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X书证融通研究述评
2021-01-17邵琳艳
□文/邵琳艳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提要]书证融通作为“1+X”证书制度的精髓和关键受到相关专家学者关注。本文介绍相关文献概况,扼要陈述众多学者的观点和成果,结合研究现状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对以后研究的启示。
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系统谋划,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改革部署,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自2019年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以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和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其中,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的“书证融通”作为1+X证书制度的关键和精髓,受到诸多学者关注。鉴于此,梳理与评价现有“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相关研究,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一、文献概况
在知网中,以“1+X”和“融通”进行篇名检索,共检索到128篇研究,研究者绝大部分为职业院校的相关学者,地域上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苏、湖南等省份。从资助论文的项目级别上看,主要为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以实证研究居多,理论研究较少。大多以某个专业为例进行研究,涉及比较多的专业有汽车工业、自动化技术、建筑科学、计算机、会计专业等。综合来看,涉及的专业以工科专业为主,主要是由于工科相关专业的应用性较强,更容易推行。
二、研究内容
从研究内容上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融通的基础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步骤与策略、课程建设等四个方面。
(一)书证融通的基础理论。学者认为1和X之间存在诸多不同,但又可以相互补充和转化,可以共同服务于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书证融通具有深层次的价值目标,黄一鸥、曾绍玮(2021)认为主要体现在教育价值、社会价值、服务价值和建设价值四个层面,韦莉莉(2020)认为基本价值、服务价值、社会价值和建设价值。闫智勇、姜大源(2019)认为在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等三种矛盾累积的背景下,通过书证融通政策的调整,推动职业教育转型的重要举措,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产生深远意义,将引领职业教学改革的探索,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突破和发展。郑根让、史志强等(2020)认为需要根据书证融通的要求,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宋云艳、唐敏(2020)认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可能更为适合。张春平(2020)聚焦于产教融合角度的书证融通平台建设,重点提出了管理、监督、信息与监督四种平台建设。
(二)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相关研究主要是以书证融通作为背景,以某个专业为个案探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属于总体的框架性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指对现有培养体系的整体改革,涉及实施原则、培养内容、方式方法、评估方式、管理制度、保障体系等内容。王亚盛、赵林(2020)认为有两种融通模式,即将“X”完全融合到“1”中的适用于职业院校内部并不对外的模式和将“X”与“1”对接融合的适用于职业院校与校外社会对接的模式。大多学者较为关注的为第一种模式,认为对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强化1与X之间的有机衔接与动态转换是推行1+X书证融通的关键,并针对本校本专业学生探讨如何“X”完全融合到“1”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书证融通的实现步骤与策略。关于实施书证融通的步骤,于进亮(2021)认为存在“不能融、不会融、不愿融、不好融、不用融”等“五不融”问题,应重点调正人才培养方案,对此应该先确定融通方法,然后重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再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王亚盛、赵林(2020)结合相关试点专业,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两种模式、五种方法、一套步骤和十点建议”,他认为的融通步骤共有四步,首先是要将X证书要求与现有的课程内容、目标与体系等进行对比研究;其次,将X证书的初中高级要求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要求与现有的课程进行逐项对比分析;再次,组织教师按照X证书要求反复修改提升现有课程体系;最后,进行“三教改革”,确保融通有效进行。高华、吴岸晶等(2020)提出了推行书证融通的“七个环节”,包括指定融通方案、匹配1与X的知识点、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团队、整合实践教学相关资源、注重培养过程、创新考核评价等。
关于书证融通的策略,雷舰(2021)认为主要是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场所、“三教改革”等三个策略。除此之外,于进亮(2021)重点关注了“严格把控证书的标准质量”并将之作为首要策略,体现了他对X证书含金量的重视与些许担心。闫智勇、姜大源(2019)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认为在实施过程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包括顶层设计的封闭性、过度市场化、培训化、导向的形式化和效果维度的片面化,对我们推行书证融通有相当的警示意义。
(四)书证融通的课程建设。很多学者立足于一门课程,研究作为书证融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证融通”问题。李秀、陈蕾等(2020)认为需要从教学模式改革、双师团队建设、教材建设三个方面出发打通课证融通。廖若羽(2020)认为还要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自学能力。喻香、朱珺(2020)则认为还要重视课程标准和教案,重视课程的组织和过程。部峪佼、刘希全等(2021)尝试了混合式教学方式。作为课证融通的重要资源,戴勇(2021)认为教材的开发异常重要,他认为需要重视教材的内容、逻辑与外在形态,处理好稳定性与动态性的关系。整体来看,由于证书“X”与“1”的课程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究竟如何妥善处理“课证”的关系并进行融通,似乎除了常规的课程建设方式以外,只能视具体情况而言,并没有形成共识。
