

POA理论的实践难点是任务的设计,POA理论的教学假设主张“‘产出’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又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在输出驱动的条件下,教师适时提供恰当的输入,能够帮助学生促成产出,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8]要实践POA理论,输入与输出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新生代英语》教材正好是依据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来设计的,所有内容都围绕学生“练”和“用”来编写,每个单元包含有词汇、试听、阅读三个输入环节的若干任务和口语与写作两个输出环节的若干任务[9],为教师实践POA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内容支撑。

三、以POA理论为指导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本案例以《新生代英语基础教程1》第五单元Transport and Places为教学内容来阐述如何基于产出导向法设计课程,如何融入思政教学理念。为了实践POA理论,达成教学目标,笔者有意识地对教材资源进行了调改和增减,调整了教材的单元目标,明确了单元思政元素;增加本土化内容引导和文化对比,减少了语言点的讲授。

(一)思政目标和产出任务的确定

本单元的语言目标涉及谈论交通情况和描述居住地,为了既体现与语言内容的关联性,又无声融入思想元素,可提炼出以下三层思政目标:第一层,唤起学生积极去适应学习、生活新环境的自主意识;第二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环境因素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第三层,通过要求学生对未来理想生活环境的描述,来引导学生产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激励学生努力朝目标靠近。据此,确定本单元的语言产出任务为:一,结合娄星区百度地图,口头介绍如何从学校出发找到本市最好玩和最好吃的地方;二,以“My Ideal Town”为题作文。

(二)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教材资源与确定的思政目标和产出任务,可将教学过程设计成明暗两条线进行:明线是根据两个大的产出任务设计若干子任务,由点到线到面来层层递进达成目标;暗线是贯穿在产出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层层升华的思政目标。思政目标的达成以产出任务为载体,产出任务的完成又被思政目标赋予意义,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三)教学过程

1.产出驱动环节

本单元分成4次课,8个课时完成。

第一次课的教材资源是“Vocabulary Builder”和“Show Time”,可以在lead-in的时候抛出第一个产出任务:结合娄星区百度地图,口头介绍如何从学校出发找到本市最好玩和最好吃的地方。可以用百度地图截图娄底市城区地图,提问学生去过哪些地方,依据经验大一新生对自己即将要待三年的城市缺乏探索兴趣,这个任务的提出会唤起学生对所处城市环境的关注,从而对接下来要学习的语言内容也有了兴趣。

第二次课的教材资源是“Reading—Getting around San Francisco”和“Chat Time”,在reading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中西比较抛出第二个产出任务:希望学生能够设想心中理想的城市并试着描述出来。在中西城市的对比中提醒学生积极利用城市环境资源来提高学习与生活的品质。第二次课的“Chat Time”也是产出任务一的展示和评价环节。

第三次课的教材资源是“Writing”和“Grammar”,在学习完教材范文后,再次提出产出任务二:以“My Ideal Town”为题作文。带领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地去描述理想中的未来城镇,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他们朝向目标努力奋斗。

第四次课是教师对产出任务二完成情况的点评及优秀作业展示。

2.输入促成环节

“促成”是POA理论教学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促成”环节直接决定着产出任务的效果。如前文所言《新生代英语》教材这方面设计的输入和输出子任务与产出导向法理论非常吻合。

在“Vocabulary Builder”和“Show Time”部分,教材中以图片,对话听力材料,Crosswords游戏和情景视频为内容设计了七个由学生来完成的子任务,子任务从单词到句式到会话,从易到难,层层加码,使学生可以在“学中练”“用中学”,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紧密相连。为第一个产出任务做好充分的语言准备。

在“Reading--Getting around San Francisco”部分,教师补充旧金山的背景资料,对比湖南省会城市长沙的交通方式。学生完成阅读理解、词汇应用、交通方式优劣小组讨论和未来交通工具描述4个子任务来逐步为最终的产出任务二做准备。

在“Writing”部分,教材内容采用范文补充填空、问答拟写提纲、句型仿写3个子任务进行写作基础的输入和输出练习,为最终产出任务二做好语言准备。

3.多元评价环节

课内子任务的评价采用教师课内评价并计入期末平时分,由于子任务往往从易到难,使得各种英语基础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其中;产出任务一以小组展示形式完成,采用组内互评和老师点评的方式评价,计入期末平时分;产出任务二的写作以课后教师批阅和课内教师点评及优秀作业展示的综合方式进行,作业分等级计入期末平时分。

(四)教学反馈与反思

采用POA理论,融入思政元素,经过一个单元三个班级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整体效果良好。学校质管办督导听课评价和同行教师听课评价较高。教师授课过程中成就感和激情都较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有了质的改善,提交的作业质量有明显改善,产出任务的完成度超出了预期。产出任务一要求学生口头介绍娄底的美景美食路线,学生不但完成了任务,还主动加内容介绍了自己家乡城市的美景美食,很多小组还配了路线图和实景图,展示效果非常好。产出任务二也有不少惊艳之处,以往的作文,学生往往百度了事,但这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自己完成,很多优秀作业都用文字配图片做成PPT进行了课堂展示。产出作业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由此可见产出导向法非常适合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输出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更能启发学生思考,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结语

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专科教育之外更高的育人要求,高校英语教师不应是知识的搬运工和技能教练,而应做学生成才路上的引导者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者。这需要高校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思政意识和教学水平才能达成。基于POA理论指导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单元思政主题产出任务,为学生呈现应用场景,提供输入材料,并给予其指导和帮助,促使完成产出任务,并给予即时和延时评价,以评促学,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碰撞中,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价值,厚植家国情怀,并肩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10]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