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双一流”的高校图书馆智慧转型对策研究

2021-01-17刘丽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献资料双一流一流

刘丽萍

(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00)

引言

为使得中国高等教育能够走在世界前列、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有关教育部门一连出台了许多个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高校图书馆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资源供给服务的重要部门,也是高校师生从事学术科研工作的是必备资源,同时在各个高校的学术科研成果发布与共享、储存与收藏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图书馆的智慧转型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高校图书馆应将学科情报服务作为支撑一流学科服务的创新工作以助力“双一流”建设。笔者将总结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情报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进行智慧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应的合理对策。

一、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困境

(一)传统管理制度老旧

从信息资源管理角度来看,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借阅、资源采购等业务仍采用人工操作模式,耗时费力且影响文献流通效率。从图书馆人员管理角度来看,髙校图书馆选择直线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具有稳定性的优点,但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低,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各个管理流程间界限模糊,图书馆馆员需要完成全流程管理的要求。且馆员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专业馆员少、专家型人才少,缺乏能够从事深度学科服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知识服务的工作人员。馆员作为智慧图书馆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却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都不够重视。

(二)文献资源建设有限

在“媒介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对图书馆需求的不断增加,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无法适应读者获取电子文献资料新需求。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知,虽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读者需求基本持平,大多数文献资料受借阅时间和文献使用权限限制,纸质文献资料因其在印刷、购买等生产环节繁复冗杂,存在纸质文献资料内容更新速度慢、资料数量少的情况。例如部分古籍文献缺少电子文献资源库的完善建设,导致现有文献资料难以寻找且不具有极强的利用价值。智能化设备的出现导致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许多功能被取代,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广泛,进而出现图书馆已有文献使用价值不高的情况,这在以下两方面形成了消极影响:一方面导致图书馆大量文献资源搁置浪费,另一方面无法满足读者的文献利用需求。

(三)信息服务模式单一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校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不断提升,读者期望方便查阅个人所需的文献资料,期待图书馆提供更具特色和令人愉悦的服务体验。而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运营发展模式老旧,高校图书馆目前还停留在很传统的书籍期刊借阅归还以及学生自修学习等方面的功能上,传统图书馆提供的借阅服务,是一种被动服务,读者在馆内进行阅读时也受到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同时,借阅程序繁复冗杂、图书馆开放借阅时间受限、进出阅览室有诸多限制条件等问题,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设置了很多心理障碍。读者在图书馆阅读时也没有获得愉悦而又放松的感受,这也是导致高校图书馆读者数量较少,文献资料借阅率偏低的重要影响因素[2]。目前,很多营利的实体书店都纷纷开设与文化产业对接的相关服务项目来吸引读者消费,图书馆单一的服务模式导致读者并没有获得很好的身心感受,也使得书籍、期刊杂志等文献资料的借阅流通趋于停滞状态。

二、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一)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时代课题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其实现路径就是将大学建设与学科建设统筹协调推进,形成本校的核心竞争力,使高校朝着具有办学特色、学科优势的方向前进。高校图书馆是相关学者从事学术科研与教学实践的重要智慧宝库。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顺应时代找准自身定位,丰富各类图书文献资源,拓展知识服务功能,开放多种文献资料查阅平台,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科学管理保障图书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满足多样化信息需求的同时,还要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得到更大限度的共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当前图书馆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提出的重要课题。

(二)技术发展为高校图书馆带来发展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传统的IT架构与数据存储及利用形成了冲击,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将面临深度信息挖掘及复杂数据处理的高标准挑战。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技术等新技术会迫使图书馆各个方面进行改造重建,高校图书馆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要加大图书馆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努力破解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因缺乏资金而导致的一系列发展难题,使图书馆建设在新的时代中适应潮流进而实现智能化发展。高校图书馆还应重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矛盾也可以成为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双一流”建设要求各高校图书馆在转型升级发展中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抓住发展中的短板,深刻剖析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找科学而又理性且符合各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升图书馆在新时代发展中的建设水平。这对于省属地方院校而是宝贵的发展契机[3],坚持问题导向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建设的实力。

