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探究

2021-01-16朱桂存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26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制法治

朱桂存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已明确指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强调了民主和法治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未来和希望,学校是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主力军,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践行者,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不仅需要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背景下,将大学生法制社会摆在重要地位,创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做好大学生法制工作,培养大学生法制素养,提高大学生法制能力和水平,组织好法制教育的力量,逐步将大学生培养为对社会有用的法制人才和有法律意识的社会公民,带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建设重要性

(一)推进全面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方式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即将要迈入社会的群体,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领悟接受能力,能够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大学生所具备的良好的接受和领悟能力,可以较快的接受新的方针政策,近而提高自身的法制思维,推动我国国家方针政策的施行,全面贯彻依法治国道路。

(二)推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

目前在信息化社会中,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科技更为加快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让信息传播的更加方便便捷,我国最新颁布和施行的方针政策以及新闻和时间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迅速传播,并迅速被人们所熟知,但是这些信息是需要依靠法治思维和法律知识来辨别的,大学生具有正确独立的价值观念和认知,遇到新的知识和信息时能够通过自身法律思维和意识,辩证性的看待和辨别事件的真实可靠性,并以自身正确的观念和言论影响社会人群,近而将社会舆论朝着科学、积极的方向发展,影响整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才能得到贯彻施行,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理论,需要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素养的提升才能够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贡献力量。

(三)完善和满足自身人格需求

懂法、知法和守法是每个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社会一分子,更需要通过培养自身法律思维和意识,提升自我法律素养来顺应当今社会时代潮流发展。随着国家对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进程的推进和高校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懂得合理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拥有健全的法律人格,达到完善和满足自身人格需求的要求。

二、大学生法制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法治意识较弱

虽然随着网络诈骗和传销等违法活动的频发,国家和高校也加大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播和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但由于个人认知和偏见的影响,除专业的法律学生,其他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重要性意识不足,认为这是法律专业和律师所应当学习的东西,自身不犯法没有必要学习法律知识,导致自身在碰到法律问题时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式,法律意识淡薄。虽然一些学生也知道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也能够接受法律知识的学习,但其本身缺乏进取精神,对法律知识仅仅局限在教师课堂上三令五申的,对法律认知不清晰,实际上法制思维的形成不仅需要人们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还需要加强自我约束,内心真正拥护法律。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学生能够做出违反法律规则的事情或者是寻找法律空缺获取自身利益,从而酿造出一部部人生惨剧。

(二)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法律思维和意识的培养

学生虽然在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培养中占据主体地位,但也需要外界力量的推进,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基地,担负着重任,随着近年来校园法律事件的不断发生,高校也加大对学生法律知识的传递,但仍有很多高校培养学生法制思维的方式和方法老旧,将法律知识的学习放到思想政治课程中,而不是单独开放一门课程供学生学习,传统的思政课堂使学生最不喜欢听的课,再加上课程中主要是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知识较多,法律的针对性知识较少,且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学生的法制思维和意识稍显薄弱。一些开设有专门的法律专业和法律学生的高校相较而言法律知识的传播也较好,但对于一些不开设法律专业的学校来说,缺乏专业的法律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不利于学生法制思维和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三)父母没有做好家庭法制教育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素质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自家孩子的发展,因此父母自身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水平对孩子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制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目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往往对孩子法律意识方面的培养缺乏,再加上计划生育和生于成本的增加,对孩子的容忍度也更高,极易产生溺爱孩子的情形,或者是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行为性格发展,再加上自身对法律知识的淡薄,在生活中无意识的将坏的现象传递给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法制思维的形成,对孩子整个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起重要影响。

