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代“山镇”的空间实践*
2021-01-17张云武李玉莹
张云武 , 李玉莹
(浙江工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莫干山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西部,坐落于莫干山山谷地带,全镇“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的“山镇”。1992年以后的10年间,由于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莫干山镇由“穷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镇”。2002年,当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茶田减少,导致收入缩减。几年后,莫干山镇又变成了“穷镇”。一些镇民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正因为如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水文地形而建、以瓦片垒成屋顶、以砖搭建房身的具有浙江特色的莫干山镇民居,才被完好地保存下来。2005年以后,全国出现乡村旅游热。莫干山镇因其独具特色的民居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引起旅游爱好者的关注。2007年以后,莫干山镇居民的生计已从茶加工、竹加工转变为旅游业。2019年,居民的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超过3.6万元[1]。自此,莫干山镇从一个沉寂、封闭的“穷镇”“山镇”演变为充满生机的旅游“旺地”。
人与自然只有共生、共存才能共荣,才能实现和谐发展,这是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逻辑。基于这样的逻辑,本研究主要考察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空间的生产过程——空间实践。调查地区为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镇,分析重点是民居保存和旅游开发。下面,首先阐释空间实践理论,其次指出莫干山镇的空间实践过程,再次分析莫干山镇空间实践过程中空间实践理论的应用,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一、空间实践理论的阐释
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一书认为:社会空间是社会性产品[2]26,而“空间的生产”则是生产方式在生产特定社会关系的同时,也生产甚至组织充满社会关系的空间和时间。生产方式及社会关系的转变意味着新空间的产生,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的空间。为了改变生活,必须首先改变空间,创造新的空间样态[2]30-70。
由此可见,列斐伏尔所说的空间不是几何学或地理学的概念,而是人类活动生成的、具有社会性的概念,是一个与社会和人的行为具有某种内在关联的动态实践过程。空间的生产意味着资本、权力、利益、阶级等政治经济因素重塑空间,是一个使空间成为其产物的过程。基于此,他提出的核心命题是:作为社会关系载体的社会空间是被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只有变得具有某种空间性特征时,才会呈现社会性特征,即社会关系只有把自身投射到某个空间,才能在生产空间的同时也把自身镌刻其中。
另外,吉原直树在《时空中读到的现代故事》一书中指出:“只有在两个时间(时钟时间和循环时间(1)循环时间主要存在于自然当中,与深度的、宇宙的生命节奏相连。比如,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感受到的斗转星移、节气更替、年复一年的时间循环。)和两个空间(几何学空间和活化空间(2)活化空间也可称为空间活化,即通过人为作用,将某一空间从无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空间不再是僵化的、刻板的、静止的东西。)的相互争论中,才能观察到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日趋凸显的时间与空间的相互更迭、交替的真正样态。”[3]537其后,吉原直树又进一步做了如下表述:在现代化进程中,接连产生了各种危机。由于现代化是以时间和空间的某种社会组成的形式实现,因而含有各种隐性矛盾。在规模上,这些危机与各种隐性矛盾等同。但是,以那些矛盾为中介的包含丰富的“活化空间”和“循环时间”的生产过程尚未明确,甚至连生产的缘由也没有解明[3]537。
吉原直树没有将现代作为批判对象,而是从差异的维度追问现代,即“在差异的维度如何编织出新的有关现代的‘故事’?另外,如何展现现代秩序的变迁倾向?这两个问题是目前学术界紧要的研究课题。迄今,人们一直说现代已经终结,而且每当说起时,现实中总是暗藏着从现代的起源内部破坏现代终结的另一个故事,而人们的认知世界实际已经封闭了将现代与另一个故事结合起来的路径”。[3]537
由此可见,吉原直树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并将前者划分为时钟时间和循环时间,将后者划分为几何学空间和活化空间,并认为,在现代的空间实践中,四者相互关联、交叉,具有多重性特点。
二、“山镇”空间实践的过程
(一)“山镇”的生计变迁
