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家风融入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2021-01-17刘向荣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家风子女培育

杨 莉,刘向荣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可见,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其成长成才的奠基石,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优秀家风的培育和熏陶。

一、优秀家风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契合性分析

优秀家风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到人们普遍的价值认同和感知的观念。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感召,深刻地反映着国家和社会对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历史期许和未来要求。因此,优秀家风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1.内涵契合,一本万殊

优秀家风历经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虽有不同形式,但与新时期社会主义阶段大学生价值观要求一本万殊。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安定,大力提倡“和文化”,[1]具有家和文化意涵的家风家训和行为操守完美契合了统治阶级和广大群众渴望祥和安宁的内心诉求。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就相应地体现为要尊重亲邻,尊重长辈,以和为贵。居于社会整体之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性、群体性意识,有助于大学生融入社会关系之中。优秀家风中孝道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持续推崇和不断丰富的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也应摆在优先地位。

2.目标契合,由育人到治国

优秀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精神积淀,是家族永保旺盛力和朝气的文化财富。优秀家风着眼于家族内部成员个体,使得个体能够充分感知和接受家族优秀家风带来的洗礼。[2]优秀家风对后辈青年的影响着重体现于品德教育和行为操守规范,其对家族后辈的德育教化中渗透着家国情怀,希望通过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使之成为光耀门楣、为国家建设效力的志仕之才。现阶段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立足于社会、民族、国家建设高度,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为民族复兴而奋力学习。优秀家风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现阶段有着共同的使命,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是优秀家风在现阶段的微观应用。

二、优秀家风融入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需要具备社会生产建设的自身硬实力,还要在思想上保持对国家、社会、家庭的爱戴拥护,与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观保持一致。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及互联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时代红利的同时,也直面于各种社会现象和精神文化的冲击。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

1.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欠缺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由于家庭情况的复杂多样,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存在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不断升高,而父母婚姻关系不和谐或父母离异的家庭,不注重对子女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往往造成子女对情感关系和家庭关系产生不信任、厌恶躲避的心理,从而使大学生在面对个人情感和未来婚姻问题时存在偏见,对人际关系缺乏信任。[3]

2.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上的局限

高校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师资力量不充裕的高校,师生比不均衡,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难以得到落实;二是大学生在面对价值观困惑时,往往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三是高校的功利主义教育模式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如大学生更加关注奖学金的分配、在学校社团中的职务等现实问题。

3.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中国短视频平台迅猛崛起,其短、快、丰富等突出特点迎合了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猎奇心理。为了博得眼球和获得经济效益,一些视频创作者发布的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频,对缺少社会阅历和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产生负面作用。如短视频中往往掺杂着视频作者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的个人评论,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言论和文字评论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判断,甚至导致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道德评价标准。

三、优秀家风融入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针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产生的影响,笔者从家庭、学校、政府三个角度,对如何运用家风培育大学生价值观提出建议。

1.家庭应发挥优秀家风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求学要远离家乡,但是家庭始终是大学生与家人情感的纽带。大学生处于世界观和对社会认知的成长期,家庭是其内心的依靠和情感归宿,因此家长要始终注重家风建设,打造温馨向上的家庭氛围。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家庭风气建设对大学生子女正确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大学阶段是子女人生选择和对未来发展的迷茫期,社会阅历不够,迫切需要得到社会认可,而错误的义利观、金钱观会使子女一生深受其害。因此,家长在与大学生子女交流未来职业规划时,不能将金钱利益作为今后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多引导大学生关心社会的发展,如可以用“担当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在贫困家乡17年坚持教学的事迹,以及“六年坚持扶贫一线”的张渠伟的扶贫攻坚事迹等来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其次,家长要正视自身对大学生子女价值观培育的影响,不能对自身不良行为产生的影响采取漠视放任的态度。家长应该做到尊敬父母和家庭长辈,关爱后辈,摒弃过度放任式和传统家长式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子女要做到主动沟通,平等交流,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增强大学生子女对家庭的认同感。同时家长应该保持婚姻关系和睦,为大学生子女树立情感模范和榜样,关心大学生子女的情感世界,积极引导子女选择正确的人生伴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家庭观。

最后,家长要重视家庭教养方式。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惩罚严厉或过度保护都与价值观中的自我提高呈负相关。[4]因此,父母对待大学生子女不应过度苛责,也不应过度溺爱,要采用正确适中的朋友式的方式相处,这样才有利于洞悉大学生内心世界的波动,帮助其排解困扰,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学校应将优秀家风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影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的重视程度,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方式。

首先,针对种类繁多的家风事迹、优秀的家训、具有特色的红色家风等家风文化,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分类整理,把适合当作教学素材的家风资料进行系统化的编组,使优秀家风成为具有标准化、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课程体系。在家风内容的整理上要注重多维度、多样化,注重运用校园网络进行优秀家风的传播。高校可以将家风文化融入到网络登录平台的界面设计中,通过周期性的更换家风文化内容潜移默化地增进大学生的家风认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同时,借助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各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家风文章和新闻,方便学生查阅和了解学习。

其次,要重视社团的文化传播力量,发挥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学校各社团应该制定出适宜的活动方式,例如针对辩论社可以组织“家风是否有助于大学生价值观树立”辩论活动吸引全校学生进行观看和参赛,调动学生挖掘优秀家风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促进作用,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学习社可以组织“优秀家风与大学生价值观的联系”“如何推进优秀家风促进大学生价值观树立”等主题的征文活动,优秀文章在校报刊登,鼓励大学生主动深入研究家风文化。

3.政府应承担宣传引导优秀家风的责任

政府始终是促进社会群体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的宣传引导力量。针对社会不良思潮和错误言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政府一方面要利用历史经验,因地制宜的进行管控,利用优秀家风作为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载体,通过电视传媒、核心报纸刊物、政府宣传部门、文化部门进行宣传教育。同时也要注重向外学习,借鉴国外利用优秀文化培育正确价值观的成功经验。例如,新加坡政府在构建国民共同价值观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把儒家八种美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确立为治国之纲,成为培育公民价值观的依归。[5]政府可以通过组织“优秀家风文化宣传月”“感动中国——优秀家风评选”“优秀家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树立研讨会”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优秀家风的文化风气。政府应充分利用资金和资源优势,通过在学校设立优秀家风宣传栏、制作优秀家风系列纪录片、影视剧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大学生对优秀家风的认同感。

此外,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海外中国留学生同样也要加强其价值观的培育。政府可以发挥自身政治力量和资源,在主流媒体频道,如CCTV-4国际频道开办中华优秀家风、红色家风、感动中国人物解读等节目增强海外中国留学生对优秀家风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中华优秀家风文化普及宣传活动,鼓励海外中国留学生参与其中,如2016年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在伦敦举办的“万姓先祖祭祀大典活动”以及一系列关于孝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专题讲座。这一系列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海外华裔青少年追念祖德、感恩图报的情操。政府包括驻外使馆也可以参考这种方式加强对海外中国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使其保持与祖国的血脉联系。

综上,优秀家风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学校、政府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应积极推动优秀家风文化与时俱进,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家风子女培育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