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长季节追肥对紫叶李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2021-01-16王春明

种子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酶活性

王春明

摘    要:紫叶李是目前城市建设绿化的常用树木种类,随着其需求规模不断增大,育苗数量也随之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紫叶李自然生长速率较低、对严苛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负面问题开始凸显。为解决相关情况,对生长季节追肥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明确其对紫叶李生长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长季节;追肥处理;酶活性;紫叶李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01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687       文献标志码:B

自然环境下,紫叶李生长与保护酶活性对种植效率有关键影响。为提高紫叶李在城市建设绿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与环境适应能力,对生长季节追肥处理措施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主要功能,为后续种植紫叶李树种提供参考。

1   试验应用材料与方法简述

1.1   试验材料、条件

本试验时间长度为6个月,在甘肃某林木育种中心开展基础活动。试验所选择的紫叶李树木种类主要为3年生苗,培育时间距试验移植时间约两年。栽培密度规划为40 cm×45 cm,移植结束后1年对苗木展开修剪处理工作。修剪过程中,应当剪除冬季环境下抽条产生的枯枝,并保证苗木本身处于无病害、无虫害的状态。在试验开始后1、2、4个月各进行单次灌水处理,并在3、4个月开展除草工作,避免杂草干扰正常生长。试验田地基础肥力较为优越,有机质含量为11.23 mg/g,碱解化氮元素含量为30.47 μg/g,P2O5含量为12.49 μg/g,

K2O含量为68.97 μg/g。

1.2   试验设计细节

本次試验流程共设置4个追肥处理方案,其中N1号方案作为对照组,不施加氮肥,N2号方案氮肥追加处理量为8.60 g/株,N3号方案氮肥追加处理量为17.20 g/株,N4号方案氮肥追加处理量为25.80 g/株。

在试验氮肥选择过程中,将尿素作为基础应用材料,使其内部氮元素含量达到46%。在试验设计阶段,将追肥施加量分为两份,进行平均化处理。首份氮肥在试验开始阶段施放,次份在两个月后施放。在追肥处理过程中,在紫叶李根茎约10 cm处进行挖沟处理,沟深12 cm、宽15 cm。挖沟完成后,将追加氮肥与土壤混合(1∶3)。混合均匀后施放在沟内,覆盖土壤并踏平。在处理结束后2 d,需要进行单次浇水,避免出现水分不足问题。每次处理应当选择3行试验树木,每行20株。施肥结束后悬挂登记标牌,在随机组区域进行3次重复。

1.3   取样与测量方法

本次试验田间取样工作分别于试验开始后的1、2、3、4、5个月展开,主要对紫叶李树木枝条生长长度与叶片进行数据与样品收集。枝条增长长度可以采用卷尺工具衡量,精度应当为0.1 cm级别[1]。在测量过程中,取30株作为基础调查结果平均值计算条件,有效控制数据偏差。在对叶片取样时,选择10株紫叶李树木,并按照树冠上、中、下3个部位共同取样的方式处理。各部位取3片叶片,将其存储于冰镇保温箱内,在实验室中冲洗后测量保护酶活性。

测量SOD活性级别时,可以采用NBT还原处理方式进行操作。POD活性级别测量应当利用愈创木酚操作方式处理,CAT测量可利用紫外线吸收方式处理。在测量过程中,酶活性分析应当至少检查6次,并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数据。

2   试验过程

2.1   枝条生长影响

分析试验数据结果发现,在生长季节追加施放氮肥可以大幅度提高紫叶李枝条生长量。

在试验开始后1个月进行测量发现,N2号、N3号、N4号方案比对照组生长量各提高27.37%、61.93%、72.33%,差异较为显著。N2号、N3号、N4号方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证明追肥量的不同在1个月内对枝条生长产生的影响处于一致状态。

在试验开始后2~5个月分别进行测量发现,N3号比对照组生长量提高了5.40 cm、11.02 cm、15.13 cm、16.42 cm,差异较为显著。这些数据证明,N3号试验方案具有显著促进枝条生长效率的功能。N2号方案成长级别相对较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现象证明,氮肥施加量从N3号方案级别降低至N2号方案级别会导致枝条生长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N4号方案相对于N3号促枝条生长级别无显著差异,证明继续提高氮肥追加释放量无法取得更高的优势。

2.2   CAT活性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发现,追肥量差异会对紫叶李树木的CAT酶活性含量产生显著影响。

在试验1个月进行测量后发现,N3号方案相对于N4号方案活性级别提高2.85%,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数据证明,追肥量在N3号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会降低CAT活性级别,但效果相对较差。N3号方案相对于N2号方案会显著降低CAT活性级别,N2号方案比对照组活性提高9.68%,无显著差异。这一数据证明,N2号方案与对照组相比,无法有效提高基础CAT活性级别。

