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021-01-16徐清伟任昱桥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2期
关键词:设色工笔工笔画

徐清伟 任昱桥

现当代艺术家在国画的不同领域都有着非凡的成就,尤其是工笔人物画的代表画家罗寒蕾。她的作品大多反映女性生活,研究罗寒蕾的作品为研究工笔人物画中女性题材的运用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其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均有鲜明的创新。

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笔画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工笔画的探索最早始于魏晋南北朝,以顾恺之《洛神赋图》为代表,画家主要以線条描绘人物,设色古朴。隋唐五代是工笔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有闫立本、吴道子,他们突破南北朝“铁线描”的表现技法,将南北朝工笔画重彩艳丽的格调转换为一种浓墨兼备的新画风。宋元时期,工笔画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分为精细的宫廷绘画与写意的文人士大夫绘画。明清时期工笔画逐渐衰落,到近现代才有所改观。当代画家通过对中西文化交融的探索,创造了很多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工笔人物画作品。

二、罗寒蕾工笔人物画风格特点分析

在现当代工笔人物绘画中,何家英的含蓄清丽、徐启雄的美感抒情、于敏的清婉劲健,均是匠心独具、自成一格。当代还有一位优秀的工笔人物画家—罗寒蕾,作为当代优秀的工笔人物画家之一,受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影响,在题材选择、线条、设色安排上都展现出独特的内涵。她擅长以线造面,对墨色的巧妙运用有着特殊的魅力。

罗寒蕾总结前人经验,又勇于自我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她的作品细腻而淡雅,画面人物与物象之间相映成趣、别具风格,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一)选材特点

罗寒蕾的绘画风格极具特色,却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她在题材选择上经历了多种转变,偏爱塑造女性形象,且大多数人物形象来自她的日常生活。她对题材的描绘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描绘生活片段。她注重观察生活,将生活带入艺术创作。获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展”最高奖的《早班地铁》是罗寒蕾的早期作品之一,是她在地铁采风时所作。画面中三个人物形象—似乎在等待他人的青年男人、步伐轻盈的少女和干练自信的女青年,生动地构成了一幅简单而有趣的生活画面,反映了罗寒蕾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第二类是描绘独立的女性形象,她把女性的美描绘到了极致,她的绘画对女性的本质作了高度的概括,作品中的女性独立、淳朴、典雅而圣洁。获2011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的《阿杏》就是一幅关于女性形象的作品,整幅作品简单纯粹。画面中,“阿杏”身着白色长袖、黑色牛仔裤,忙着修补鞋子。与传统修鞋匠的形象不同,罗寒蕾选择了一位女性修鞋匠的形象,独特的选材也使她的画面充满趣味。作品中的独立女性形象源于一个很平常的生活场景,罗寒蕾通过这个平凡的女性形象赞扬了普通人的自然美。

第三类是描绘家人、朋友,尤以女儿居多。她的作品《星星有几颗》描绘的就是女儿微微的形象。这幅作品表现了微微在夏天出门戏耍后回家坐在编织凳子上,懵懂地张开双手数汗珠的情景。画中的微微扎着两个小辫子,脱掉上衣,俏皮可爱。微风吹过,带来丝丝凉爽,轻抚着女孩的柔软细发,她伸开两只小手,肉嘟嘟的脸上认真的神情,仿佛使人听到母亲与女儿一起数数的声音:“一、二、三、四、五……”怎能不使人感到脉脉的温情呢?又如《蓝精灵》里扎着两个小辫、身穿蓝色连衣裙的小女孩,好似翩然起舞,罗寒蕾笔下的女儿象征着率真、纯洁与美好。作品《大的小的》描绘了母亲抱着女儿入睡的情景,大的抱着小的,大小身躯紧紧连接在一起,犹如一股暖流,直入人心,这正是最平凡的母女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绘画技巧也愈发成熟,画面简单却不使人感觉空旷、单薄,带给人更多的是浓烈的亲情之感,是她与女儿之间的温馨。

不管哪一类作品,罗寒蕾的选材都贴近生活,把生活感受融入绘画,为工笔人物画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气息,正是因为对生活的细致感受,才形成了她题材选择的独特视角和特有的艺术风格。

(二)线条的特点

众所周知,线条作为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绘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罗寒蕾之所以在线条上有着独特的风格,主要在于她对绘画的刻苦钻研。在绘画前期,她以临摹古画为主,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所以她多次临摹《八十七神仙卷》,并在临摹期间反思、学习。除此之外,她还钻研宋人小品和优秀古画,故而其画中线条、颜色的运用都富含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罗寒蕾的线条运用非常考究,十分具有特色,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线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罗寒蕾的线条有两种特点:一是以线体现质感;二是纹理表现。在这两方面,罗寒蕾的绘画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效果令人震撼。