三、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和水平

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和水平,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为创新法律教育的途径,优化法制教育做出突出贡献,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首先,严格按照和遵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加大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弄通落实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要求,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开展系列讲座等形式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基本的法律概念,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拥有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法制公民,并逐步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衷心拥护者和实际践行者。其次,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开设法制教育课,加强法制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将法治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拆分开来,增加法制课程的内容,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计出合适的专业法制课程,帮助同学规避日后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法制需求。最后,将大学生法制教育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高校应当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学生课外实践以及网络教育等方面的渠道,逐步形成满足大学生法律需求,符合大学生法制学习现状的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法律知识和素养,一方面通过举办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法制教育系列讲座和论坛,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当前热门的法律案例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无意识的提高大学生法制思维和素养,有效预防校园犯罪行为,规避校园违法犯罪事件。另一方面利用好多媒体渠道,整合多媒体中法制知识资源,加大法制教育知识和活动的参与,通过相关知识的推送,引导大学生的行为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进行和开展,培养大学生理想思考的能力。

(一)提高法制知识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融合

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中明确禁止的并被国家所认可的是法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进一步强调了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道德也起到突出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和原则,这是由我国发展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规律。目前提起法律课程,很多人都认为是法律专业学生学习的,而提起思想政治课程则都认为是每个人所必修的,由此可见我国思想政治课程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加强法制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在全民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同时,提升其法律知识和素养水平,也有一部分高校尝试将法制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融合在一起,但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和教学资源的匮乏,很难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贯彻课程的法制作用。

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和法制课程相融合,不仅仅简单的将两者的内容拼接在一起,还需要将法制教育的思想和精华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具体的法律事件和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融合教材、案例和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学校教学目标将法制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作为课程基本目标,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强化法制教育,在对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分析和讲解时设置道德底线,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逐步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法制素养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学校通过组织创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基地和大学生法制实践活动的举办,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我国宪法、食品消费和安全法、交通安全法等,开展专题的法制教育,逐步提高大学生法制信仰和理念,通过法制实践活动的举办,让学生准确认知和理解法制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到基层的法制宣传活动中,并设置具体的学分,鼓励学生参与,通过和法律等部门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实践基地或建立本校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法制教育,将法制内容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法制化的校园环境,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作为国家机关,应当加大对高校法制活动监控和指导,公检法司等机关和律师等社会组织和高校之间开展法制宣传合作,举办不同类型的法制教育实践课程和宣传活动,对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相关的图书、视频等内容和作品,认真筛选出优秀作品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传播法制教育思维。

(二)以专业化的法律知识提供校园法律服务

校园是社会的一片净土,但并非不含任何法律问题,当学生在社会或校园内遇到法律问题是学校也需要给予专业的法律知识,传递我国自由平等公平法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来说,首先,学校可以派专业老师或聘请校外法律专家开展校园法律咨询、培训以及指导等优质的法律服务,请专业人士审查学校制度和决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定时举办法律讲座回答学生提出的法律难题,将学生所常见的诈骗以及法律犯罪等知识传递给学生,降低学生面临的法律风险与成本,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开设法律基本课程,向学生讲授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难题。再次,为心理有问题或面临难题无法解决的学生提供健康指导服务,目前大学中跳楼事件、恶性伤人事件等事件频发,这些事件不仅需要学校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化处理,还需要从根源上给予学生帮助,通过专业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疏通心理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心理健康方法,建立健全以保护大学生隐私权和投诉权的法律机制,防范和应对大学中所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事件和问题。最后,目前有一些高校频繁爆出教师欺压学生、对学生语言暴力、性侵犯等,但最终对教师的惩处大都是开除式或降低工资标准和岗位的行政处罚,而对于教师所处触犯的法律问题很少追究,当然这是由于教师的行为虽然违背道德,但尚未触碰到法律红线,使得学生遭受很多不平,因此高校可以加强对教师道德层面的规范和约束,开设防止性侵犯、语言暴力等问题的课程和讲座,要求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加大校园事件发生的成本。

四、结语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制社会的建设不仅能够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也能维护社会公正有序的环境,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需要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因此推出了法治国家建设。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任,而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也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法制教育也应当以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法制教育课程的学习积累法律常识,通过法律实践活动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近而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信仰,进一步提升自身法制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法制法治
慈善法制的当下问题与完善路径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民主与法制》杂志1000期大事记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中职生法制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