1983年以前,莫干山镇的人口不足2万,镇民的生计以农业、林业等第一产业为主。1992年起,市场经济的发展给莫干山镇带来了生机。镇民开始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也种植一些竹子、茶叶、瓜果等经济作物。到2000年时,镇民的年收入约为人均2 000元,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由于种植经济作物省时、省力且收入高,2000年至2005年,镇民大多不再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而以种植茶叶、瓜果等经济作物作为主业。一直以来,交通不便始终制约着莫干山镇的经济发展。2004年1月,国家启动“村村通”工程,德清县城至莫干山镇的公路开始修建。至2005年底,莫干山镇的各个行政村之间以及各个行政村与县城之间均已建成水泥公路。便捷的交通大大促进了莫干山镇的经济发展,也增强了镇民的市场意识。此时,镇民不再种植农作物,而是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同时,又开始养鸡、养鸭以及进行石材加工。经济收入的多样化,使得莫干山镇逐渐由贫穷走向富裕。此时,镇民的人均年收入比2000年提高了10倍,达2万元之多。
莫干山镇的各个行政村大多为自然村,散落于山谷地带,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早在2004年,莫干山镇就开始开发旅游资源。2004年5月,碧坞龙潭风景区对外开放。开放当月就接待游客1.2万人次。镇政府由此看到了商机,引导农民有规划地开发旅游资源,相继建成农家乐假日酒店、休闲山庄25家。2005年以后,莫干山镇的经济逐步转向茶叶、竹制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旅游服务业。2019年,莫干山镇全年接待游客27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5.8亿元[1]。
因此,可以说,2005年以后,莫干山镇第二产业的加工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已经替代了第一产业的水稻、玉米、茶叶与瓜果等农作物的种植,成为支撑镇民生活的主要生计。莫干山镇具有西洋特色的别墅群和富有江南特色的民居,则是促使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山镇”的别墅与民居修缮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纷纷进入中国。中国江南夏日酷热,而莫干山恰好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西洋人看中此地,纷纷在山上建起了别墅。民国期间,政府要员、土豪富商也纷纷来这里修建别墅。据统计,莫干山现有250多幢别墅。莫干山镇的民居大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自然环境合二为一,凡宅必有林。这些民居黑瓦、白墙、砖石木构,多为干栏式建筑,建筑装饰丰富,有花窗、隔扇、雕梁及砖雕等,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它们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居住空间,更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但是,1992年以来,伴随着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等政策的实施和推进,莫干山镇的别墅群和民居不断遭受破坏,不少别墅、民居甚至濒临消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镇政府不得不关注这些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问题。经过反复协商,镇政府和镇民一致认为:修缮只能在不改变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必须经过政府严格审批。然而,当地有些镇民不想翻修旧房,只想重建新房,仅2018年上半年,就有300多户农户申请。为了遏制村民建房“野蛮生长”,守住环境底线,镇政府聘请专业设计师,设计了十余套符合本镇建筑风貌的农房建筑图纸。2018年,还相继出台了《莫干山镇农房建设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和《莫干山镇农民建房考核办法》,内容涵盖建设管理责任、选址要求、建房标准、农房设计要求、建房审批、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农房建筑图纸出来以后,为了确保建成房子不走样,莫干山镇制定了严格的审批制度:建设前,政府与村民签订承诺书和协议书;建设中,镇村网格员负责现场监督。农民建房须严格走完选址、放样、挂牌施工、砌基、竣工验收等流程。这种源头把控,较好地避免了违规建房现象的发生。
(三)“山镇”旅游设施的改造
2005年,民俗(宿)游、采摘游、自驾游、文旅游、风情游等各类乡村旅游项目兴起,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镇政府和镇民意识到别墅和民居的旅游价值,紧紧抓住“乡村游”机遇,提出“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旅游强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力争把莫干山镇建成“文化名镇、旅游重镇、茶果大镇”。为此,镇政府加紧新建了一些旅游配套设施,提高了游客接待量,实现了旅游收入的大幅提高。
除建设风景区之外,基于森林覆盖率高、无污染、空气清新的优势,镇政府还科学规划旅游项目,积极发展原生态休闲观光农业。2005年,建成莫干山高级农业生态示范园区,积极推广“农旅结合”模式,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接待游客的数量,仅2005年建成当年就有5万人次,2014年超过26万人次,2019年又进一步,超过60万人次。另外,莫干山镇还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交通环境。如今的莫干山镇,不仅村与村之间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实现了村村互联互通,而且与杭州、上海、南京之间的交通也变得十分便捷。
