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及影响因素

2021-01-16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学课堂

徐 敏

(陆军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大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越高,越有利于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探索,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高,教师也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点吸收度,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表示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进行互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课堂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养以及能力的主要阵地,大学课堂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沉默现象的发生,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以至于可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教育发展不均衡,与此同时,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据了解,目前大学生课堂沉默,已然成为了各地高校课堂上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课堂沉默其实就是教师期待回应和学生做出回应的隔阂,其本质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沉默,让大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直线下滑,为何会有这种现象的产生?大学教师要用怎样的方法来打破这样的冰点,让大学生满意地回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提高大学生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

沉默的水平测量非常困难,尽管沉默在行为上仅表现为不表达,但在不表达的背后却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因此,可以推断出学生在课堂沉默的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什么是课堂沉默?课堂沉默的主要概念如下:(1)沉默本来是一种心理现象,沉默的出现一定是在某种场景之中,而课堂沉默就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场景中,学生表现出的对于课堂没有任何的回应,在课堂上没有固定的语言等交流模式;(2)课堂沉默现象的类型。课堂沉默的类型种类丰富多样,不同学者将其分为多种类型,比如积极和消极的课堂沉默,情感沉默,思维沉默,行为沉默,个体沉默或集体沉默现象等;(3)课堂沉默是可以观察以及测试的,其测试的方法也较多;(4)课堂沉默现象发生的影响因素,例如,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问策略,人格魅力,师生关系以及班级教学设备课堂氛围,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本文将从文化环境,学生和教师多个层面对大学生沉默现象产生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二、形成原因

(一)历史因素

我国渊远的儒家文化思想影响十分大,尊重教师这种教育观念已经埋在人们的心底[1]。教师这个角色也代表着权威,大多数人潜意识里就认为,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质疑,就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安静地听讲,认为保持沉默是对教师的一种尊重。并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谦逊是一个优秀的品质,提出异议的同学往往会被认为是为博出位而会被大家不友好对待,这样的想法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保持沉默,能够不让自己被“非议”,给自己留个“面子”。这种面子意识,使得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愈发沉默,也是在课堂沉默现象影响中影响力非常大的因素。

(二)教学方因素

教师也有极大可能会对课堂沉默产生重要的影响,据相关的研究表示,教师如果在不合适的时间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提出的问题不够开放、方式不对、教学水平不高、人格魅力不强、师生关系不好等都会直接导致课堂沉默[2]。其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会对课堂教学情况造成直接影响,比较优质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作为打破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关键所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方式也显得特别重要。在中小学阶段,教师更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这与大学课堂有所不同,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教师就需要提一些比较难的专业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但这时候大学教师的引导力有不足,忽略了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差异以及学习的内容多样性。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就很难从丰富且复杂的学习内容之中,调动所需要的知识以及经验,因此,教师可以转变自己的语言方式使问题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受教方因素

对于课堂沉默现象的影响因素,学生是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原因包括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能力不强、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3]。很多大学生从小到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不喜欢互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静听或者是走神,性格内心也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造成影响,外向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而内向的学生不喜欢表达,本身就不喜欢发言,因此,学生不够自信以及较为焦虑也直接导致了课堂的沉默。本身学生的自信力就不够,再加上过低的自我评估和老师同学的不确定回应,就会引发情感的焦虑,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感觉到焦虑不安,从而选择沉默来逃避这种不太好的体验。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喜爱度不够,主动寻求知识的热情度也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自觉性,部分同学也根本不愿意主动与教师寻求交流,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互动,身上带着浓烈的应试教育以及被动教育习惯。并且在小学以及中学时候,总是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尽管是进入大学,但已经形成的习惯模式很难发生转变,学生在大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被动学习,沉默不语。

(四) 课堂环境因素

事实上,课堂沉默还与课堂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比如,课堂的硬件设备是否完善、班级的上课人数以及课堂的氛围等。此外,大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课堂教学中玩手机。据研究显示,随着手机的普及,大部分大学生在课堂上都喜欢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统计结果表示,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大学生已经超过九成,有一成的学生甚至整堂课都在玩手机,几乎不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就仅剩一成,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就被手机上丰富有趣的内容所吸引,这样就会直接导致课堂沉默率的提高。

