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素质探究

2021-01-17谷晓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编校学报人员

谷晓红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新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新要求。出版行业自然也毫不例外,其各项工作也要随之发展、变化和更新。其中,高校学报的出版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高校学报是一种学术期刊,其不仅学术性和专业性极强,而且在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培养和发现人才、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事这项社会文化工作的学报编辑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才能顺利通过编辑实践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新时代对高校学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编辑人员是整个学报办刊的关键环节,也必然有相应的编辑人员素质要求的提升。

一、新时代对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

作为高校学报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人员承担的,编辑人员是出版工作的核心力量。但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认为,编辑工作是个巧活,看起来是文化工作者,很体面,而实际上,工作是非常轻松的,就是“看看稿子,找找错别字,改改标点符号”,或者是“剪刀加浆糊,剪剪粘粘”罢了。很显然,这是对编辑工作的误解。事实上,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报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一)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是指学报编辑人员在政治立场、观点和政治倾向上的把握能力,这是学报编辑人员的核心素质。也就是说,高校学报编辑人员需要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主要有高度的政治认知力、敏锐的时事感知力和透彻的政策理解力。

首先,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在政治形势、社会政治思想动向方面要有较高的认识和较好的辨析能力,不能出现导向性错误,否则学报会被“一票否决”,甚至出现停刊的情况。其次,学报编辑人员面对突发事件要头脑清醒,且有正确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学报编辑人员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有深入的了解和较好的把握能力,并在编辑实践中做到认真贯彻落实。

(二)学科专业素质

学科专业素质是指编辑人员对所编校的文章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把控能力,这是学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构成学报编辑人员素质的关键要素。学报编辑人员要处理的稿件都是学术性很强的文章,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审读加工过程中,对稿件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因此,最好的编辑人员首先应是某一领域的专业学者,即编辑学者一体化,这是一种较理想状态的学报编辑人员素质要求。

就现状而言,高校学报内容涉及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几乎涵盖高校的所有学科,内容极其广博。虽然学报多分为人文社科版、自然科学版两大类,但编辑人员仍是无法全面了解这两大类中任何一类的所有专业知识。而学报工作又要求编辑人员不仅是某一学科专业的专家,还需要在通晓某一专业的基础上,涉猎多专业、多学科的基本知识。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编辑工作的学科专业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广泛涉猎不同学科的知识,与作者可以就专业知识和学术问题进行高层次的交流等方面。

(三)编辑业务素质

编辑业务素质是指与编校工作相关的能力。

1.较强的策划能力

策划工作是学报编辑人员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学报编辑人员的策划工作主要以特色栏目策划和选题策划为主。特色栏目策划要求学报编辑人员要善于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理清具有特色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底蕴,并进行富有个性的创意策划,开创独具特色的栏目,塑造学报的品牌;选题策划要求学报编辑人员对地域文化特色、学科特色以及特色作者群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发现各自的优势,确定精当的选题,使学报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咨询,又能够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和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能够提高作者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从而使学报品牌特色突出,进而产生规模效应。

2.扎实的文字功底

学报编辑人员从事的是语言文字工作,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编辑人员要有文字规范的能力、文字加工的能力、写作能力,也要有扎实的母语功底,以及外语运用能力。编辑人员的语言文字能力对学报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高度的责任心

学报编辑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做好一个把关人,努力把好政治关和质量关。[2](P91)在政治关方面,学报编辑人员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敏锐度,把准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杜绝有政治性错误的文章刊出。在质量关方面,学报编辑人员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努力争取把各种差错消灭在出刊之前,必须保证所编辑的文章一定是合格产品,而且要力争多出优秀产品。

4.无私奉献的精神

国家对出版专业的工作要求是必须遵守三审制、“三校一读”等工作流程。这就决定了编辑人员的工作性质是相互协作的关系,从审稿、一校、二校、三校到通读,虽然是流水作业完成,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团结协作。在遇到问题时,编辑人员要善于弥补他人的不足,不计回报,甘于奉献,保质保量地完成好编辑工作。另一方面,编辑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为作者和读者服务,这也需要编辑人员具有肯于付出、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

5.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

学报编辑工作是在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完成的,几乎所有的工作内容,包括投稿、组稿、初审、审稿意见反馈、排版、照排、付印以及内部管理、网络管理,等等,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的。这就要求学报编辑人员必须掌握各种应用程序和常用办公软件,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四)创新素质

学报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事物、新情境、新成果不断涌现,学报编辑人员必须从实际出发,拥有创新的视野来发现有创新、有价值的稿件,潜心审读并加以扶持。同时,学报编辑人员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学报的每组专栏,提高整期刊物的编辑质量,积极打造学报品牌。

此外,学报编辑人员还要具有社会活动能力、判断能力、审美能力等,以满足新时代对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二、当前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闻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报编辑人员的选拔和培养,编辑人员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学报编辑工作既有很强的专业性,又要通过编辑实践的长时间积累才能实现业务精炼。因此,高校学报编辑人员还远远没有达到与新时代相匹配的职业素质要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编辑人员的政治意识不强

