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7日呼伦贝尔市寒潮天气分析
2021-01-17徐东升呼伦贝尔市气象局
徐东升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
一、实况天气回顾
2015 年2 月6-7 日,受极地东移南下强冷空气影响,呼伦贝尔市出现了寒潮天气。在寒潮爆发前期,全市处于热地压控制之中,地面增暖,气温偏高,7 日起自西北向东南冷空气大局南下,寒潮爆发。
据统计,全市各站点24h 日最低气温降幅在8.8 至10.9℃之间,达到单站寒潮标准的有9 个台站,其中达到强寒潮的站点为扎兰屯,24h 最低气温降幅为10.9℃,同时部分台站出现分布不均的小雪天气,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海拉尔出现大风,属大风降温型寒潮。
二、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成因
(一)高空形势分析
500hPa 天气图显示:过程前期,4 日20 时,500hPa 中高纬欧亚范围一槽一脊,高压脊区极为宽广,横跨西伯利亚地区,槽区呈阶梯状,南支位于朝鲜半岛附近,北支存在高空低涡,位于125°E、70°N 东西伯利亚北部地区,槽线向南延伸至我国东北地区东北部,全市处于脊前西北气流控制;5 日20 时,高空脊线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高空冷涡南下,冷中心达-48℃;6 日20时,高空脊东移,高空冷涡继续南下,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北部,有-48℃冷中心配合,过程开始。7 日08 时,高空脊维持强盛,脊前西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补充南下,使冷涡南下加强,中心504dagpm,有-48℃冷中心配合,全市受强冷空气影响,寒潮爆发。
6 日20 时,过程开始后,700hPa、850hPa呼伦贝尔市东部受冷涡控制,表明冷涡系统发展深厚,呼伦贝尔西部受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影响,700hPa、850hPa 冷涡附近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两线交角接近90°,形成强锋区,850hPa 锋区强度≥16℃/5 个经(纬)距;700hPa 上的-32℃冷中心范围较大,覆盖全市大部分地区;850hPa 冷中心气温-32℃,主要影响呼伦贝尔市中北部,其余地区受-28℃闭合温度线控制。
综合以上分析,高空脊区稳定维持、深厚冷涡系统南下,较强的锋区及强盛的冷空气,形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
(二)地面形势分析
1.寒潮冷锋演变特征
在寒潮天气过程中,通常在强冷高压前沿有一条冷锋,称为寒潮冷锋。此次过程,冷锋自西北向东南不断移动,影响全市,在冷锋过境前,由于全市处在暖气团影响之下,部分台站地面气温升高;冷锋过境后,风向转为偏北风,在强冷空气作用下,气温下降,形成寒潮天气。
地面形势显示:2 月4 日20 时,在贝加尔湖东北部120°E、60°N 附近形成锋面气旋;到5 日14:00,锋面气旋南下至贝加尔湖 西 部118°E、53°N 附 近;到6 日08 时,气旋南下经过呼伦贝尔市,暖气团使全市各台站有不同程度的升温,过程开始;7 日08时,冷锋移出呼伦贝尔市,寒潮爆发。
2.冷高压演变特征
冷空气的积聚在地面天气图上常常表现为很强的冷高压,寒潮能否形成与冷空气的堆积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过程前期,蒙古冷高压发展强盛,但稳定少动,东北部被宽广的锋面气旋覆盖;过程开始后,2 月6 日08 时,西西伯利亚北部的冷高压东移南下,位于蒙古冷高压北部,中心气压达1060hPa,蒙古冷高压稳定少动;6 日20 时,冷高压东移南下至贝加尔湖附近,中心气压1057.5hPa,到7 日08时,两个冷高压合并,中心分裂成三个,呼伦贝尔市位于冷高压外围,由于全市受强冷空气影响,加之过程前的地面增温,使全市部分台站气温骤降,达到寒潮标准。
(三)寒潮成因分析
局地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温度平流和非绝热作用造成的结果。温度平流主要考虑平流冷暖性质和强度,非绝热因子考虑辐射、水汽凝结、蒸发和地面感热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有大范围的云系覆盖全市,太阳辐射和地表辐射引起的气温日变化较小,气温骤降是强冷平流所引起的。850hPa 温度平流中心的强度及移动路径,能够揭示寒潮强度及影响区域。因此以下主要讨论850hPa 温度平流在全市的变化情况。
850hPa 温度平流显示:2 月5 日08 时,全市被暖平流覆盖,20 时,冷平流逐渐东移南下影响呼伦贝尔北部地区,6 日08 时,全市大部分地区均受冷平流影响,中心强度达-35×10-5℃·S-1,位于陈巴尔虎旗境内;至7 日08 时,冷平流主体继续南移,全市中部及南部地区仍受冷平流影响,北部地区受暖平流影响。对比全市各站24h 气温降幅可以看出,850hPa 温度平流与气温升降有较好的相关性,这对预报过程中应用温度平流诊断寒潮天气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大风成因分析
从2 月7 日08 时300hPa(图略)看出,贝湖至呼伦贝尔市西部,也就是脊前至低涡后部存在风速大于32m/s 的高空急流;低涡后部,也就是呼伦贝尔市西部500hPa~850hPa(图略)存在较强的下沉运动,存在高空动量下传机制;700hPa、850hPa 冷涡附近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两线交角接近90°,形成强锋区,850hPa 锋区强度≥16℃/5 个纬距;地面高压前部与低压后部之间10 个经度,气压梯度达到17.5hPa;以上条件都满足大风出现指标。
三、疑难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高空脊区维持强盛,脊前西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使深厚的冷涡系统南下加强,低空较强的锋区及强盛的冷空气,为本次强寒潮的爆发提供了条件。锋区位置及强度的判断,可以作为区分寒潮以及强寒潮的重要指标,在未来寒潮天气预报过程中可以进一步验证,并总结出预报经验。
2.地面寒潮冷锋以及锋后冷高压的东移南下,是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寒潮爆发前期,地面回暖显著,为冷空气到来后温度梯度的增大创造了条件,在预报中分析各台站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于提升寒潮精细化预报的重要方法。
3.强冷平流与高空锋区相配合,在地面气旋后部的加压作用增强,气压梯度增大,气温下降剧烈,冷平流中心与强降温幅度大的地区有较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