线条可以概括人物、事物的形,也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质感。细致观察罗寒蕾的作品,不难发现她以线体现质感的特点。《阿杏》里修鞋的铁器有着坚硬的质感,衣服有着柔软的质感,《你不孤单》里羽毛有着柔顺的质感,无论柔软还是坚硬,罗寒蕾都利用线条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使形象具有生命力。

绘画中常见点、线、面的运用,罗寒蕾更是注重以线造面,利用点和线之间的结合使用,通过主观创造,表现出不同事物的纹理效果。罗寒蕾为了表现出衣物的纹理,不惜使用布料在宣纸上拓印,以求达到一种细致真实的纹理效果。在罗寒蕾的很多作品背景里都有类似于布的纹理,实则是她用一根一根线条勾勒出来的网,她称其为“织网”,这也是她特有的线条风格。正是由于她在线条上的耐心刻画,才使画面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罗寒蕾在作品中多使用线条,将线条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呈现出一种神韵。她的线条鲜活而不呆板,笔笔生动,充满活力,线条就是她艺术精神的最好表达。

(三)设色的特点

早期的工笔人物画多为白描,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彩在工笔人物画中逐渐被运用,无疑为工笔人物画增添了更多的生动之处。罗寒蕾曾跟随蒋采萍(工笔重彩开创者)学习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运用,在蒋采萍的指导下,她逐步掌握了工笔重彩人物绘画的技巧和方法。罗寒蕾作品中的设色区别于其他画家,具有自己的特点。她的设色相对复古,这使她的作品更典雅、大气,尤其是善用黑白两色,使画面单纯、简洁、淡雅,表现出生活的平凡气息。

罗寒蕾尤擅运用黑色,她以墨色的浓淡来表现作品中的衣服、物体等。在《婚姻·父母》中,椅子的颜色用黑色来表现,使用象牙黑(比普通黑色更黑的颜色),对黑色进行了区分。画面中人物的衣服用白色来表现,稍以淡墨渲染,形成了强烈的颜色对比,整个作品整洁干净,和谐统一。

在设色上,她使用彩色较少,即使加入颜色调和,每一幅作品也仅选取两种左右。在《暗香·玉佩》中,设色就仅采用了两到三种,头发的黄色、玉佩绳子的红色以及玉佩上的些许翠绿,设色简单,但画面不乏丰富性。

罗寒蕾的设色相对平稳,没有太大的风格转变,这也看出她生活的纯粹,这种设色也是她代表性的繪画风格之一。

(四)意境的特点

在罗寒蕾的工笔人物画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画面具有宁静优美的意境,如《独舞》系列作品带给人一种轻盈的意境美,每一张画里的人物好似在眼前翩然起舞,让人置身于曼妙的舞境之中,笔意生花,大抵如是。这种画意,能使忙碌的人驻足停留,也能使人跟随画中的女孩一起舞蹈。罗寒蕾作品意境的表达也可以从她的“寒烟描”画法中体现出来,她的“寒烟描”与传统的白描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寒烟描”更像是“阿卡贝拉”,她笔下的线条生机盎然,各种线条更像是丰富的人声。深浅不一的线条交织着、渲染着,如同人声模仿的各种的乐器伴奏一般,把白描衬托得更加凸出,更加意味深长,为观者营造出绝妙的意境,这种意境如风、如溪流、如烟、如雾,彰显出中国画的生命力。

在风格多变的现代艺术创作中,意境的表达方式纷繁多姿,如熟知的喷溅法、拼贴法等肌理表现方法等。在罗寒蕾的工笔画中,不仅有对前人精髓的传承,也有技法的独特创造,这使她的绘画有一种特殊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是《旅途》中女青年手持机票在旅途中思索的状态;也是在《等待》中表现出来的肌理效果,远看如渲染,近看是一笔一笔勾画出来的“织网”。这种细腻传神的意境更触动人心。

三、结语

随着工笔人物画的不断发展,艺术家们也大步走在创新的道路上,以罗寒蕾为代表的当代女性画家,其绘画思想和绘画技艺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她在工笔人物画上的创新与研究,赋予工笔人物画新的面貌。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并在构图、色彩上不断创新,用传统绘画的方式,通过笔墨与线条的交汇,聆听生命的细语。

作者简介

徐清伟,1997年11月生,女,汉族,山东聊城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画。

任昱桥,1996年11月生,女,汉族,山西临汾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

猜你喜欢

设色工笔工笔画
《岩高千尺虎》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独白系列之三》
李文慧作品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