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业”实施路径探究
2021-01-16杨静
杨静
为落实“双减”政策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构良好的教育生态,武汉市芳草小学就学生作业如何设计,设计质量是否高,是否适合学生,作业批改的方式是否有效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践行和探索,学校把“有效作业”作为一种坚实的追求,交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答卷。
直面学生作业现状,探索“有效作业”实施路径
学校随机抽调了南、北两个校区9个教学班453名学生,围绕作业时长、作业量、作业种类、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作业形式、作业评价及反馈方式等几个维度展开了问卷调查。
从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造成学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不扣教学目标或者超越课标,拔高了要求;作业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作业,缺乏弹性要求;作业数量多,容量大,有些作业学生无从下手;重视课后,忽视课中。
本学期,学校精心挑选了《家庭作业迷思》《名师作业设计新思维》《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与命题设计》《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等书籍,分发给不同年级教师,间周一次开展作业设计方面的学习分享交流。
建立有效的作业体系。每一门学科都要基于课标要求,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系统地设计不同年级的作业内容,确保作业难度、要求、类型等方面纵向序列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无效的作业负担;同一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作业体系要相互关联,形成呼应;每一门学科从作业设计到批改、讲评、辅导之间都要有系统的思考。
围绕目标,养成作业习惯。对于各项作业,都需规范答题格式和书写细节,例如低年级一开始就严格地按规范要求进行作业管理,鼓励中高年级学生丢掉改正纸,少用涂改液。每位主学科教师都有一本作业情况记载本,用来记载学生每日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在批改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或新思路做法。
立足教材,有效帮扶学困生。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导处制定帮扶计划,每月组织检查,记录学困生作业表现及存在的困难,着重关注学困生作业的整洁度。
根据学情,精心创设支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不同的作业类型,学校科学地设计支架,从而实现作业的实效性。把中段的预习支架简要概括为八个字: 读、标、组、思、问、画、查、写;高段的预习作业,以学习单的形式呈现,分为易错字音、易错字形、词语积累、疑问与困惑、主要内容和思维导图六个板块。
读后感如果缺乏指导,学生写出来的与其说是一篇读后感,还不如说是一个故事复述。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要略写,而感想、感受、感悟才是详写的部分,要教学生及时记录,养成边读边批注的习惯。
复述贯穿小学各年级,二年级是借助图片讲故事,三年级是详细复述,四年级是简要复述,五年级则是创造性复述。教材中已经提供了相应的复述支架,教师就需要依据学情对支架进行优化,针对不同形式的复述,搭建不同的支架。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支架辅助下,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故事。
在一次次教研碰撞中,我们还设计了针对课文内容提问的支架,绘制思维导图的支架,有效地查阅资料的支架,习作自评互评的支架。巧设作业支架,解决学生无从下手的作业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作业实效性。
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式作业,践行跨学科作业探索与实践
为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近几年一直在坚持实施实践性作业——“讲练计划”,学期初各年组根据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制定讲练计划,以便每周有序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通过在人人通平台上观看学生上传的作品,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查漏补缺。与线下作业相比,线上作业具有随时随地、基于数据诊断分析精准施教、批改反馈及时、个性化推送、作业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可以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
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上作业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最大的劣势在于学生难以在线上高效地完成社会实践、合作性作业,并且容易对学生视力造成损害。所以,为减少电子产品对学生视力的损害,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规定每周一至周四为无电子作业日,教师不得布置与电子产品有关的作业。
利用集中备课教研时间,依据作业设计策略,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作业设计的专题研讨活动,提倡教研组内老师群策群议商讨最优化作业,对于在布置作业方面有创新的老师予以表扬、推广,以保证作业适量、有趣。每年寒假,学校推出“十全十美”作业大餐,2020年,学校将“语文+美术,英语+音乐,数学+科学,体育+劳动,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五大板块进行了跨学科融合,相较于抄写、背诵、书面练习等传统作业,更注重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元认知能力等。跨学科作业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能“为跨而跨”,更不能流于形式;跨学科作业与学科作业的数量比例要合理,要形成有机的整体。
让“有效作业”高效、长效,构建真正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体系
家校协同,共同落实“双减”政策相关要求。“双减”之路任重道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思考,提高作业有效性,提升作业质量,促进学生有效吸收;家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把“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此提高作业质量。严控作业总量,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精选习题,继续提倡分层布置作业,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学习习惯都存在差异,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有针对性地让他们通过“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完成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层次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布置作业,看似一项常规而简单的工作,实则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只有吃透课标和教材,深刻认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以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为出发点,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通过布置少而精的作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作业、编题命题的能力,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把作业设计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重点。学校将把作业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内容,探索最符合学科特点、最能体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作业。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各教研组集体研究,分工协作,以一个单元、一个学段、一个学期或学年为时间单位,系统化地选编、改編、创编具有校本特色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作业的难度与数量,必要时还可以依据因材施教的理念来布置个性化作业。
“双减”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作业、评价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学校给教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低效的、无效的工作任务,让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密切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工作中,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构建真正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体系。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