在试验后2~5个月进行测量分析发现,N3号方案CAT活性级别提高极限可达24.39%,整体差异显著。这一数据证明,N3号方案能够显著提高紫叶李活性级别,而N4号方案相对于N3号方案的提高效果不显著,证明N4号方案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AT活性,但无法对试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N3号方案相对于N2号方案CAT活性提高极限可达11.97%,差异较为显著。这一数据证明,N3号方案能够在N2号方案基础上提高CAT活性级别,同时N2号方案本身可有效促进CAT活性提升,由此能够证明生长季节追肥具有强化紫叶李CAT活性的重要作用[2]。

2.3   POD活性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发现,追肥处理方案不同会对紫叶李POD活性级别产生差异化影响。

在试验开始后1个月进行测量发现,N4号方案相对于N2、N3号方案POD活性级别提高16.95%、8.24%,差异不显著。这一数据表明,追肥量不同,在1个月内对POD含量的影响处于同一水平段内。

在试验开始后2个月、5个月进行测量发现,POD活性级别中N3号方案处于最高状态,高于N4号方案,具有显著差异。这一数据表明,追肥量从N3增加至N4级别会在两个月内使POD活性处于下降趋势,但整体作用相对较小。N3号方案相对于N2号方案差异显著,证明追肥量从N2提升至N3级别会大幅提高POD活性级别。N2号方案相对于N1号方案差异同样显著,可以证明N2号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有效增加POD活性级别。在试验开始后3~4个月时,POD活性处于最高状态,N4号方案高于N3号方案,差异较为显著。这能够证明在3个月内增加追肥量可以有效提高POD活性,而N2号方案与N1号方案在3个月内不会对POD活性级别产生显著影响。

2.4   SOD活性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发现,不同追肥处理方案对紫叶李树木的SOD活性级别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在试验开始后1、2、5个月内进行测量发现,SOD处于最高级别时,N3号方案与N4号方案相比提高效果无显著差异。这一现象证明,3个月内追肥量从N3级别提高至N4级别会削弱SOD活性,整体生长效果不显著。N3号处理方案高于N2号处理方案,差异较为显著,证明3个月内追肥量从N3减至N2级别会导致SOD活性下降。N3与对照组相比,提高较为显著,证明N3号方案可以有效提高SOD活性级别。

在试验开始后3、4个月内,N4号方案SOD活性处于最高级别,与N3相对比无显著差异,证明两个月内从N3号级别提高到N4号级别会增加SOD活性,但效果相对较弱。

3   结果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在生长季节时间段进行追肥处理,能够大幅提高紫叶李生长速率,间接增加枝条生长量,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3]。试验显示,紫叶李树木枝条生长级别与追肥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追肥量级别超过N3号方案后,对生长量的正面影响逐渐降低,效果不显著。从经济角度判断,追肥量需要控制在N3号方案级别,避免进一步增加追肥量。CAT酶活性在2~5个月内均随着追肥量增加而升高,这一现象表明,追肥处理可以有效增强CAT活性级别。从追肥量角度分析,从N2号方案提升至N3号方案能够增加CAT酶活性,但进一步增加至N4号方案级别效果不显著,这一现象表明N3号方案已经接近CAT活性最佳释放量级别。POD活性影响方案中,N4号表现最为优秀,但与N3号方案相比仍然不存在显著差异,与SOD活性研究结果相似。因此,N3号追肥施加方案具有可靠的经济优势,应当推广。

结合试验对生长时期追肥处理影响分析发现,此类操作能够对紫叶李生长速率与保护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4-6]。因此,需要在未来种植过程中重视相关方案的应用,确保追肥释放量处于最佳级别。

参考文献:

[1]于晓跃,路斌,史宝胜.外源生长物质对紫叶李扦插生根的影响[J].林业与生态科学,2019,34(3):314-320.

[2]黄晗达,祁永,杨静慧,等.不同地区的盐碱土对紫叶李、红叶桃生长的影响[J].天津农林科技,2018(3):9-11,13.

[3]杨思佳,于晓跃,史宝胜.紫叶李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8(1):21-27.

[4]王磊,黄婷婷,刘秋凤,等.叶面追肥对机采茶园茶叶生长、机采效果及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8,31(2):367-371.

[5]徐福慧,李恒飞,韩飞,等.不同施肥处理对紫叶李生长效应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9):102-106.

[6]馮海华.生长季节追肥对紫叶李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9,49(4):75-78.

猜你喜欢

酶活性
不同蚓粪添加量对红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临床用量的复方黄黛片及大剂量雄黄对大鼠肝脏主要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不同处理菌糠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百香果总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木质素降解酶系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降解木质素的活性
棉花—孜然间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氮磷钾配施比例对晒红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基于氢键诱导的纳米金比色传感器实时检测脂肪酶活性
鄂东南冷浸田不同中稻品种产量及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