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主在高性能建筑建造之路上的角色

2021-01-17张腾瑞森新建筑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业主图纸项目管理

张腾 瑞森新建筑有限公司

建筑过程中的变更总是存在且规模较大,业主该如何衡量?是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被动接受?还是再增加成本,以期达到更高的标准?是否可以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伊始,就想好到底要什么样的交付结果,要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建设项目不像养一个孩子,孩子是有独立思想的生物,无法控制,但是建筑物无法独立思考,它的未来只能由业主和参建方来考虑和实施。

建筑的传统建造是按照项目立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来进行分阶段的切断式管理,业主在不同建设的时期,要求不同的参建方进入到项目管理中来。此种模式,无法有效的集合项目参建方的建议,很多事情无法在事前发现、事前解决,也无法提出优质的建造方案,导致施工阶段变更无数,成本直线上升,建筑功能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IPD 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项目开工甚至项目立项时,业主就召集设计、施工和供货商等各参建方共同参与到设计环节中来,运用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建筑设计的可运维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专业的需求和见解,然后再根据最终确认的方案,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部分。这样才能保证大部分的冲突在设计阶段就发现并解决,减少了施工阶段的变动,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建筑最初的设计功能和理念,使建筑保持最优的运维效果。

根据美国HOK 建筑师事务所麦克利米提出的麦克利米曲线图表明,在项目早期进行方案变更对于项目的成本和功能影响是最大的,而项目后期进行方案优化对于成本和功能影响会逐渐减弱,简言之,事前控制比事中控制的成本把控更加的有效。

业主对建筑的运维和使用负有最大的责任。业主应该在项目立项之初甚至在此之前,就要确定好最终的需求和目的,目前网络信息和交通如此发达,可以尽情的参阅其他项目的宝贵经验和可取之处,集百家之长,又取之可用,在成本可控时期,确定建设方案和目标。努力消除“没事,还有备用资金”的想法,任何小的变动和调整,都可能带来成本的巨额增长,影响成本控制和使用功能。尽量避免出现“要是当时XX 就好了”的情况,事前考虑周到,事前控制,在现在得大环境下,虽然困难,还是可以做到的。

业主一定要懂建筑,或者聘用经验丰富的人来替业主衡量和做决定,而不是业主随意拍脑袋决定,拍脑袋的项目不会有好的结果。大数据时代,业主应考虑突破自我禁锢,自我变革,融入到项目管理全周期中,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而且往往都是模糊的指令,需要施工和设计猜测,业主应该把所思所想主动传达给设计和施工,交底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如此。

医院建设室内装修施工阶段,虽有方案领路、样板先行,但由于业主前期对各科室装饰风格和功能布局情况摸排不清,导致二次砌筑、墙地面装饰和机电点位布局多次拆改,拆改指令变更之频繁,样板沦为领导观摩之用,对于现场施工毫无指导意义。拆改指令的下发,均是由业主在未提前与设计、审计和施工单位沟通的情况下,单方面的更改建筑做法和空间布局,造成编制方案无数、现场拆改无数、材料浪费无数的情况十分严重,现场施工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就目前而言,施工成果和品质较小。此种体系造成的另一种后果是设计疲于修改设计方案和图纸、审计疲于现场拆改工程量的收集和审核、监理疲于现场施工图纸和成果的监察、施工疲于不同版本施工图纸的图审和施工指令的调整,最终导致各参建方疲于关注质量,抱怨多于实干,于建设质量无益。

反观高性能建筑模式,鉴于设备厂商要求的特殊性,业主聘请专业项目管理人员,协助推进项目进展,建立了业主、监理、设计、审计和施工项目管理小组,共用同一平台。此种管理体系,使各参建方围绕项目管理小组及平台,所有议题及变动调整均以会议(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开展。所有参建方的初心是建造一座高质量、高寿命、低运营成本的生命体,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非传统的管理平台尤为重要,在同一平台管理所有的BIM 模型和设计图纸(包括BIM 团队深化后的施工图纸),所有质量管理和验收流程均在平台上流转,所有技术资料(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由参建各方运用平台进行审批,做到全信息同步,为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奠定了统一的前提。

高性能建筑采用BIM 全过程指导施工的方案,先期进行模型的搭建,工序的施工模拟,在正式施工前,尽量的将所有的冲突、问题和施工措施,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在项目管理小组所有参建方的管理人员面前,所有的施工工序均进行了模拟,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经验和重难点的解析,减少施工阶段的返工和损失,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现场施工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此时项目管理小组的存在为解决问题提供了高效的途径。通过一场会议,所有参建方均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和解决方案,避免了传统体系中上传下达带来的流程拖沓、低效和信息内容误传的可能性,为项目正常乃至超前推进提供了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平台。

结语:目前,真正落实到项目管理方面的方案还不成熟,前期投入大量经理就做项目精细化管理也不实际。在高性能建筑的建造之路上,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合同内容方式也是亟待改变的方面,我国IPD 模式的基础十分薄弱,技术层面不是IPD 管理模式推广的首要问题,业主应思考如何打开思路,寻求变革,并真正的落地实施,才是目前IPD 推广的最大挑战。

猜你喜欢

业主图纸项目管理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区块链的建筑信息模型图纸多人协同创作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