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后服务音乐拓展课教学初探

2021-01-17嬴静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歌唱双减

嬴静雅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开展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以音乐课程的特点为切入点,对课后服务进行深度思考,从学生现有条件出发,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宗旨,对小学课后服务音乐拓展课教学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双减”;课后服务;音乐拓展课;歌唱;视唱;练耳

一、拓展课中歌唱教学的必要性及注意点

歌唱是以歌曲为载体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现。小学生的声带发育相较于幼儿是比较稳定的,在歌唱学习中,他们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练习,才能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在小学课后服务中,音乐拓展课的歌唱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生活。

在选择歌唱曲目时,教师需要分析歌曲作品,看看这个作品在音区上适不适合学生歌唱,要避免超出儿童音区能力范围的歌曲的学习。如果觉得一首歌曲特别好听、特别适合孩子,但是音区过高,那么教师要将这首歌曲进行降调,控制在适合学生歌唱的音区里。

二、适合集体歌唱的声乐基本技能教学

(一)声乐技巧训练的重要性

在班集体中,有个别学习声乐技巧的同学,他会拥有一个正确的歌唱方式,但是这样的学生凤毛麟角,大部分学生都未经过专业的声乐学习。如何在拓展课中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是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小学课后拓展歌唱课教学中,歌唱的技能训练是不能缺少的。

(二)歌唱中的声乐技能训练

在音乐拓展课的班集体中,不同的学生演唱同一首歌曲时,声乐技巧的运用程度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演唱音区跨度比较大的歌曲时,学生会因为气息控制不好而产生声音颤抖、挤压嗓子歌唱等现象。教师在进行歌唱教学时,应该将歌唱技巧训练作为抓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如歌唱的形态、呼吸、歌唱的腔体、有预备的演唱、规范的咬字位置等。

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训练时,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乐句与乐句之间如果控制不好气息的转换,不会呼吸、不会换气,那么歌唱的听觉是不舒适的,缺少歌唱的完整性,会破坏歌曲歌唱旋律的连贯性。训练正确的歌唱呼吸的一个小诀窍是巧妙运用短si与长si来练习发音,并将手放在嘴前,感受气息与歌唱技巧中的腰腹支撑。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声乐技巧上不需要太细,能掌握长si、短si的发音区别就绰绰有余了。

在正确呼吸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正确地歌唱。比如,演唱《夜色多美好》这首歌,乐句与乐句之间要做到两个小节换一次气,如果换气点是错乱的,那么这首歌的听觉也是中断不连贯的。歌唱时应确保连贯性,即将二分音符和全音符唱足拍。若歌曲中的一个音是二分音符,学生却唱成了八分音符,这就是不正确的歌唱,歌曲的旋律韵味儿就出不来。在练习时,既要做到正确的呼吸,又要将每个音符唱足,这需要气息的控制,用气息来支撑歌唱。

学生掌握基本歌唱技能还需要视唱练耳的训练。要让学生学会歌唱与视唱练耳技能,对学生进行发声习惯、听、唱训练等,让训练后的耳朵能够通过听觉去感受音乐,从而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体验,更顺利地分享自己的音乐认知,听懂一首音乐作品,实现更美丽的歌唱。

三、歌唱与视唱练耳相结合

(一)适应于小学生的练耳、视唱教学

1.适应小学生的练耳教学

学生在升入小学以前,即在幼儿园学习阶段,音乐教育作为艺术启蒙,通过唱唱跳跳的学习模式来完成。如果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制定长期的、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这将对学生终生的艺术认知提供帮助。要对小学生进行基本视唱练耳训练,使其掌握音乐符号、记号、音准、节奏等,并能做到正确地表现,这是学生获得歌唱能力的前提。

学生的听觉体现在音乐感知上,音樂感知弱的学生会出现唱歌跑调的不自知行为。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觉感知能力,做到能够控制自己的音高。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不是朝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够让听觉意识与旋律发展实现对接。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听力以后,会对其感受音乐起到重要的作用。从音乐教育规律上看,教师应对小学生进行练耳教学,对其进行音准、节奏等音乐元素训练。

当然,练耳教学是枯燥的。音乐的节奏是构成一首歌曲旋律的骨架,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一些教学中的小乐器来敲击音乐的节奏,这样既练习了节奏,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乐器音色各不相同。在教学中用不同质地的小乐器,让学生听其发出的声音的大小,观察其音色属性,这会激起儿童对声音的兴趣。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因为敲击方式的不同而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敲门声、拖着物品时摩擦的声音、跳绳时发出的呼呼声……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乐器的各种发声音色,再仔细聆听来区分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

练耳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耳朵能够识别音高、音乐风格等。小学阶段的学生只要做到能够用耳朵识别音乐,听辨音乐的音高、情绪就可以了。

2.适应于小学生的视唱教学

有的学生具备了音高感知能力,但是还会出现转调走音的现象。小学生需要初步的、系统的视唱学习,这在小学音乐课中应该占有一定的比重。视唱是实现美丽歌唱的前提,是实现美丽歌唱的一把钥匙。在练习时,要做到勤动手,可以在五线谱上记谱,熟悉七个音级的位置,建立各个音级的空间感。

在练习一首视唱时,要先分析它的音级关系,在乐句之间选择适合学生视唱的换气口进行换气,并标记换气口,让学生记住视唱时的乐句换气点,在唱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标记,在下一次视唱时,视觉先呈现,会提醒学生视唱注意点。

视唱与歌唱是具有一定联系的,唱准视唱离不开点滴的练习。在练习时,将视唱当作歌谱来练,为实现歌唱打下基础。

(二)歌曲的“框架式”视唱练耳歌唱教学

视唱练耳训练作为提高歌唱技能的手段,在歌曲教学中,将歌曲中的旋律、音乐元素提炼成视唱练耳式的框架,将歌曲中的音高、节奏框架提炼出来进行单独训练,再对视唱练耳模式的框架歌曲进行填充,融合整首歌曲血与肉的旋律、节奏等,对其进行歌唱教学,可以实现从零到整、从简到繁、遵循教育规律的小学音乐教学。这是学生掌握歌唱方法、歌唱练习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样的解剖练习可以实现美丽歌唱。

我们可以将歌唱歌曲旋律简化成一首视唱练耳练习曲。以歌曲《理发师》为例,教师先对整首歌曲进行分析,提取歌曲中多次出现的音:sol.la.mi.fa.do,去繁取简,提炼出歌曲的音高框架音组,让学生对提炼出的音高框架音组进行练习。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倾听和理解音乐的感知能力,在此前提下,学生有了一定的扎实的听觉训练,又有好的视唱习惯,那么歌唱能力随之也能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最终实现美丽歌唱,

小学课后拓展课作为大众教学课程,不能与常规的声乐教学相同,不能用常规的声乐技巧训练手段。在学生中进行拓展课的教学,要适应整体教学要求,选择适合集体教学的方法,类似于合唱教学,但又不同于合唱教学。笔者认为,小学生若要学好音乐,视唱练耳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拓展课程中,运用视唱练耳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听辨能力、听唱能力,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歌唱习惯。

参考文献:

[1]佘治玲.如何实施小学音乐歌唱课中的欣赏教学[J].儿童音乐,2012(09).

[2]王明珠.小学音乐教育的延伸教育[J].教育战线,2020(08).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歌唱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会歌唱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