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基本经验

2021-01-16焦连志杨升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垃圾文明分类

□文/焦连志 杨升沛

(1.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上海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上海)

[提要]上海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的大城市,其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实践卓有成效,这一制度落实的具体实践促成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生成。要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建立完备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导工作人员队伍,以此促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目标的实现。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庞大的消费能力使得居民生活垃圾的增长量大幅度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生活垃圾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之中,原有的生活垃圾露天填埋和垃圾焚烧等处理方式在应对快速增长的生活垃圾方面捉襟见肘,“垃圾围城”现象让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垃圾处理也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

一、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在农业文明时代,生活方式往往是遵循生态规律的,资源都被资源效能最大化的方式所利用,生活垃圾基本上都被以可循环的方式利用或者处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资源的利用方式。但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对资源开发利用范围的空前拓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不断跃迁,垃圾包括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就日益成为一个关乎城市发展、关乎人民生活的重要课题。

(一)生活垃圾分类是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需要。就生态文明的理念而言,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的生态理念会孕育不同的生产方式,也影响和形塑着人们的生态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观念的进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文明的理念愈来愈成为普遍性的文明自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凸显,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并将保护环境确定为基本国策,随着对生态环境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党的十八大上,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为国家发展的五大领域之一,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更为全面。

生态文明的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已经成为普遍性的共识。而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它其实也是一个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伴随的现代生活方式、文明生活理念形成的过程。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到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涉及到居民对消费与生态环境关系认识的改变,也关涉到居民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一个大而空的议题,作为一个美好的理念,如果只停留在党的文件中,停留在口头上,而不是落实到实际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特别是落实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行动中,生态文明建设就只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生活垃圾分类看上去是个生活中的小问题,但它影响着居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影响着生态文明理念能否在人们日复一日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中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基层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所有人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自觉贯彻和落实,每一个人都应当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承载者,也是生态文明理念的自觉行动者,只有人们普遍树立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二)生活垃圾分类是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需要。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标志。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一书中这样讲,城市从其起源时代便是一种特殊构造,它专门用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成果,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足以用最小空间容纳最多设施,同时又能扩大自身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更加繁复的形式,从而保存不断积累起来的社会遗产。他还指出,城市实质是人类的化身,是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场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创造,也是人们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实现美好生活的“创造”。城市建设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更关系到人们美好生活追求的实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体现着这一理念。

2019年,习近平在考察上海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既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思想的体现,也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和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为新时代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历史坐标。这一理念“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城市发展与人民利益高度结合,将满足人民需要作为做好城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鲜明的人民性特质,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的根本追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也回答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了谁,又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城市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体现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人民属性,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理念的重大发展。习近平考察上海时提出的“两城”理念“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民属性,更是赋予了在新时代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崭新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体现了新时代城市建设与治理中的“人民”主体价值导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城市治理、城市发展理念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生活垃圾分类是创造城市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之一,因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能减少生活垃圾量,避免生活垃圾不分类所导致的垃圾腐败等许多问题,有助于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避免生活垃圾腐败等诸多污染问题,有助于创建美好生活社区、创造美好生活环境,并以此为切入点,推进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而且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是需要家家参与、人人动手的创造活动,人们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实践,通过自己的垃圾分类行为来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是人人动手、人人享有的美好生活的创造和实现过程。可以说是关乎人们切身利益的、人们能够直接参与的构建美好生活的过程,也是美好生活的理念落户千万家,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的过程。通过人人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中,人们真正通过自己的行动参与创造了属于自己、属于自己社区的美好生活,这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过程,也是美好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化为人们的具体而直接的行动的过程,真实落实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能够增进人民群众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的主体感、责任感、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生活垃圾分类是解决上海市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压力的现实需要。上海是一座有着巨大人口和巨大经济体量的特大型城市,是引领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龙头”,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各种发展条件,人民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伴随上海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不仅仅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还包括与这种庞大经济体量和经济消费能力相伴随的巨大垃圾生产量。据有关数据统计,1978年上海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08万吨,至2017年已达900万吨,40年里增加了近8倍。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推动消费增长,也导致生活垃圾激增。据上海统计年鉴数据统计,2017年上海平均每天产生2.47万吨生活垃圾,以2,418万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天就要生产1.02公斤生活垃圾。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何处理好快速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体现着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理念,体现着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也是建设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态文明理念认识的深化,循环经济模式成为新发展理念实践的重要内容,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日益意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因此,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举措。上海市一直面对着不断增长的生活垃圾的问题,也一直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在2019年之前,上海就已经进行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作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城市,上海市在总结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经验的基础上,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一制度的实施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依据,让生活垃圾分类有法可依,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有助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化、法治化。

