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治方法探讨
2021-01-16姚丽萍
姚丽萍
摘 要:马铃薯种植想要达到预期效益,就要做好病害防治。马铃薯病害比较多,采用单一防治技术和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预防与控制病害效果。围绕马铃薯病害,探讨了综合防治方法,希望对马铃薯种植管理工作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马铃薯;病害防治;综合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09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1 研究背景
马铃薯种植易受到病害影響,导致产品品质下降,无法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马铃薯病害类型多,如早疫病、青枯病、软腐病等,采取单一防治技术难以达到良好效果。因此,应采取综合防治方法,增强病害防控实效。
2 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2.1 早疫病
2.1.1 症状
马铃薯病害多,早疫病是常见类型。其发病一般在叶片上,有时会出现在块茎部分。马铃薯出现早疫病后,叶片上会有病斑,形状为圆形或轮纹状,颜色为黑褐色。病斑直径3~4 mm,比较严重时叶子会因为患病而干枯,最终提前脱落。块茎部位出现早疫病后,病斑形状、颜色与叶片患病相似,区别在于皮下有干腐现象。
2.1.2 防治方法
(1)要合理选择品种。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择优产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尽量挑选早熟的品种,使马铃薯不仅能适应气候与环境,保证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能抵抗病害,提早成熟,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2)合理选择种植地。土壤要肥沃,并尽量将马铃薯栽种在干燥地块。
(3)科学施肥。施肥时,除选用有机肥外,应结合实际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施用配方肥。马铃薯生长状态好,具有抗病能力,有利于减少病害出现和影响。
(4)综合运用化学、生物、物理防治技术,掌握早疫病出现规律,在暴发前喷施药物进行防治。用浓度为70%的代森锰锌可湿粉制成500倍溶液,或者熬制波尔多液,也可购买粉剂直接配制,将其喷施到植株上[1]。一般要连续喷药,次数为2~3次,每次间隔7~10 d。
2.2 晚疫病
2.2.1 症状
马铃薯病害中,晚疫病危害大,对叶片、植物茎秆及果实影响严重。患病后,叶子上会有斑点,颜色为绿褐色,尤其是在湿度比较大情况下蔓延比较快。晚疫病会使茎秆出现条状斑点,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整个植物黑腐,对马铃薯果实影响大,薯块会变成褐色,不断扩散,最终腐烂。
2.2.2 防治方法
(1)从源头消除病菌,最大限度降低初侵染病风险。马铃薯储藏前做好挑选,将携带病害的马铃薯挑选出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采取无病留种的方式,从根本上控制病害[2]。
(2)马铃薯栽种要确定好时间,在种植后科学管理。对栽种地进行处理,选择符合栽种要求的土地,通过深耕使土质疏松,提高土壤透气性,有利于马铃薯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3)马铃薯患上晚疫病后,需要及时用药物进行治疗。可使用浓度为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粉与水按比例混合搅拌配制为溶液。也可使用波尔多液,配制比为1∶1∶200。一般情况下喷药1次无法根除,故要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7 d,最长为10 d,避免因为间隔时间太长影响防治效果。
2.3 病毒病
2.3.1 症状
马铃薯生长中会出现病毒病,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坏死型、花叶型、卷叶型,都会影响马铃薯生长,使其出现矮化、坏死等情况。
2.3.2 防治方法
(1)从源头抓起,选种尤为重要,应栽种无毒种薯。需要完善种薯繁育体系,做好基地建设,剔除存在病毒病的马铃薯[3]。在种薯繁殖过程中,栽种经过茎尖脱毒技术处理的种薯,可减少病毒病出现。
(2)马铃薯品种选择要考虑优质优产,还要考虑品种实际抗病能力和栽种耐病能力强的品种。
(3)马铃薯栽种完成后,在出苗前后要精心管理,提前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并注意除草和施肥。施肥要结合马铃薯生长需求,除施氮肥外,还需补充好磷肥与钾肥。马铃薯田间管理要提前完成排水设施建设。
(4)马铃薯病毒病治理中,需要使用浓度为20%的病毒A可湿粉配制为500倍溶液,将其喷到马铃薯上。
2.4 软腐病
2.4.1 症状
软腐病是马铃薯常见病害,对叶子和茎秆产生影响,会导致发黄和腐烂。软腐病蔓延速度快,在平时管理中要注意观察。如果接近地面的叶子有病斑,则说明可能患上软腐病,需要及时防治。
2.4.2 防治方法
(1)软腐病防治要打破病害形成环境,控制好栽种密度,增强田间透气性,以减少病害出现。软腐病在很多情况下是田间湿度过大造成的,在管理时应降低湿度。