(四)“山镇”旅游业的发展
2005年,莫干山镇在浙江省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启动“生态立镇、旅游强镇”发展战略。依托“莫干山”的名山效应,大力发展户外运动、农业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按照“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的理念,逐步构建多元化度假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打造蜚声海内外的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
谈到莫干山的旅游,民宿是绕不开的话题。莫干山民宿的兴起,源于南非人高天成和他的妻子叶凯欣在这里创办第一个度假村品牌——“裸心乡”。
2007年,在莫干山山腰一个叫“三九坞”的地方,高天成租下几幢农民闲置的泥坯房,在不改变原有房屋结构、不破坏整体风格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装修,将其改成度假屋,命名为“裸心乡”。“裸心乡”在建成第一年就尝到了甜头,即便每间房价上千元,也挡不住上海、杭州等地的外国人和国内的一些高端人士前来消费。高天成意识到,莫干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区位蕴藏着巨大的商机。2009年,他在兰树坑村选定新址,两年后建成第二家“洋家乐”,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裸心谷”。“裸心谷”以提供自助餐、烧烤、住宿为主要服务内容,将整幢房屋交给客人自由使用,让客人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可以让客人享受难得的清净。这种回归自然、低碳、自由的生活方式备受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外籍人士和白领们的青睐,吸引了许多都市人前来休闲度假。
在高天成的带动下,来自南非、韩国、荷兰、英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的友人纷纷来此开设度假民宿。目前,影响较大的民宿有高天成投资的“裸心谷”,还有法国山居、清境·原舍、大乐之野、十八迈、天真乐园、莫干山居图老树林、枫华、西坡29、香巴拉、小木森森等。仅在2015-2018年的四年间,美国《时代周刊》就曾两次刊登图文,介绍莫干山镇的民宿。低碳生态的民宿特色旅游目前已成为德清乡村旅游的一张“金名片”[4]第16版。
(五)“山镇”特色小镇的建立
2016年,莫干山镇全面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民国风情、海派文化”的总体定位,着力打造公共功能完善、全新经营业态、集美丽休闲景观与特色建筑小品为一体的特色小镇。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莫干山镇成为湖州市唯一入选的小镇。经过多年的建设,莫干山特色小镇呈现出以下五大特色[5]第8版。
1.产业特 经过多年摸索,莫干山镇突破以往小农耕作的经济方式,率先开创了民宿经济,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业,迎来了奇迹般的发展。目前,全镇已有裸心谷、法国山居等中高端低碳民宿400多家,仅2016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106.7万人次,旅游收入10.8亿元。
2.环境美 莫干山镇虽无雄山峻岭,却依然能营造生态魅力,其青山、绿水、翠竹、鸟鸣让人百品不厌。莫干山镇在保护好每棵树、每棵草的同时,还善于“无中生有”:引入连片花田,开拓极限基地,修复青砖绿瓦,完善基础设施,既有人文之美,又能融入自然。
3.文化厚 莫干山镇立足浓厚的民国文化积淀,保留每一处历史遗迹,珍惜每片历史瓦砾,完成了对老街的整修整改,建成了一条具有鲜明“民国建筑”风格的风情街。小镇还进一步营造国际范儿的洋文化,透露着别样的异域风情,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集市。
4.百姓富 莫干山镇地方偏僻、山多不便,但它并未“削山填水”,推崇工业企业,而是通过保护自然、改造旧房、完善设施,做起了民宿,参与了经营,同时又带动了餐饮、商业的发展。在后来的发展中又结合更多的文化和时尚元素,靠着“生态”发家致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这是“两山”理念最生动的实践。
5.体制活 德清县是浙江省体制改革的试点县,多项改革举措给莫干山镇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土地要素、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的高要求,在创新的体制里已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立”;同时,在灵活的体制条件下,居民废弃的农房,经过创意设计和美化修缮,参与市场运营,摇身一变,成为一棵棵“摇钱树”,富裕了一方百姓,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三、空间实践理论的应用分析
(一)生活方式变迁中的空间与时间