(三)贯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以读者为中心”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贴合学生日常学业需要。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资源供应主体,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发挥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社会进一步发展,李继凡曾提出“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办不成一流的大学”[4]的观点,在图书和情报管理学这一学科领域中,无论是学术还是实务发展,都已达成重要共识。图书馆必须优化服务模式,创新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来不断满足广大师生持续增长的获取文献信息的新需求,进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共享与收藏文献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科研人员对文献资料的多样性、获取文献资料的便利性与智能化、更具人性化的服务等方面,都为图书馆的发展指明新的方向。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都面临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需求和图书馆文献资料存量不成正比的问题。就上述问题而言,图书馆在转型发展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走进读者群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倾听读者声音,加速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满足读者对文献多元化、智能化及便捷化的基本需求。

三、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智慧转型对策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核心,能够对高校图书馆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它包括对工作人员、信息资源和相关设备等的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机制应引入“智慧图书馆”理念[5],对于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以数字化管理替代人工管理。例如,通过电子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用户身份,生成来访时间、频次、文献使用记录等用户电子档案,一方面提高查询、登记、借阅等服务环节的效率,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便于对读者阅读偏好、文献使用效率等开展数据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服务。此外,文献电子查询系统、防盗系统、定位系统、监控系统等数字化管理设备,来馆预约、信息订阅等软件支持,都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推动图书馆转型的具体措施。在人员和机构管理方面,打破传统高校图书馆部门相对独立、职能单一的结构,整合资源,简化流程,加强培训,确保部门间分工明确,协作顺畅,服务人员能够提供全流程服务,实现用户需求“一站式”满足,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便捷性。

(二)丰富智能文献资源

伴随智能化以及媒介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时代,资源建设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但是怎么转、如何转是我们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基础,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料储存库,应使自身能够更好地聚焦服务学科发展中心任务,适应时代实现自身实际发展。通过信息平台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管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供精准化的资源保障服务。按照不同学科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科研方向,对文献资源进行关联整合,通过云存储等技术实现各类文献资源的分类、重组,与其他图书馆或文献管理单位开展合作,共享各自馆藏资源[6],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协同管理和全方位智能化的发展。文献资源的智慧化能够更好地满足高校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使用户能够摆脱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体验,依靠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能力的增强来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三)扩展多样空间功能

尽管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作用仍是为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提供服务支持,但各种新兴技术的诞生以及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使得人们需要重新审视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和价值。新形势下,图书馆不应再局限于基本的藏书和阅览功能,以单一的物理文献资料等馆藏品的保存空间存在,而是应延申并扩展其服务功能,成为具有多元化功能的立体服务空间去满足用户多元化体验需求。高校图书馆转型应从服务功能拓展着手,引进相关服务经营项目,例如咖啡馆、文创用品店,使高校图书馆从传统单一服务模式发展为复合文化空间;通过举办学术交流、学科互动、读者座谈、专题演讲等活动,使高校图书馆突出文化传播阵地功能;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资源和人才优势,突出学科特色、学校特色,乃至地区特色,通过部分时段、部分区域面向社会开放,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起到打造学校“名片”、带动区域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7]。高校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不遗余力地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从而推动自身的智慧化进程。

(四)转变传统服务方式

提供多样化的新媒体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体现人本精神,服务学科建设的方式之一。开发移动图书馆APP,使用户通过手机即可获取专业文献资源;向用户开放“两微一端”,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平台及时发布专业信息,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了解用户需求,进而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CENGATE公司在2015年针对图书馆的一项调查显示:自习、研讨交流、查阅电子文献、借还实体图书是用户进入图书馆的基本目的,随着用户对高校图书馆需求和期待的不断增加,进入图书馆的目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8]。谢拉曾提出:“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9]因此,高校图书馆智慧转型也应充分考虑构建人性化的环境空间,给予用户依赖感、安全感,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学术交流、教学研讨和信息共享的空间。如利用人工智能实现AI翻译、机器人导航;在隔音、采光、通风等环境建设上提升服务水平等,都是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的体现。美国图书馆学家约翰·达纳评价道:“好的馆员是好的图书馆的一半。”[10]图书馆要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学科研、服务师生读者,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师生或科研人员的满意度,助力“双一流”建设并实现转型升级。

结束语

“双一流”建设对图书馆建设而言,是一个发展契机,但蕴含的发展阻力也极具挑战性。通过对当今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发展短板进行深入剖析,借鉴社会图书馆发展经验,对比高校图书馆改革成功案例,提出科学合理的高校图书馆智慧转型对策。各大高校图书馆应针对自身问题采取具有可行性的措施进行资源建设问题的有效解决,尽早实现智慧转型升级,进而为自身发展找准目标方向。

猜你喜欢

文献资料双一流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浅谈文献资料的特点和作用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