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2021-01-16朱小明欧阳碧媛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校企

朱小明,欧阳碧媛,肖 扬

(广西财经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领域面临着多维度的转型。首先,教育转型发展与经济转型发展密切相关,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提出要求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国内国际双循环意味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将促进对外开放,即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其次,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有必要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最后,交叉学科已成为中国第14个学科门类,意味着高校应积极探索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商务英语专业是国际商务与英语专业交叉的产物,其未来的培养机制和发展路径值得深入挖掘。

广西财经学院作为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旨在培养服务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因此,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研究案例,探讨在中国经济和教育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优化培养机制的对策建议,进而为改善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按照学校层次的差异,当前的文献分析了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独立学院等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针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对策建议。部分研究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等经济背景下商务英语的培养模式建设[1~4],或讨论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5~6]。为了在转型背景下优化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已有研究强调应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双师型”教师、深化校企合作、编撰优秀的商务英语教材[7~8]。

少数文献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问题。洪菁(2018)认为商务英语培养存在专业定位不清晰、师资缺乏、教学方法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并强调应通过产教融合实现商务英语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9]。产教融合的具体形式表现为校企对接,曾雪梅(2018)认为应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实践基地、共同课程、共同师资队伍等措施强化校企联合,发挥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10]。

尽管目前关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多,但现有文献仍有待完善。首先,当前文献主要聚焦于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方面,而较少研究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即应通过哪些渠道激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效果;其次,已有文献较少结合近年来国家经济和教育的转型背景,也没有在转型背景下挖掘商务英语专业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本文提出了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科交叉融合、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等背景下,加强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若干机制,因而是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

三、当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交叉融合度不高

商务英语专业的知识体系既涉及经济商务领域,又与英语专业密切相关,它是在经济学和英语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自2007年教育部批准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以来,该专业的交叉融合性始终面临瓶颈。从培养方案上看,不同高校在商务和英语两方面的侧重有所差异,许多高校将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于外国语学院,但也有部分高校在商学院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或过于侧重英语的学习,或过于集中在经济商务上,难以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恰当的平衡。从师资力量上看,由于英语专业的思维和经济商务领域的思维差异较大,一个教师往往难以同时驾驭两种思维模式,从而阻碍了英语和经济商务的快速融合。教材方面,经济学相关课程往往使用国内教材,造成专业知识与英语无法有机衔接,如果使用全英文教材,学生又容易过度关注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而忽略了经济学专业知识本身的重要性。外语类课程的教材则英语偏多,联系商务的篇幅相对较少。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也有待提升,基于商务英语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事实,许多学生仍按照一般英语的传统模式进行学习,较少结合经济商务的背景,因而不利于英语和商务的融合。

(二)差异化培养机制尚未建立

在就业市场上,招聘单位期望应聘者拥有自身独特的、他人无法取代的技能。多数高校一般将招收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划分为若干平行班级,各班级的培养模式完全一致,绝大部分核心课程完全相同,只有少数课程能够自由选择,这种通用式的培养方案可能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拥有的专业技能差异较小,从而与就业市场上期望的差异化人才不匹配。即使在商务英语专业内部,学生对商科和英语的偏好程度有所差异;而在提倡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不少学生可能对商务英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有所需求;在强调教育高质量的背景下,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质量,培养拔尖人才也显得非常重要。可见,高校应基于多个维度发展实施差异化培养模式。然而,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当前的高校普遍缺乏各种个性化的班级或组织,如人才实验班、交叉学科实验班等。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的差异化培养机制是高校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商务英语专业的外向型培养环境尚未系统建立

目前,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仍完全在国内培养,较少有出国交流的机会,因此尚未建立外向型培养环境。众所周知,在一种语言的环境中生活一定的时间,有助于快速掌握该种语言的语感,对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将大有裨益。一定期限的出口交流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了解当地的经济和商务环境,为将来从事商务英语方向的工作积累经验。当前,由于学生缺乏出国锻炼的机会,虽然付出了较大努力,也可能收效甚微,尤其在反应速度、“接地气”表达、具体国家的国情等方面存在不足。首先,即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了商务和英语专业知识,由于实践经验和使用频率的不足,他们也难以迅速输出想要表达的语言,从而无法迅速作出反应。其次,如果没有在英语环境下学习、工作、生活一定时间,往往很难掌握“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会出现语言表达呆板、灵活转换性不足的问题。最后,商务英语时常涉及各国的经济、地理等信息,若非身临其境,也难以真正掌握一国的经济体制、发展状况、人文地理等重要素材。总之,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也需要探索以国内培养为主、结合国外交流的新模式,鼓励学生短暂的出国学习。

(四)对教研结合机制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一直以来,商务英语的教学中都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学生无法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与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有关,本文将在后续讨论;二是学生无法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校没有重视教学过程与科研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机制。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表现看,专业知识与现实问题无法有机衔接,他们缺乏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释现实现象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主要仍是总结已有文献的观点,而较少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所选课题,因而难以形成有创新性的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只灌输基本的知识点,很少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即没有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在这种培养方式下,学生即使扎实掌握了专业知识,但由于阅读的都是教材,而没有接触前沿文献,也就不能掌握如何将专业知识用于分析现实问题的思维与方法,从而限制了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缺乏人才培养的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人才培养的质量显得更为重要。高校在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监督。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考核方式仍然是传统授课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较少在每堂课的课前和课后布置一定的阅读和练习任务,从而难以监督学生平时学习的状况。此外,多数高校平时成绩比重偏低,也降低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各高校输出的人才质量,社会尚未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现有的各种高校排名综合了教学、科研、就业、校友等多个维度,很少单独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详尽评估,难以比较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质量的优劣。由于高校和社会尚未建立人才的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容易出现经济学中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普遍缺乏,企业降低对人才市场的预期和薪资标准,导致素质较好的学生找不到令人满意的工作。