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游客以个人游或团队游的方式来到莫干山镇。其中,团队游客占多数。他们乘坐旅游大巴而来,在规定的时间内游玩、购物和用餐。团队旅游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与空间性。自莫干山镇的旅游业成为主导产业以来,其所具有的现代社会的“等质的时间与空间”(3)全球化背景下,地区的发展模式千篇一律,地区的特色文化逐渐消失,很难看到风格迥异、蕴含美学价值和文化个性的存在。在这样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不分时间和空间,且时间与空间变得模糊。便支配着莫干山镇镇民的生活。
在偏僻、封闭的“山镇”年代,镇民夕阳垂钓、树荫闲谈,春季采摘山菜、秋季采摘山蘑,生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状态中。这种生活没有明确的时间终结,也没有明确的时间划分,具有很强的循环性。自旅游业发展以来,镇民的生活在时间与空间方面显示出“时钟上的时间”与“几何学上的空间”。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镇民的时间与空间秩序并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存在着“循环时间”和“活化空间”的多重性,而且以彼此相互套嵌的形式存在着。
现在,每天凌晨,游客开始休息,各个村落才逐渐宁静下来。正是在这里,各个村落表现出“活化空间”,回到“循环时间”的起点。白天,镇民忙碌着招待游客;游客少时,会聚到一起,商计怎样进一步搞好旅游;也有的镇民会利用工作间隙,或进山采摘山菜,或学习烹饪技术,或料理自家农田。现今,镇民的生活再也不是僵化的、静止的,而是充满动态性的“活化空间”。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空间与时间
毫无疑问,如今的莫干山镇已从昔日远近闻名的穷“山镇”变为生活富裕的知名旅游地。在莫干山镇的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其“活化空间”具有多重性呢?应该从怎样的差异视角观察并理解莫干山镇的现代化进程?这种抵抗甚至对抗现代秩序的演变方向和结构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1.民宿旅游与“表象空间” 莫干山镇的旅游业发展既有政府有意识、有规划的投入,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1)在莫干山镇经济萧条之际,南非籍人士高天成到莫干山游玩,发现了此地的旅游价值。他投入少量资本,装修闲置民居,依靠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回归自然、低碳生活、享受自由的理念,发展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国内外高端阶层为服务对象的民宿旅游。(2)镇民修缮自家房屋,经营民宿。这是莫干山镇过去到现在的秩序流动。也就是说,莫干山镇旅游业的兴起,归因于在第一产业萧条的背景下,完好地保存了代代传承的山林、田地、民居等“生产·生活空间的旅游资源”,并把这些资源作为替代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的“维持莫干山镇镇民生计”的条件。而旅游业的兴起,才使得莫干山镇的“表象空间”里存在着“循环时间”流动的多重性的“活化空间”。
2.生产·生活空间的保全与现代化 莫干山镇镇民长期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山谷地带,形成了浓厚的“保全地域的生活体系是最优先问题”的意识。在该意识的支配下,镇民致力于作为旅游资源的民居和绿水青山这样的“生产·生活空间的保全”。“生产·生活空间的保全”由与农业、林业相互结合的、以发展民宿为特征的旅游业而产生。镇民的生活体系,在被改革开放大潮遗忘、与外部世界隔绝的时间与空间中,以农业、林业为支柱,在谋求稳定生计的过程中构筑。这样的生活体系也是作为地区资源的贴近自然、充满田园景观的民居和山林发挥作用的“嵌入生态系统的共同体”。现在,在镇民的生活体系中,嵌入着帮困敬老、规范遵守、利他主义的社会价值体系,充满着支撑该体系的“相互扶助的精神”和“集体的力量”。这样的精神和力量作为镇民生活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已被年轻一代认可和发扬。因此,在莫干山镇的现代化进程中,以扶助为特征的生活共同体并没有被解组,反而愈发强化。这是莫干山镇现代化进程中的明显特征。
(三)时空演化的动能结构及效益分析
如列斐伏尔所说,作为社会关系载体的社会空间是被资本、权力、利益、阶级等政治经济因素生产出来的,即时空演化的动能主要来自官僚资本和权力。改革开放以后,莫干山镇的时空发生了巨大变迁,其变迁的动能则主要来自民间力量: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镇民萌发了市场经济意识,及时准确地把握了商机,并不断注入民间资本。这与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有所不同。另外,莫干山镇的时空演化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巨大提高,莫干山镇从“穷镇”转变为“富镇”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此,时空演化并不是虚无的,而是伴随着效益,是物质性的。这种物质性的变化又可以导致时空的进一步演化。这一点与列斐伏尔和吉原直树的理论是基本契合的。
四、结 语
莫干山镇居民生计转变、民居修缮与保护、旅游业发展等一系列社会变迁,充分体现了莫干山镇社会空间的生产过程,即空间实践。在莫干山镇空间实践的过程中,其空间活化起来,并呈现多重性特征。不仅如此,其空间与时间相互套嵌,进而表现出一个“时钟时间”和“循环时间”,以及“几何学空间”和“活化空间”的相互交替的过程。但是,如前所述,莫干山镇空间实践过程所表现出的时空演化的动能,不同于列斐伏尔理论,而时空演化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则与列斐伏尔和吉原直树的理论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