二、上海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践

(一)重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作为新的垃圾投放方式,与居民以往垃圾投放方式有着较大的不同,因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会涉及到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意义认知,涉及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基本知识,从而使居民明了为什么要生活垃圾分类和怎样生活垃圾分类,这是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投放的第一步。只有人们的思想认识到位了,人们就会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新理念影响下,自觉地去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既可以是广播电视的公益广告形式,也可以是形式多样的网络形式,还可以是普通的宣传条幅、标语,以及学校的教育系统等,从而形成宣传教育合力,走好垃圾强制分类的第一步。

(二)建立完备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分类是对居民垃圾处理的新要求,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实行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必须步骤。这就要求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过程中,尽量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此带来的不便,让人们以举手之劳就可以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从而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动中,养成新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习惯。较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是能否进行高效垃圾分类的关键,在设施完备的情况下,人们进行垃圾分类变得相对便利,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三)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导工作人员队伍。要在基层社区、居民小区配齐相应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导工作人员,可以是社区工作者,也可以吸纳志愿者,这是规范居民垃圾分类的重要条件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党组织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功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导工作人员的作用主要是引导人们认识不同类型的垃圾,指导人们怎么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现场纠正错误的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从而更快地帮助人们学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尽快引导人们适应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新规则,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新风尚”。再加上有《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制度依据,能够让垃圾分类指导人员有法可依,保留政策的强制性效果,更好地规约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三、生活垃圾分类的启示

(一)生活垃圾分类是构建“美好生活”的重要切入点。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美好生活”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也是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人民的小康生活越来越殷实,越来越富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愈发强烈而鲜明。作为人民安居乐业、追求“美好生活”的家园,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依托。随着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理念的进步,包括人们文明意识的提高、生态理念的进步,人们愈来愈重视和珍惜城市美好生活环境的建设。城市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而生活垃圾分类即是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它能够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够提升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参与感。

(二)生活垃圾分类是贯彻落实“两城”理念的重要载体。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是落实习近平考察上海时提出的“两城”理念的必然要求,而生活垃圾分类也是贯彻落实“两城”理念的重要载体。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是建设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人们如何参与到城市社会的社会治理中,让人们有更多的主人翁责任感,有建设美好城市、人民城市的参与感,这是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去探索的课题,而生活垃圾分类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城市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生产者,当然也应当肩负起生活垃圾分类,从而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垃圾循环利用的一份责任。生活垃圾分类是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的共建美好城市生活环境的共同实践,需要城市居民共同的努力,需要城市居民共同树立生活垃圾分类文明新风尚,从而以生活垃圾分类为切入点,共同建设人民的美好城市。

(三)生活垃圾分类需要构建系统性合力。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又带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各方面的系统性合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政府、基层社区、企业、教育系统、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等的多方合力,有助于真正将“治理”理念贯彻落实到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实践中,推进城市治理体制的创新,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人民群众和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城市治理和社区治理中,实现城市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推进新时代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发展。广大城市居民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生产主体,当然也应当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参与主体,在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教育,引导居民树立生活垃圾分类新风尚,把垃圾分类变成居民积极主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猜你喜欢

垃圾文明分类
请文明演绎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漫说文明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对不文明说“不”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