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三线 智慧巡航”团台州市委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2021-01-16团台州市委

中国共青团 2021年24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网格预警

近年来,团台州市委借助省内首家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在温岭落地优势,以异常青少年预警干预机制为核心,统筹团(检)网融合、智慧治理、志愿领航、社校联动、组团干预、社会协同“六大维度”,实现数字化探索青少年保护。

建立三级联动机制。打造三级守护平台,县(市)区级层面在矛调中心建立“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守护中心”,专设心理健康服务窗口;乡镇级层面依托综治中心建立“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保护站”,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村级层面打造村居心理服务平台,织密集排查、监测、干预、援助为一体的守护网络。同时,推动社区与辖区内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以组织联建、社校联管、服务联动“三联机制”为依托,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由各镇(街道)团委统筹实行月例会工作机制,定期研判处置,推动青少年权益保护和“双零”社区创建工作在社区和学校层面落到实处。目前,全市建设“双零社区”75个。

设置责任协同机制。团市委与乡镇(街道)、社区、学校、网格签订责任书,并依托“四个平台”将异常青少年预警干预工作纳入网格员绩效(星级评定)考核和乡镇(街道)平安建设考核中,并由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定期进行抽查回访反馈。截至6月底,温岭市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已将4600名网格员纳入其中;临海市依托“强制亲职教育”平台及时劝诫制止、批评教育家庭监护不当、配合不力的父母,目前已对12位家长开展强制学习。

搭建闭环运行机制。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实行全年龄段筛查监测,卫健、教育等部门开展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搭建异常青少年预警干预信息化系统,对社区、学校、网格和矛调中心青少年维权岗等收集来的线索,按照“属地管理、四色预警、分级负责”的原则,定时完成流转,并建立帮教小组,定期跟踪、分析研判、及时处置,实行闭环运行,并在相关时间节点提醒综治、公安、检察院等责任部门,事件处理后由中心联合属地团委跟进回访、评估、归档。如临海市全市各中小学校每学期开展1次心理行为健康问题预警征象筛查,对于筛查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儿童,已实现100%评估、100%干预。

前端排摸识别广覆盖。依托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的“团干+社工+志愿者”队伍,搭建线上线下双检索维权帮扶渠道。线下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学校、进网格,开展异常青少年摸排、识别、上报;线上依托12355热线等平台,收集异常信息。以团温岭市委联合市检察院建立的异常青少年预警干预系统平台为例,截至目前,共有42支志愿队的3200名志愿者参与信息收集,收到预警信息共1330条,相继为800多位异常青少年提供帮扶。

中端研判处理细分级。依托异常青少年干预信息化系统,建立有效线索处置“24小时工作法”,根据异常程度分绿、黄、橙、红“四色预警”,并联合团干、专业社工、心理教师、志愿者等力量进行组团干预、定期跟踪、分析研判。截至目前,青少年预警干预系统共接收偶发性的争吵等绿色事件(一般)1267条;多次不良行为等黄色事件(较重)59条;多人打架斗殴等橙色事件(严重)4条;红色事件(特别重大)0条。

后端跟踪立档强服务。异常事件经由团委、社區、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分级预警干预后,由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联合事件属地团委、志愿者进行跟踪回访、评估、归档。截至目前,温岭市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共建立异常青少年档案32份,为22户异常家庭提供介入干预服务,帮助调解涉及青少年的矛盾纠纷34件。截至2020年12月,系统数据反馈有73.4%的异常信息转为正常;较之2019年,2020年底未成年人涉罪案件同比下降31.2%,未成年人被侵害人数同比下降12.7%。

网络阵地温情在线。在开通“12355”青少年儿童心理服务热线的基础上,开发“心灵驿站”公益平台,利用微信小程序,一键对接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开展远程问诊;搭建“心晴驿站”电话亭,在校园内提供私密空间;连线心理咨询师、治疗室“一对一”视频对话,三大平台24小时在线听心事、解心结、调心态、暖心窝。开设未保“云课堂”,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知识普及。如2021年举办的“未成年人法治知识线上竞赛”,1600人次参与;推出“青少年法治课堂”“少年!你怎么看?”等相关推文和微课视频8期,点击量近5000。

教育阵地悉心护学。将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对各中小学的年度考核。组织开展“教育强心”工程,配齐中小学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备,每学期至少安排8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1节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目前在临海市已完成70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标准化建设,计划在2年内全面实现升级改造。选取温岭中学、职业中专、市三中和锦园小学为试点推行“法治副班长”项目,以“学生带动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管理学生”工作模式,培养学生法治思维。联动社区和家庭,建立校内学生自治管理团队,形成了以“法治副班长”为核心的校园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处理,使矛盾纠纷能够得以妥善解决,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发生。截至目前,共评选123名优秀团干代表担任“法治副班长”,开展“阳光少年”成长计划等系列活动50场次,服务青少年1.3万余人次。

工作阵地切实护航。建立“青和力”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室,委派2名专业社工轮流入驻市矛调中心,开展矛盾调处、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青少年权益维护公益服务。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地设立维权窗口,梳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深化“跑小青”信访代办,发挥法律、心理等专业领域青年力量优势,主动介入信访和矛盾纠纷个案调处化解,助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深化共青团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截至目前,“青和力”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室解决矛盾纠纷案件30起。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网格预警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尼泊尔首家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
纠纷调解知多少
金融系统中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其统计物理性质
追逐
增加网格 以退求进
卷烟工业企业产品质量预警机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