(2)平时田间管护中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马铃薯苗存在病害,应及时拔掉,并带到马铃薯栽种地外处理,防止病毒在田间扩散。利用石灰消毒,防止病毒传染。
(3)马铃薯软腐病防治可使用浓度为50%的百菌通可湿粉配制为500倍液,在合适时间喷洒。
2.5 马铃薯青枯病
2.5.1 症状
马铃薯患上青枯病后,植株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矮缩的情况。另外,青枯病会使马铃薯叶子下垂,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4~5 d,最后整个植物的叶子萎缩,直到全部死亡。比较特殊的是,患病的叶子依然是青绿色。患上青枯病后马铃薯的薯块会变成褐色,切开之后还会有白色黏液,存在溃烂状况。
2.5.2 防治方法
(1)马铃薯青枯病防治要采取轮作的方式。实际操作中,可选择与禾本科植物轮作。
(2)选择品种时,要考虑栽种抗青枯病品种。
(3)马铃薯种植是育苗非常重要的一环,应采取无病育苗的办法。
(4)马铃薯出现青枯病后要及时拔掉,并用石灰对栽种地消毒。
(5)加强种植管理,合理施肥,全面补充各种生长所需要养分,可选择配方肥。
(6)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可喷施7 500倍植宝素溶液和6 000倍爱多收溶液。还可采取施石灰的方式调节土壤酸碱度,但要控制好量。
(7)青枯病暴发以后,在刚发病时可使用硫酸链霉素防治,将药物灌到马铃薯根部。这项操作要连续进行,次数为2~3次,每次灌根间隔为10 d。
3 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3.1 坚持基本原则
马铃薯病害多,采取综合防治方法可以达到良好成效。要坚持预防为主,对马铃薯病害进行研究,掌握不同病害发病时间规律,分析病害相关因素[4]。
在病害出现之前,提前通过农业防治手段、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措施进行预防。提前防治马铃薯病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保障马铃薯高产与优质。综合防治马铃薯病害,将各种防治技术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病害防治效果将更显著。
3.2 种植前病害综合防治
马铃薯病害防治要强化农业管理手段,选择无害、抗病害能力强的种薯。马铃薯栽种区域要完善繁育体系,建立繁殖基地,并做好宣传,让种植户尽可能选择脱毒耐病品种[5]。
选择色泽好且光滑的种薯,还要检查种薯,确保表面没有病斑和伤口。将种薯单独存储,控制好存储地的湿度、温度等,防止马铃薯发芽或出现病变。马铃薯栽种要确定好时间,一般在2—3月栽种,具体时间根据所在地区海拔、气候等确定。
一块地如果连续种植马铃薯,病害会非常严重,因此要采取轮作。轮作要挑选好植物,植物不能与马铃薯有同样的病害。马铃薯适合与豆类植物轮作,也可与禾谷类植物轮作,时间一般在3年以上。
马铃薯栽种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将种薯泡在1%石灰水中,60 min以后取出,放在通风地方自然晾干,达到消毒目的。
3.3 种植管理中综合防治
马铃薯种植管理中要综合防治病害,还要强化绿色技术应用。掌握马铃薯常见病害的类型以及病害出现时间,结合以往防治经验,针对病害制定综合防治方案[6]。
通过农业防治技术,比如科学施肥、合理确定灌溉量和方式等,使马铃薯根茎强壮,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平时做好排水工作,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选择高垄栽培,可达到比较好的病害防治效果,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防治马铃薯病害,将其与农业防治手段结合,相互补充,各自在病害防治中发挥优势,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在必须使用的情況下选择高效和污染小的药物,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马铃薯病害与气候有一定关系,应明确其关联性,提前预警,提醒种植户提早预防。
参考文献:
[1]孙彦萍.榆中县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探讨[J].甘肃科技,2018(5):141-143.
[2]王宇,王影.试论马铃薯病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9(7):19-19.
[3]冯明义.马铃薯病害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19,16(2):22-23.
[4]张冬梅.马铃薯生产中的病害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2016(6):34-35.
[5]尹丽娟.马铃薯生产中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2019(7):36-37.
[6]王晓丽.马铃薯枯萎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的初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