三、降低大学课堂沉默率的措施

(一)教师方面

1.设立反馈和激励方案

有部分大学生是在刚入校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活跃,但后面就变得沉默了,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完问题,同时也积极地参与了活动,但教师并没有及时给学生点评和反馈,学生无法和教师建立联系,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课堂互动积极性[4]。教师的及时反馈非常有利于活跃课堂,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大学教师应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进行重视,并给学生一定反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参与到了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

2.营造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

我国千年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面子意识和没有批判性思维,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沉默是金”,尽管有时候会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也不愿意表达。针对学生的这种焦虑的点以及内心的挣扎,教师可以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环境,建立小组讨论,鼓励不爱发言的学生参与讨论,这样会很大程度降低学生对于课堂互动的焦虑感,给其一个缓冲期,让其适应,当焦虑感减轻之后,再让其尝试更有难度的问题。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事实上,非常大一部分大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观点可提,由于表达能力不够,知识储备不够以及批判性思维不强,导致其无话可说。有研究针对其进行调查,发现沉默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投入的时间明显低于课堂活跃同学。可见,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学生的课后学习,敦促学生及时进行课后预习,做好知识准备,对课堂内容了解让其慢慢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由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够,就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没有想法,丰富的知识准备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4.关注特殊大学生群体

这里的特殊大学生群体指的是在课堂上没有受到教师的关注,保持课堂沉默的大学生群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自己的教学公平性,尽可能保证给每个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机会,要注意鼓励学生,关注这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要增强这类学生群体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加强彼此的了解,从而增进师生关系,提高这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积极性。

5.调整教学模式

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也会使学生失去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无心课堂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的提问也不感兴趣,从而沉默不语。如今智能手机已然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仅仅让大学生不将手机带入课堂是不太现实的行为,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利用手机网络终端与学生完成互动,增进师生感情。新型的互动模式也会引起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从沉默不语到侃侃而谈,成为课堂教学积极参与者。

(二) 学生方面

1.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是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其主要意义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导致的结果和自己的能力的一个预估。有相关研究表明,效能高的学生充满自信,能积极地面对各种挫折与问题,更容易取得好成绩,在课堂的互动能力也强。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能在每个小时间段建立一些明确的目标,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来体验沉默的快乐,逐步增强自我效能感。

2.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可以通过听取名人成功事例、寻找成功偶像作为自己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多使用反思等具体方法,认识到积极学习的有用性,将课堂学习与人生远大的目标紧密相连,端正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积极、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思考,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学习目标明确之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性也会提高,从而改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沉默的现象。

3.调整学习方法

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是学会求知,也就是学会自主学习[6]。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被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因此,处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要调整学习的方法,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以及未来的终身学习,明确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意义,分阶段设立学习的目标,借助网上的各种优秀资源进行学习,并且提高自我管控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再默默无闻,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向教师寻获解答[7]。

4.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

不难发现,智能手机在大学中的使用率已经达到百分之百,智能手机的内容丰富,比如,社交软件,手机游戏等作为诱导因素,对于大学生产生了颇为强烈的诱惑,当其面对着枯燥乏味的学习之时,学生的动力就会减弱,学习的兴趣自然也不高,自然也就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以及提问,不太愿意参与课堂的讨论以及其他互动活动,从而导致课堂沉默的发生。学生应该正确看待电子产品,在闲暇的时间可以借用其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社交能力,丰富枯燥无味的业余生活。如果对于电子产品过于沉迷,可以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来使自己缓解对于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积极思考,回到课堂之中,增强与教师的互动,打破课堂教学中的沉默。

四、结语

大学生课堂沉默已经成为了众多高校的普遍现象,已经对课堂的教学效果形成了巨大危害,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形成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必须协同合作才能对该现象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校方要积极地更新教学所需的软件及硬件设施,从教学环境上,给学生建造一个惬意舒服的学习环境,同时,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教师也要创新课堂互动方式,对于学生的课堂互动,及时进行回应和反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就要多积累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并且尽量多和教师进行沟通,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对自我进行管理[8]。就这样,三方合作才能真正有效地打破课堂沉默的现象,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互动程度,最终努力实现高品质的大学课堂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