(六)校企合作机制有待健全

校企合作是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校企合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校企合作的意愿不够,二是校企合作不规范。许多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意愿不高,认为初出茅庐的学生无法承担专业领域的工作。为此,大部分学生只能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完成学校规定的实习要求。然而,个人所掌握的信息相对有限,所接触的实习岗位与商务英语专业的契合度不高,实习效果不佳。即使高校和企业形成合作,但由于学校无法有效监督企业对学生的调配,部分不负责任的企业也可能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安排一些与专业知识无关的琐碎任务,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企业实践。本质上看,造成校企合作困境的根源在于企业普遍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形成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意识。

四、转型背景下新型培养机制的构建

(一)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机制

为了使学科交叉融合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针对商务领域和英语专业的交叉融合不足问题,本文从培养方案、师资力量、教材、学生态度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第一,修改和完善培养方案。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在商务外国语学院,因此当前的培养方案中,英语类课程比重仍然偏高,有些课程有所重复,需要提升商务类课程的比重,如增加商务统计、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课程,精简一些相似度较高的商务英语类课程。第二,提升师资水平。商务外国语学院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不能仅仅瞄准外语类专业,可适当考虑引进若干国际商务或国际贸易领域的海外博士;广西财经学院作为地方本科类高校,还应当从内部着手,激励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强化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与此同时,英语方向的教师与国际商务方向的教师应加强交流。第三,编撰高质量教材。商务英语教材的组织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词句对应,而需要将国际商务理论的逻辑体系与英语的表达思维相结合,达到随机应变的境界;在现有商务英语类教材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经济学和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的运用,实现两方面知识体系的深度融合。第四,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和商务理论的意识。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各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统计和查询方法,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应重视基本商学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例如,可以鼓励本专业学生选择经济类专业作为第二学位或辅修专业,夯实学生的经济学基础。

(二)建立差异化培养机制

广西财经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一般有2~3个班级,完全可以建立差异化培养机制,差异化的维度也有多种选择。第一,由于商务英语专业是商科与英语的交叉,有的学生希望商科权重更高,有的学生则希望学习更多英语,因而在商科和英语的权重上可以对不同班级实施差异化分配。第二,为了培养该专业领域的高质量人才,商务外国语学院可以参照其他学院的方式,从学校各专业中筛选英语成绩优异且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成立商务英语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重新制定区别于一般商务英语班级的培养方案。第三,随着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商务英语专业应进一步寻求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差异化培养的第三个维度是探索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商务外国语学院可以与其他学院共同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院成立商务英语交叉融合试验班。当然,其他可能的差异化维度也有待挖掘。至于应按照哪个维度实施差异化培养,则应结合学校资源、学院发展、学生需求等具体情况加以确定。

(三)提倡人才培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机制

高校应补充建立商务英语专业的外向型培养环境,可以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出国交流的期限,就本科阶段而言,3个月可能较为合适。目标国家的选择需要根据当前国际环境、学校国际合作情况、学生意向等综合决定交流访问的国家。对广西财经学院而言,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欧美新冠疫情严峻的背景下,与广西毗邻的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国际交流的最优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广西对外贸易主要集中于东盟地区,学生通过出国交流将加深对东盟政治、经济、地理等各方面的了解,有助于将来更好地服务于广西对外贸易。关于学生出国经费来源,可由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承担,其中学校经费应占主体,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在学生完成一定实习任务的前提下,企业承担部分出国支出,需要学生自己承担的支出应尽量低。应当强调的是,国内培养机制和国外培养机制并非简单叠加,而应形成相互促进的格局。

(四)充分发挥教研结合机制的作用

要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前沿领域的文献。尽管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精力应用于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但可以推荐一些相关文献供学生阅读,使学生的思维跳出教材中简化的理论体系,通过阅读文献追本溯源,厘清相关内容的研究脉络,逐渐掌握研究方法,才能运用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考虑到课时有限,教师可以每周在课程外的固定时间开展答疑讨论活动,辅导学生提升科研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此外,学院可以规定学生应当参与讲座的次数,使其进一步了解商务英语领域的研究热点。

(五)优化人才质量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商务英语人才质量的监督机制依赖于高校的培养和管理。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目前,广西财经学院大部分考试科目的平时成绩只占30%,导致多数同学平时缺乏学习的动力,而是运用期末的一周临时复习,因此难以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未来的改革方向应当是,平时成绩的比重应不低于期末成绩的比重,为了增强平时成绩考核的有效性,需要任课教师在平时通过练习、期中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摸底,并根据测试结果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过程。人才质量的评价机制需要依靠企业和社会的反馈。目前的专业综合评价没有专门凸显人才培养质量,众多校友会和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制定商务英语的人才质量评价机制,对各高校输出的人才质量进行客观评估,定期发布商务英语专业高校人才质量排名,既有助于肯定努力培养人才的高校,也可以对排名靠后的高校起到警示作用。总之,建立商务英语的人才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是实现该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六)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应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培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让企业意识到与高校共同培养高质量人才对社会和自身的重要意义。广西财经学院借助办学60周年校庆之际,联络了多方校友,为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学校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和利用校友资源,促进学校和校友企业的合作,商务英语专业则需要与更多外向型企业合作,以确保学生专业与企业实践相匹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和企业共同拟定必要的书面合同,形成对学生实践的规范化管理,既要确保学生的安全,也应督促企业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因此,广西财经学院的商务外国语学院可以联合学校就业部门初步拟定校企合作的合同内容,待到与企业商谈学生实践的事宜时,便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做出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