三、研究评价
综上可以看出,自2019年开始推行“1+X”证书制度以来,仅仅两年多的时间,我国学者发表了不少的书证融通研究成果,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结合国家对“1+X”证书制度的要求,我国的相关书证融通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一)“融通”的必要性得到足够的重视。国家高层级提出“1+X”证书制度并大力推行试点工作,为书证融通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和实践基础。作为“1+X”证书制度的关键环节,书证融通以其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和统领性自然而然地受到职业教育相关学者的重视,并成为了职业教研研究的热点,达到了每年近50篇的发文量。
(二)“融通”的技术性取得较大进展。“融通”作为桥接学校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教育的概念和环节,其技术性特征极为明显。职业教育相关学者对“融通”的原则、步骤、方法、策略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特别是结合某专业进行的实证研究的针对性更强。目前来看,针对“融通”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可能与专业的属性和具体情况相关,然而融通作为技术层面的原则和步骤应该可以形成一定的共识,否则现有的研究会呈现较为碎片和零散的特征,不利于后续研究的展开。
(三)“融通”的内涵性得到逐步丰富。随着学者们研究的逐渐深入,不论是从各专业、各职业院校、各地域的角度的横向维度,还是1+X到书证融通到课证融通的实施维度,“融通”的内涵性得到逐步丰富,得到了质的改善与扩展。与横向维度和实施维度研究进展相比,纵向的由国家到行业到学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毕竟,专业角度的书证融通虽然更具象、更容易切入,但缺少宏观政策、制度、环境、文化等因素的探讨会有“只见一斑、不窥全貌”的嫌疑,进而限制现有研究指导当下职业技能人才变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融通”的基础性有被忽视的趋势。一方面“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的基础应该是良好的产教融合机制,不应该是为了融通而融通。离开顺畅而有效的产教融合体制,书证融通不可能成功。应继续强化相关产教融合的研究,将书证融通融入产教融合的整体考量和安排中,不应将书证融通抽离出整个产教融合的大背景而就事论事。另一方面不论是产教融合,还是书证融通,“1”在其中都应该是主体和基础。书证融通的目的不是融通,而是把融通作为一个契机,优化提升现有“1”这个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使之更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因此,没有把“可融才融”作为前提,而把“能融尽融”作为首要原则的话,由X主导对“1”进行全盘变革的话,可能会打乱“1”这个学历证书的体系性和科学性。
四、研究启示
(一)研究需要扩展至产教融合的宏观视野。书证融通,其实质是产教融合的一种手段,本质在于将新技术、新要求等融入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其目的在于以此倒逼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主动适应行业和国家新需求,使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书证融通研究的前提应该是产教融合大框架与类别归属。下一步书证融通的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个体的层次,而应扩展至产教融合的宏观视野,夯实相关研究的基础。在产教融合的宏观视野下,扩展研究的层级至学校、地区或者国家,深化书证融通的基础理论、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等研究,为书证融通实践提供扎实的参考依据。
(二)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评价体系亟待研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认可度,即证书的含金量,是进行书证融通的起点,更是衡量书证融通必要性的一把标尺。社会认可度高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本身就会形成推动书证融通的强大的内生力量。为了鉴别和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亟须根据各试点单位的实际经验和反复验证,研究建立科学的“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评价体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认可度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不同等级技术难度划分的科学性、可测量性以及从事不同难度工作甚至获得不同报酬的衔接性。
(三)“1”与“X”融通的可行范围需引起学者重视。绝大部分学者都认同,“1”是书证融通的主体和基础,“X”是“1”的补充和强化。现行研究似乎有一个现象,即将“X”全部融合进入“1”才是成功的书证融通,甚至“X”全部主导了“1”的改革。在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评价并得到肯定结果的基础上,必须考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本校相关专业的可融合性与引入的可行性,更要探讨“1”与X融通的可行范围。因此,不能只是研究哪些可以融通或者融通了什么,也应该研究两者融通的界限在哪儿、哪些不能融通以及融通的程度。
(四)多元主体合作机制的研究空白亟须填补。书证融通不仅局限于学校或者校内某个专业,而应该是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下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多元主体包括学校、第三方培训组织、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等多种主体。多元主体有效合作,形成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格局,书证融通才能成功。因此,对多元主体合作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研究中,对书证融通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进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未来应当强化对多元主体合作机制的研究,特别基于试点经验的实证研究,其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明显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