进入新时代,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发生变化,一些不良的思想意识,如崇尚权力、崇拜金钱等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有些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意识出现了摇摆不定的状态,放松了编辑工作中必须坚守的政治关;另一方面,有些编辑人员对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新闻等漠不关心,在意识形态方面缺乏警惕性,在编辑工作中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政治把关不严等问题。

(二)编辑人员的责任心不足

2020年5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期刊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四项,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四项均合格的,其质量为合格;四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其质量为不合格。”“期刊编校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二的,其编校质量为不合格。”“期刊出版形式差错数超过五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不合格。”[3]可见,进入新时代,我国对新闻出版工作更加重视,国家对期刊出版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学报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版必须符合国家的这一规定,这就要求学报编辑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目前,学报编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稿件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五花八门,编校工作枯燥乏味,而质量要求甚至精确到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特别是面对质量较差的稿件,尤其是初次投稿的部分稿件,编辑人员往往需要耐心地与作者沟通。二是,由于工作量过大,常常导致编辑人员心情烦躁,容易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或对有些模棱两可的问题疏于查证、不求甚解,进而影响稿件审校的质量和效果。

(三)编辑人员的学科专业知识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学历层次大多都在本科以上,硕士和博士也都占一定比例,但能达到拥有多学科、多专业广博知识程度的编辑人员并不多,而能达到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水平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现实,与新时代对学报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差甚远。

(四)编辑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强

信息技术与出版专业深度融合已成为编辑出版管理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虽然编辑队伍在不断更新,有大量的年轻人进入这一行业,但高校学报编辑队伍还没有完全呈现出年轻化样态。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更新之快是人们难以想象的,这不仅给年轻编辑人员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对年龄偏大的学报编辑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正因为如此,导致学报编辑人员整体上信息技术能力都有待提高。

三、提高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素质的对策

(一)重视编辑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政治学习活动,努力提高学报编辑人员政治思想素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1]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在传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学报要从战略高度思考和认识编辑人员政治素质的重要性,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报编辑人员的政治素质。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定期政治学习活动,努力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意识,具体地讲,就是提高编辑人员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以及对时事政治的把握能力,保证在编校工作中绝不出现政治错误;另一方面,要选拔品学兼优、品行兼优、品性兼优者充实到编辑队伍之中,整体提升编辑队伍的政治素质。

(二)加强学报编辑人员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业务交流,促进编辑业务素质的提升

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学报生命力的根本保障。学报要在提升编辑人员业务素质上多下功夫,要创造条件鼓励学报编辑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业务交流,增强编辑人员的责任心,着力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安排编辑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新闻出版机构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和掌握出版编辑方面的新要求、新动态、新知识,规范和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为使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学报可以把业务培训作为编辑人员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促进学报编辑人员业务素质提升。

2.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编辑人员内部的业务学习。其一,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因为编辑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丰富的经验对提高编辑人员业务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让经验丰富的老编辑帮带新编辑,新编辑可以随时请教老编辑,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二,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尤其是对年轻编辑人员,可以开展“怎样做一个好编辑”“怎样与作者沟通和交流”“怎样才能及时发现编校工作中的错误”“怎样弥补学科专业知识上的短板”“怎样做好学报编校工作后的反思与改进”等讲座,将编辑人员的责任心教育落到实处。其三,积极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业务学习,对编辑工作流程中涉及的各项信息技术要精通且熟练,必要时可以组织全员参加每年两次的信息技术业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年终业绩相挂钩,使编辑人员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促进编辑人员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从根本上扭转编辑人员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抵触行为,实现编辑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新时代发展对学报工作要求的有效衔接。

总的来说,高校学报经常组织编辑部门内部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交流,可以及时发现新问题,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集中培训的不足,进而扎实有效地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充分调动学报编辑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扎实推进学科专业素质的提高

进入新时代,也是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个方面的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本来让编辑人员倍感压力的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更是增加了编辑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难度。高校学报要勇于面对现实,充分调动学报编辑人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知识更新方面克服困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扎扎实实。此外,随着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信息的碎片化已成趋势,学报编辑人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辨识能力,在碎片化、真伪难辨的信息中,去伪存真,针对学科专业性很强的文章,可以做到精准、精确地完成审读和编校工作。

(四)注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加强学报编辑人员创新素质的提升

学报编辑人员不仅要有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编辑学知识,其中包括编辑美学、广告学、出版学、知识产权学、编辑出版史、发行出版学以及期刊出版标准,等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为学报编辑人员的创新提供了土壤。学报编辑人员应有创新意识,要改变“随大溜”思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努力把学报办出特色。

综上所述,高校学报编辑人员是学报发展的动力和生命力之所在,编辑人员素质关系到学报的质量、效益和未来发展。高校应当把提高编辑人员素质放在首位,加大政策投入和各种保障措施,进而有效提高高校学报办刊质量。

猜你喜欢

编校学报人员
ABSTRACTS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