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2021-01-16陈晓龙
陈晓龙
摘要 在政府部门工作中,近年来逐渐增加了对林业的投入,极大扩大了我国植物覆盖面积,同时也逐步缓解我国存在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水土流失现象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如果想要促进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实现林业育苗成活率的持续提升,就需要引进领域内的一些先进的育苗栽培管理技术。详细分析了现代化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希望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3.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9–0101–02
对我国林业发展而言,应用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该项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苗木质量、林业产量等。在当前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推进我国生态化发展步伐,而林业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林业栽培育苗管理人员工作中,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管理理念,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从根本上提升育苗成活的数量和质量,有效促进我国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1-3]。
1 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
1.1 种子培育技术
在林业育苗栽培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施种子培育技术,这是一项必要的工序。在种子培育技术中,主要保证种子可以获得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从而保证胚芽的生长,可以将不同种子特征作为依据,为种子设定不同的生长环境。在当前阶段我国林业所应用的种子栽培技术中,主要分为以下2种:(1)采用水浸催芽技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温水催芽、热水催芽等技术。温水是指温度在40 ℃~45 ℃之间,热水是指温度在80 ℃~90 ℃之间,将种子浸泡在水中,并控制浸泡的时间,如果采用温水催芽方式,需要浸泡8 h,如果采用热水催芽方式,需要反复地过筛和浸泡漂浮的种子。在完成对种子的浸泡后,针对已经膨胀的种子,需要使用木箱进行保存,并用草席覆盖在木箱上,木箱中的温度控制在20 ℃左右,等待种子发芽后,就可以进行播种。(2)采用温床催芽技术,在应用这一技术时,主要借助窑来进行,需要保持良好的采光条件,并在窑中铺设草席,将种子放置在薄膜上,在夜晚时间将草席覆盖到种子上,等第二天早晨再移开草席,对这一操作重复进行,经过几天以后,种子即可发芽并可以投入到播种工作中。
1.2 容器育苗技术
在林业育苗工作中,为了提升育苗的成活率,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传统育苗技术,以此为基础,提出容器育苗技术。在容器育苗技术中,可以有效保护苗木的根部,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让苗木可以健康地生长。但是,采用这一技术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育苗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病害,如果病害问题较为严重,甚至会给整个林场的苗木带来影响。因此,针对容器育苗技术,仍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不断改进,针对传统育苗容器,需要积极采用更加环保的容器进行替代。例如,法国研发了一种无纺布容器,这种容器使用了环保材料,借助无纺布和轻基质的材料进行连接、填充,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穿透性,并且便于在土壤自行分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环保性容器。采用这种环保型容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容器的弊端,并有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通过分析苗木的特征,还可以自行调节,以满足各个阶段的栽培要求,可以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实现了效率更高的林业育苗栽培工作。
1.3 育苗播种技术
在育苗栽培技术中,育苗播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最终苗木成活率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实际开展播种工作中,需要详细了解播种时间、土壤的厚度、湿度及温度等因素,并结合树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种子生长的环境。如果在春天播种,就需要适当提前播种时间,播种时尽量将土壤温度保持在10 ℃左右;如果在秋天播种,就需要关注晚霜期时间,通常情况下,选择在晚霜期提前5 d进行播种即可。此外,播种技术有很多,种子直播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将不同育苗种类作为依据,合理选择播种方式。例如,针对一些种子粒径较小的情况,播种工作就采用散播方式,针对一些具有较大粒径的种子,播种工作可以采用点状式播种。在林业育苗栽培技术中,移栽树木也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主要引进外地树种,然后培育树种,在栽培工作中,需要控制育苗床的长度、宽度、高度,以保证育苗的健康生长。
2 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措施
2.1 更新育苗管理理念
对现代林业发展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林业育苗栽培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影响。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育苗栽培管理人员是重要的指导人员,因此需要持续更新自身的育苗管理理念,并不断创新管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在各个环节中,管理人员需要明确提出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调动工作人员在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理念的学习中的积极性,从技术管理层面出发,逐步提升育苗栽培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并积极参与各种育苗栽培科研项目,实现对更为优质育苗栽培技术的研究,全方位提升林业育苗栽培管理质量。
2.2 促进育苗技术升级
在实际开展林业育苗栽培管理工作中,需要详细了解各个地区的特点,与当地气候、生态及地理等方面因素相结合,保证科学选择树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在育苗栽培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引起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促进育苗技术的升级。在引进先进的育苗栽培技术的过程中,不能按部就班地开展,需要在了解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研发出符合当地林业发展情况的栽培技术。例如,针对植物的种子,在处理种子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物理、化学等处理方法,保证植物种子的活性,在正式栽培工作期间,还需要相应地提升栽培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苗木的存活率。
2.3 完善管理制度
在实际开展林业育苗栽培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完善的管理制度,借助這一制度可以有效指导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工作,并且可以发挥有效的约束作用,可以督促工作人员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实现更高效率的林业育苗栽培工作。此外,还需要明确责任制度,明确划分并落实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保证在出现问题以后,可以准确追究责任归属,从根本上解决因工作人员个人失误而出现的林业栽培损失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4]。
2.4 苗期管理
(1)种子出苗期的管理。在播种前通常种子经过催芽,但是在播种到幼苗出齐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幼苗期发育而言,这个过程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关注水分因素,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种子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在对种子进行播种后需要进行多次少量的浇水,以保障土壤的湿润度,同时需要避免在苗圃内出现积水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种子腐烂,从而降低种子的成活率。需要关注温度因素,在播种时通常土壤温度都较低,在春季播种时尤为明显。在完成播种工作以后需要重视保暖措施,避免出现幼苗或胚芽冻死现象。
(2)间苗和定苗工作。在幼苗出齐后并生长到2~3叶时,需要以幼苗的出苗情况为依据,开展间苗、定苗等工作。在点播、撒播、条播等播种方式中,都会出现一些区域幼苗集中分布的情况,但是还有一些区域幼苗的分布较为稀薄,因此在幼苗生长到2~3叶以后,就可以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针对出苗密集的区域,先拔除其中的病苗和弱苗,保留壮苗,并将壮苗移栽到出苗较为稀疏的区域,保证对土地空间的充分利用。
(3)水肥管理工作。夏季是幼苗的生长旺盛期,在这个时期幼苗通常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夏季外界气温较高并水分蒸发量较大,幼苗十分容易出现缺水的问题,此时需要对幼苗进行少量多次的浇水,选择在下午阳光不强烈时进行。在播种前,通常都對土壤施加了底肥,但是底肥在6月以后就无法满足幼苗的生长需求,因此需要每个月进行一次追肥。
3 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育苗栽培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为了充分满足我国林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林业栽培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积极引进先进的育苗栽培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郎立刚.对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9(10):78-79.
[2] 马楠.浅谈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13):86-87.
[3] 任如月.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探究[J].种子科技,2020,38(11):67-68.
[4] 邓守君.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18):140 -141.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